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摘录)求生:癌症患者的生命感悟

 niuniuyumami 2015-09-10
                                  作者:叶浩辉 著
本书的问世,将会让有福缘的亚健康群体找到正确的健康之路,让被癌病困扰的群体及其家人找到与医生携手重获新生的希望。】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邵汛帆作序
 
有一天,叶浩辉先生给我送来一份书稿,题为《求生:癌症患者的生命感悟》,
让我帮忙修改和作序。在十几年前我们俩是缘于医生和患者关系而认识,由于我们在治疗和康复等问题上不断地进行了很多有意思的对话和交流,所以我们也就成为了好朋友。
......
癌症被世人冠上了“不治之症”的恶名,总让患者感到恐惧,使医生觉得无奈。本书描述了许多癌症患者的亲身经历和感觉,作为一个肿瘤科医生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有所感悟,对我的实际工作非常有帮助。而本书的宗旨在鼓励病友们树立与癌魔抗争的信心,这也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最需要做的工作之一.

我曾经见到过被癌症吓死的病例,一位身体尚好的早期癌症病友,在得知确诊恶性癌症的消息后,在还没有进医院治疗前的几天时间内生命就终止了,让我感到非常可惜,也让我觉得很难理解,但这确实是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后来,通过其家属了解到一个大致的过程。当时那位病友处在极度恐惧的状态,连续的失眠,滴水不进,旁人无法帮劝。我们或许可以解释为精神崩溃而导致不吃不喝不睡而亡吧,我总觉得人对生命的渴望源于心,对生命的放弃也同样源于心。人的精神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可能创造生命奇迹的反面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例子。为防止这种悲剧的发生,最好的方法是让人们了解癌症这种疾病,养成良好的心态,我觉得这也是叶先生这本书的重要价值所在。

...............

我觉得叶先生通过本人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的病友,得知患上癌症后不良的心理状态是非常有害的,但不幸的是那几乎是最常有的。以我个人所见,要克服这个难关可能需要我们在无病之时就建立一个好的人生观,更重要的是应该把生命理解成一个立体的整体,或许我们控制不了它的长度,但我们却可能掌握了它的宽度和厚度。因此,生活的质量必须受到高度关注,有意义地度过生命的时光最重要。
在叶先生的书中提到很多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的方法,与当下时尚的养生话题很接近,我们也经常在讨论着这类问题。他把自己现在的良好状况归结为营养调理以及一些简便易行的自我理疗的功效是有一定道理的。如何饮食,也是广大患友在治疗前后提及的最常见问题之一,据说这也是他和患友们要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书的原因和动力,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帮助更多患友们。受叶先生的鼓励,借为此书作序的机会简单陈述一下吧。一般的营养常识告诉我们,日常食品应该包含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基本成分。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动物的肉类以及鸡蛋牛奶等,当然也会来自一些植物,蛋白质是人类正常饮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的患友不是长期的素食者,在病后是不应该戒掉肉食的。

通过与叶先生的交流,让我忽然悟到一些临床疗效研究上的问题。我们普遍都能接受在众多的癌症患友里,患病后仍然能够保持开朗的性格,能够通过合理的日常饮食,适量的运动和日照,充足的睡眠而保持良好体质的人群无论在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上都是较好的事实。但是,在许多实际关于临床疗效的研究中,患者的加入却很少有这方面的甄别,例如患者的性格、饮食状况、睡眠状况、有否服用中药等。也就是说数据上很可能存在这方面的差异。关于中药,我个人浅见是目前没有确实的证据显示单独的中药治疗可以治愈癌症,而作为具有疗效的中药也必然存在药物的毒副作用,就如我们的先贤李时珍所说“凡药三分毒”,实际上许多患友在开始接受各种治疗的同时就服用了各种各样的中药。在我们的经验中就碰到过化疗后的患友,同时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后血小板异常地显著下降到危急程度的案例,这是医生与患友都值得注意的情况。在实际情况中,患友使用的中药几乎都是自己去找的,而且是口服的,而患者经常认为中药是无毒副作用的,一些变化很难引起患者自身的注意,医生也往往忽视了这点。

