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逐渐成了历史名称的巡洋舰

 宛平2008 2015-09-10

 自从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问世以来三十载,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一种新的巡洋舰。但是是否有人想过什么叫巡洋舰,其来龙去脉又在何处?,为什么近三十年来世界上没有出现一种新的巡洋舰?这里我们不妨探寻一下什么叫巡洋舰,其来龙去脉又在何处?

[转载]逐渐成了历史名称的巡洋舰新老美国巡洋舰,后面的长滩号是战时美国巡洋舰的嫡传,而前面么……

巡洋舰翻译自英语Cruiser一词,而其词根Cruise一词则源自拉丁语的Crux,原意是十字架,而后由堪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以该词的荷兰语形式Kruisen用于航海,形容船舶在大洋上纵横远航,这个含义因此流传至各国的语言中。到了17世纪,英国人对Cruise(也会被拼为Cruize)的解释是“为了追寻敌国船只而在海上纵横航行”,然后被当作单艘舰艇长期在海上航行,搜寻敌船的作战任务名称使用。在当时尚处于风帆时代的海军中,执行这种作战任务的,通常是一些比风帆战列舰小却更为快速的巡航舰(Frigate)、轻巡航舰(Corvette)以及巡逻炮舰(Sloop)。虽然还不是正式的舰种名称,但是也已经有将这些执行Cruising或者Cruizing任务的舰艇称为Cruiser或者Cruizer的现象了,这应该是“巡洋舰”这个称呼的来源。

到了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曾将其13艘武装船统称为Cruiser,用于实施海上破交,其中最有名的是一艘巡逻炮舰“亚拉巴马(Alabama)”号。而北军则为了对付这些神出鬼没的舰艇,首次尝试建造15节以上的舰艇,其中1864年下水的“万帕诺亚格(Wanpanoag)”则创造了18节那样在当时可谓惊人的高速,这艘蒸汽风帆两用巡航舰有时也被称为巡洋舰的始祖。与此同时,英国也开始建造一种适合于长期海外作战的铁质蒙铜蒸汽巡航舰“无常(Inconstant)”号,这种5780吨的军舰长宽比达到6.7,在当时可谓极为修长,籍此其航速也达到了16.5节,同时其煤舱设计在侧舷,兼可作为防弹之用。当时虽然还并未正式使用巡洋舰这个称呼,但是近代巡洋舰的基本特征已经形成。

此后这类舰艇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两个脉络,一个基本上可谓是装甲舰的轻型版,但由于当时冶金以及动力技术的限制,这种舰艇的迅猛发展还要等到甲午海战之后。而另一种则主要用于海上交通线的攻守或者远洋任务的实施,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卓越的续航能力、远洋航海能力以及高速航行能力。最初这类舰艇未设装甲防护,一旦其锅炉或者主机被击中,很容易会造成其致命伤,于是在1878年下水的英国卡罗琳(Caroline)级的机舱和弹药库上方,首次设置了一层 37毫米的防护装甲板。在之后建造的此类舰艇中,这种防护甲板更是形成穹形,覆盖于整个船体上部,于是这种舰艇也顿时风靡整个世界。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以往的巡航舰、轻巡航舰或者巡逻炮舰的传统舰种称呼开始被全新的舰种——巡洋舰所取代,有按照吨位将其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巡洋舰的,也有根据其装甲配备,将具有侧舷装甲的称为装甲巡洋舰(Armoured Cruiser),而将具有穹形装甲甲板的称为防护巡洋舰(Protected Cruiser)。

汉字“巡洋舰”之词汇来自日本,日本向法国订购的,在1886年建成的“亩傍”号舰,其舰种最早以法文的Croiseur称呼,后来才用汉字的“巡洋舰”或者“巡航舰”意译,不久后又统一为“巡洋舰”。而中国则先使用“巡海快船”这一译名,而后将其略为“快船”,巡洋舰之称在清末时被非正式使用过,而民国后则开始正式被采用。

