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 9月9日-11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主题为“描绘增长新蓝图”。凤凰财经将再次强势出击全面参与夏季达沃斯的报道,进入改革攻坚期的中国经济依然是我们报道的重点。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分论坛上,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表示,这次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效果不是很好。2005年7月11日,2010年6月19日,还有这次的8月11号,三次汇率改革都选在夏天。这次时机选的很准、道理上也符合逻辑,但结果却出乎意料。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杨燕青:我们还是从人民币过去几个月波动说起,主要围绕人民币这样的波动大家会认为最大的一件事,发生在8月11号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贬值,外界社会对这个贬值动作有很大的反应,我们到今天还持续讨论,PPOC在这个时候做这样的改革,原因、它的政策考量、政策逻辑究竟什么样?我们想请两位政策货币委员虽然声称不能代表央行,但是也了解央行。 李稻葵:我觉得这次汇率的改革从理论上讲,时机选得是很准的,从道理上讲也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但结果非常出乎意料之外,为什么时机好?一般我们汇率改革都选在夏天,2005年7月11日,2010年6月19日,还有这次的8月11号,为什么夏天呢?因为夏天华尔街的人放假,人家不会过激反应,《华尔街日报》的人都放假了,不玩这些,你们上班,但国外已经放假了,所以需要找一个比较安静,不引起大家过份炒作的时候搞改革,这是一个时间的选择。 再一个,美国已经对主要货币涨了20%,人民币兑美元过去这两年没怎么贬值,从道理上讲是非常符合逻辑的,既符合逻辑,时间选择又很好,打仗的话,是再好不过的仗了,但效果并不好,因为我们没有想到人民币虽然还不是国际货币,但可能是一个准国际货币了,稍微动一动,放假期间,暑假也关注你,都不放假了,于是周边货币跟着我们贬值,发达国家也跟着说中国出问题了。所以这次改革告诉我们,中国国内的改革,尤其是金融的改革必须要考虑国外对中国的认知,不管这个认知是对还是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