许多患友在完成标准的抗癌治疗后,几乎从不间断地煮服各种各样的中药,祈求不复发和不转移,煮药的神态俨然如炼丹一般。我觉得非常不解,因为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目前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不是煮几剂中药能解决的。然而他们的精神好像被另一条绳索套住一样,至少心理上还是处于一个不够健康的状态。叶先生的对食疗和养生的感悟却能让我们从中获得启发,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实践告诉大家,可使用更多和更好的方法去对付癌魔,用更乐观的角度去正视癌症。对于书中的一些具体内容我是持有不同意见的,主要的观点是对他本人有效的东西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更广大的空间来悟出和找到适合我们自己个人的具体方法来保持健康。我想叶先生的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鼓励了我们,在于启发了我们。

本书详尽地记录了叶先生患病、养病的艰辛历程,翻开了人们面对恶性肿瘤问题的崭新一页,让世人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和看待癌症,进而尝试用中华元文化之“道”,即《易经》、《黄帝内经》等书籍的阴阳五行思维和切身体会去分析说明癌症的成因及其危害性。作者还对当今治疗癌症的方法和康复的过程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本书是一位真正活下来的病者的肺腑之言。它用十八年的康复经历和易经思维说明癌症并不可怕。它告诫了人们,提醒了大家,要用阴阳五行思维去调理每个人的健康,如何掌握好饮食营养的“道与度”,进一步深入辨别清楚五行饮食的大方向。必须明白的是,健康的自然食品是调理人体的上品,它就存在于菜市场。运用“损有余,益不足” 的“内经”思维,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汤和正确的膳食理念,真正用实践去提高人体的抗病免疫自愈能力,再结合四季的气候,灵活选用经脉按摩、浸浴等方法,就能有效地去抵御抗衡癌症。实践证明:继承好中华元文化,人体的小宇宙如果能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话,那么,癌病就能够得到预防,顺天者生。

本书也同时描述了四十一位康复者的康复道路。他们有的走了,也有的活了下来,但是,不管是走了还是活着的,他们都留下了许多值得寻思探究的经验。这些经验需要我们共同严谨地分析,荡涤思路,努力去寻找抗击癌魔之“器”,力求为己所用。这些康复者们的道路是很艰辛的,谁一旦在路上行差踏错,便会人财两空。在这里,我们只是把肤浅的经验和大家交流,提示大众,换个方法去看待癌症,就有可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健康之路会越走越光明,康复者的金牌便会披挂在身上。
本书既不像一部短篇小说,也不像一篇深奥的论文。它既是一本长篇的病后随感,又是一本肿瘤患者的健康指南。

********************************作者: 叶浩辉
我患有睾丸癌和原发性胃癌两种癌症。..............
为了迎接下一轮的化疗战争,我想尽了办法让自己能够食好,消化好。心里很明白,不能食就会一败涂地,胃土既然伤了,那就必须努力挽回之。于是,在短短的35天内,饮食从汤汁到粥水,粥水到稀饭,每天12次的小量饮食,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营养,从而很快地恢复了一定的体力。这又一次证明了:能吃就能活,不能食则死。而且,还要食得合理,食得正确。当时,进食好五味是每天的必修课。如此衰弱,再不去调养好身体,哪来的精神去迎接化疗哦。我目睹过化疗的残酷,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是不能抵挡化学毒药对人体的侵害的。当时,我对如何正确地对付化疗,的确没有很深刻的感觉,也很缺乏对化疗的认识,它如何对人体产生毒害,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这一切的知识都是很肤浅的。十八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战战兢兢,冷汗直冒。

到了第三次化疗的时候,奄奄一息的我已经实在没法进食粥和饭了,可口的汤勉强能进去一点,那是为了活命。有一天,我忽然看见窗外有个年长的患者在大门口旁的鹅卵石走道上光着脚板走来走去,而且天天坚持不懈。后来经我细问之下才知道,他是为了提高胃口才如此操练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我疏通经络,提高免疫力。悟性来了,于是,我也就天天到外面去踩鹅卵石。踩过之后,自己的胃口也在不知不觉中好了起来,而且还能吃点干饭了。

临近出院之际,主管的陈东平医生告诉我:“回去后必须好好调理身体,做到能食、能喝、能睡、能拉,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避免以后并发症的出现。”当时,乍一听,我脑海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用中药来调理身体,于是,又马上找到了该院的中医师,好说歹说开了30副中药,以为这是后续的上好的良药。谁知道,这件事让精通肿瘤治疗的邵主任知道了,他很负责任地跑到病房里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说道:“你现在做的化疗已经对人体损害极大,身体已经不能再承受其他药物的治疗,如果再开一些类似蛇舌草、半枝莲之类的中药来继续攻癌,那会受不了的,很容易引起其他症状的并发,千万要小心!”我听后委屈地说:“中西药都不能吃,那以后咋办呢?”“用合理的饮食来调理自己的身体,最好的办法是到菜市场去找吃的,食疗胜于药疗!”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连忙多谢自己的救命恩人,一切尽在不言中。

