分享

袖珍中医处方(茹十眉老中医著)

 寂寞在繁衍 2015-09-10
暑证是指炎夏不避烈日曝晒,感受暑邪所引起的症候。出于症有轻重,一般可分“冒暑”,“伤暑”。‘‘中暑’’。   
(一)冒    暑
    典型症状:胸闷恶心,头昏肢软,尿短口干,或伴有发热,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濡数。
    基本方
    鲜藿香1 5克  鲜佩兰1 5克  鲜荷叶一角  块 滑石3 0克  薄荷3克(后入)  甘草3克
    加减法
    1.湿重:加苍术6克、厚朴6克。
    2.热重:加银花1 2克、黄连3克。
    3.发热无汗:加陈香薷4.5~9克。
    方义
    基本方用藿佩、荷叶、薄荷解暑清热、和中升清;滑石、甘草即六一散,功能渗湿利水,亦有清暑解热之效。
(二)伤    暑
    典型症状: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心烦心悸,四肢无力,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
    基本方
    生石膏30克(打,先煎)  知母12克  麦冬l 0克  天花粉1 0克粳米20克六一散12克(荷包刺洞)
    加减法
    1.汗多脉虚:加生晒参6克(另煎冲入)或党参15克。
    2.肢冷发麻:加桂枝9克。
    方义
    基本方用自虎汤辛凉清气;麦冬、花粉清心养胃生津;六一散、荷叶清暑利尿。
(三)中    暑
  典型症状:在烈日下劳作或行走,自觉一阵胸闷头晕,突然昏倒;神志不清,手足逆冷,身热汗出,牙关微紧,脉洪犬无力,或滑数。
    基本方
    生晒参6克(另煎兑入)或党参15克  竹叶9克 生石膏3 0克(打,先煎)  姜半夏9克  麦冬10克  甘草3克  粳米2 0克  鲜荷叶梗(各)30克
    加减法
    1.呕吐频繁:加玉枢丹1.5克(温开水调服)。
    2.大便泻泄:加煨葛根6~9克、焦六曲 12克,
    3.小便不利:如六一散12克或鸡苏散l 2克(均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竹叶石膏汤清热益气,养阴和胃,加荷叶梗透暑宣窍。
    如昏迷较深,可先用卧龙丹搐鼻取嚏,随服成药如苏合香丸、飞龙夺命丹、来复丹等(温开水调灌或鼻饲),苏醒后再服煎药。
    参考
    1.本证为暑证中之‘‘阳暑’’。
    2。中暑苏醒后,高热不退,或昏迷时四肢抽搐,即属“暑温”、“暑痉”。
3。常用方有王盂英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李东垣清署益气汤(清暑益气、和中燥湿),六和汤(解暑化湿、和中开胸、益气健脾),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疏表和中)等。  
疰夏
    本证有每年夏季呈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多由体质较差,阴虚元气不足,或脾胃虚弱,不能适应夏季炎热天气所致,秋凉后一般能自愈。但每年发作,往往致使体质更加衰弱。
    典型症状:每逢春夏之交,怠惰嗜卧,午后低热,口干尿少,不思饮食,头晕乏力,烦躁不宁等。
    基本方
    党参12克或太子参l 5克  麦冬1 0克  五味子4.5克 知母10克 生熟谷芽(各)12克  甘草3克
    加减法
    l·脾虚:加白术12克,淮山药12克。
    2·湿盛:加苍术9克、生苡仁30克。
    3·挟暑:加鲜荷梗一尺、鲜藿佩(各)15克。
    4·虚火旺:加炒黄柏9克。
5·不思饮食:加炙鸡金9克、焦山楂12克
6.低热不减:加青蒿9克、地骨皮12克。
7.嗜睡明显:加石菖蒲l0克、绿茶叶一撮。
8.尿短尿黄:加六一散12克(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雷少逸金水相生法加减。以党参益气生津,麦冬、知母清热养阴;生熟谷芽消食和胃;五味子敛肺止汗,配甘草则有酸甘化阴之妙。
    参考
    1.本证概括现代医学所称之“夏季低热’’。
    2.常用方有甘露消毒丹(清热利湿、芳香开窍),藿朴夏苓汤(芳香化浊、益脾和胃),清暑益气汤(见“署证”)。
湿    阻
    指湿邪阻于脾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见于长夏与霉雨季节。湿邪可由外来,亦可因脾虚而生。治法前者以化湿为主,后者着重于健脾,但两者又.往往相互影响。
    典型症状:胸腹胀闷,食少神疲,大便易溏。苔多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濡数。
基本方
    苍术9克  厚朴6克  干藿香9克  干佩兰9克  制半夏9克  生苡仁18克  蔻仁3克(后入)
    加减法
    1.挟暑:加西瓜翠衣30克,或鲜荷叶一角。
    2.挟热:加黄连3克、炒山栀9克。
    3.腹胀:加木香9克、大腹皮9克。
    4.便溏:加炒白术1 0克、焦六曲12克。
    5.发热:加大豆卷9克、青蒿9克。
    6.脾阳不振:加干姜6克、熟附片9克(先煎)。
    方义    、
    基本方用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加减。方中苍术、厚朴燥澎健脾;藿佩、苡仁和中解暑、醒脾渗湿;半夏、蔻仁降逆和胃,行气宽中。
    参考
    1.本证属现代医学肠胃功能失调。
    2。常用方有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疏表和中),平胃散(苦温燥湿、健脾),甘露消毒丹(清利湿热,芳香化湿),连朴饮(苦化湿热、清热除满),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理气化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