与癌共生存
同房的陈伯,90岁的高龄,是一个退休的海员,心态十分好,有着爽朗的大海般的性格,声如洪钟,家住广州海珠区,他是一个和癌共存亡的好例子。
他身患食道癌,肿瘤有4公分大,严重影响了吞咽,但经过放疗以后,原发病灶已经减小了三分之二。陈伯也越来越开心了。陈伯的陪护人是他的小舅,都快70岁了,可笑的是,从外表看来,陈伯的体质比他还要好。
之后的日子里,陈伯的胃口很好,每顿三两饭,而且是风卷残云,10分钟就可以吃完了。瞧着他吃饭的样子,我吞了吞口水,看着自己碗里满满的饭菜,真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也能够狼吞虎咽地吃饭。然而,自己的情况和他截然不同,他有着海员般的强劲体魄,加以存有“糊涂”的心态,顺其自然,心态平衡,吃得也营养充足。虽然已有90岁的高龄,依然生活很有规律,整天很少在病房,走路铿锵有声,这才是别人真正羡慕的原因。做完放疗后,陈伯回家调理了一个月,回到医院打了一个低剂量的化疗就算了,以后就真的与癌共舞了。
这个例子只说明了一点,心态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能吃就能生,胃败则会亡,脾胃的重要性在陈伯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虽然出院的时候,邵主任反复地交代我去菜市场才能解决问题,但是,究竟要吃点什么,如何吃呢?这个问题令我迷茫了许多年,到了最后,才从老祖宗的《易经》之中找到了答案。原来食物也分五行,金、木、水、火、土包含了十分深奥的道理,世间万物均有五行,它们以阴阳的模式立于天地。这样,古中医的易医思维开始一点一滴地灌注进了我的脑海里,令自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在这之前,我也曾试着找过佛山市的林其端老中医来调理自己,这位著名的老中医医德很高,并且医术高明。他问清楚我的过往病情后,对我坦白道:“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肿瘤,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经过化疗、放疗后,你的脉象很乱,不像一般的患者,实在是难以把握。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开点龟鹿保肾液回去吃。”我十分理解老中医的心情,但也十分佩服林医生能对我讲实话,这是一个真正有医德的医生才能说出的真话。这样,我就灰心地走出了医院,最后一点求医调理的心也终于灭了,如今,只能乖乖的每天跑菜市场。在康复的艰辛道路上,不断证明了营养才是调养的根本,一点都不能疏忽。
我终于醒悟过来了,也就从那一刻开始,我每天翻起了老祖宗的养生书,一本本地嚼,一句句地领会。我要把中医养生的灵魂找回来,首先把自己救回来,然后再去帮助别人。
另外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人的营卫之气是十分重要的。人受气于米谷,谷气入肺并传输入五脏六腑,清气为营气,浊气为卫气,脉内行的是营气,脉外流的是卫气,它们共同守护着人体。由此可见,营卫之气是来自于脾胃,脾胃好了,营气充足了,人体的五脏六腑便得到了充盈的气血补充,免疫力就会迅速地提高。在卫气的保卫下,人的体力就能恢复,营血运行而卫气温和,体质健壮而抗御力强,疾病就不容易侵犯,精、气、神就有希望回复。
开始用食疗调整身体的时候,我是根据患者相互之间提供的食疗方子来煲汤喝。当初以为食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仿照别人煲汤的方子,煲出来就能喝,能吃进肚子里就可以了。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吃了田鸡焗饭后,整晚都干瞪着眼睛,久久不能入睡;喝了用蝎子煲的瘦肉汤,也是越喝越没有胃口,连手脚都没有力气。1999年春节前的一天,在上厕所的时候,我两腿突发无力跪倒在地上,把摆在柜台上面的瓷兔也打烂了。有人说“肿瘤患者不能吃煎炒食物”,我马上就天天蒸,天天泡食,结果一个月下来,看见饭菜都不觉得香,胃口是越吃越差,脸色是越调越黄黑,也就是说,脾土都败了。
数年后,我才知道脾是最怕湿的,加上南方的空气湿度太大,怕湿的脾脏一旦失去了它的吸收功能,就令自身的饮食失调,营养大量流失。最初几年的调食都令自己的脾胃湿上加湿,结果是前功尽弃(中医所称的脾脏,请参阅第七章,第八节)。
于是,如何运用合理的饮食来调理身体,就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为了进一步加快痊愈的步伐,还必须找到高人来指点,将会事半功倍,少走弯路。我这只雏鸟只有不断地努力学艺,才能把握好养生的尺度,令身体得到最佳的康复。

得益于我的舅母

我的舅母是民国佛山镇叶生生医馆的第三代传人。退休后还继续行医,她今年已经93岁高龄了。2000年春节期间,我们一家去给舅母拜年。一见到舅母,她老人家热泪盈眶,嘴里嘟囔着说:“只要能走出医院,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的。”言谈之中,舅母说起她在十多年前也曾患过肠癌,她老人家的这一番从未说过的话,令大伙都打了一个愣。难道说癌症还能够用其他的古法治疗吗?抱着这个念头我继续询问舅母。她又继续说道:“由于便秘时间长了,做手术的时候,肠子爆裂,腹腔里都被粪便弄脏了,光洗腹腔就花费了手术医生很多的时间。后来,就打了一个低剂量化疗,甚至连头发都没有掉多少,出院以后就在家里慢慢调养。因为当时家婆还在世,需要我来照顾,以后的化疗我自行取消了,主治的医生也没有过来追问,自己就连最基本的检查都忽略了,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在家里熬点中药,煲点汤水,十多年的时间也就混过来了。”
听了舅母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用药疗和食疗就能把术后患癌的人治好。

舅母接着又说道:“按照太公老人家的教导,大病后需要的是营养汤,中药是其次的,饮一锅有营养的汤比多吃几副中药都好。”又道:“中药选择的是祛湿、补气、补血的药,选何种食物就要你们自己挑了。”“药食同源,是大家所熟悉的道理,汤能够使人体容易吸收食物析出的营养成分,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来选择不同的汤水。否则,喝错了汤水都会令人拉肚子,甚至肚疼、头胀。几十年前,有病的人都是用煲汤的办法来调理身体的,以前的穷人没钱买肉,只能买些骨头和下脚料来配中草药煲汤;现在人们逐渐用药代替了汤水来治病,实在是不可取的。吃药的习惯这样一直演变下来,就成为了今天人们病了就吃药的坏习惯!有病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喝什么样的营养(阴阳)汤,这才是中医的养生思维。

临走的时候,舅母教导我说:“给自己一个爱好,带着一些问题,特别是调理身体的问题,力争钻研进去,花些心思和时间,力争把古中医文化传承下来。多看点中医书、中药书,学中医养生必须多学点中药的药理。养生是没有医院的,它的药房是大自然,一般的中医通过自学是能够成才的。还要多跑菜市场,用汤水来调理人体,同时也会用到各种各样的中草药,这就需要你认真地感悟好叶氏的家传本领,造福街坊啦。”舅母的话语句句在理,我都铭刻在心上。

调理就要到菜市场,这个看似普通,听着玄乎的理论终于在我的脑海里扎了根。
我是叶家的第四代人,从小到大在母亲、婆婆、舅母等老前辈的熏陶教育下,十分喜欢食疗。
食疗是母亲晚年最为重视的事情,每逢过年过节,母亲都会捧出最好的汤上桌面。尤其是我得病以后,她经常吩咐我的爱人:“要想尽办法买些好的食品来煲汤,不要嫌贵,不要嫌麻烦。营养补充好了,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从此,在出院后的时间里,我弓着身子天天跑菜市场,日日啃读养生书,还每日坚持走鹅卵石子路,这段日子可谓重生矣。用食物调理的日子让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曙光终于出现在眼前,也让我感觉到了前景,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

2004年的一天,我回到广州肿瘤医院复查,其结果令邵主任很吃惊,他十分认真地说:“真是奇迹,真是奇迹!一般情况下,你的状况在2~3年内就会出现并发症,直至器官衰歇,死亡。你的痊愈是大自然的眷顾。我行医十多年,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特殊情况,这些年来,你是如何搞好养生的呀?”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心平气和,饮食合理,加强锻炼而已!”邵主任拍着我的肩膀继续说道:“叶先生,你生活上已经没有太大的负担,不如辞退了工作,出来专做养生汤饮,帮助有需要的肿瘤患者,行善积德吧。”
谁能想到,一句半开玩笑的话,果真令我辞去了原单位的工作,选择了养生这个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