甲午海战中,由于速射炮发挥的巨大威力,各国开始认识到在速射炮火的威胁下,仅仅依靠防护装甲板已经无法有效地抵御炮弹,并且由于哈维钢、克虏伯钢等高性能装甲板的开发成功,装甲巡洋舰得到了迅速发展的技术条件。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鱼雷攻击舰艇开始成了一支极为重要的海上力量,对于如何击退敌方雷击舰艇,或者引领己方的雷击舰艇发起攻击,并对其加以掩护,便要求设计一种更为快速的巡洋舰。就此德国1896年建成了“赫拉(Hela)”号通报舰(Aviso,法国、德国相当于英国Sloop的舰种),开创了近代高速巡洋舰的先河。而英国则以侦察巡洋舰(Scout Cruiser)为名量产,其长宽比达到了9以上,几乎与驱逐舰无异,并达25节的航速。而后,这种舰艇也呈现了不断扩大与强化的趋势,到了1908年,英国开始计划建造一种5000吨级,并开始装备152毫米主炮的巡洋舰,由于其舰名都以英国大城市命名,因而也将其称为城级巡洋舰。其后期型的设计,除了拥有穹形装甲甲板外,侧舷还装备了较轻的装甲防护带,因此轻型装甲巡洋舰(Light Armoured Cruiser)之称应运而生,不久又被略称为轻巡洋舰(Light Cruiser),由此,现代巡洋舰的历史被拉开了序幕,而本书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这一阶段,由于传统的装甲巡洋舰已经进化为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而且在华盛顿裁军条约的签署之时,战列巡洋舰与战列舰被合称为主力舰(Capital ship)一并加以统计,因此原本应当属于巡洋舰范畴的战列巡洋舰常常被作为战列舰而论,这也是有人将现代巡洋舰的历史说成是等同于轻巡洋舰历史的原因。

在华盛顿条约签署后,各国可以建造的最大舰艇便是标准排水量被限定为10000吨以下,主炮为203毫米10门以下的所谓“条约型巡洋舰(Treaty Cruiser)”。这种巡洋舰事实上是在裁军条约制约下,处于原轻巡洋舰的发展延长线上的特殊历史产物。到了1930年伦敦条约的签署后,人们又巡洋舰也开始了限制,对于备炮203毫米以上、155毫米以上者,被称为A级巡洋舰或者甲型巡洋舰,而155毫米以下者则被称为B级巡洋舰或者乙型巡洋舰。而这两者又被俗称为“重巡洋舰(Heavy Cruiser)”和“轻巡洋舰(Light Cruiser)”,至此轻巡洋舰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条约的失效,有些国家开始设计主炮超过203毫米的巡洋舰,美国将其称为大型巡洋舰(Large Cruiser),虽然不少人将其归入战列巡洋舰的范畴,而日本的“超甲巡”,即超级甲型巡洋舰一词却更为恰当地描述了这种舰艇的内涵,有人将其认为是装甲巡洋舰的重归也不无道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导弹武器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了以导弹为主要武装的巡洋舰,这样,因其主炮而规定的巡洋舰轻重等级已经失去了意义,通常人们所说的美国在战后所建最初巡洋舰“长滩(Long beach)”号的舰种代号也从CLGN-160变为了CGN-9。

从“长滩”号以后,美国没有建造新的巡洋舰,却开始投入了一个新舰种:驱逐领舰的建造。这个舰种的开端也是巡洋舰,其首舰是原计划被称为“反潜轻巡洋舰(Hunter Killer Light Cruiser)”的“诺福克(Norfolk CLK-1)”号。在建造途中,其舰种先被变更为驱逐领舰(Destroyer Leader),随即被又被改称Frigate,此中文的译名按照习惯同为驱逐领舰,其舷号也为DL-1。由于诺福克级造价不菲,美国海军转而建造一种较小的驱逐领舰米切尔(Mitscher)级,这是一种以驱逐舰进行扩大后而设计的新舰。因此虽说驱逐领舰的首舰是巡洋舰,但是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以驱逐舰为原点的,以后这个驱逐领舰系列又设计建造了孔茨(Coontz)级、莱希(Leahy)级等,其中还有若干艘是核动力,一直发展到了最后的弗吉尼亚(Virginia)级。眼看着巡洋舰开始淡化出美国海军的系列,但是这个舰种却被人为地复活了。

在1973年,美国海军对舰种区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将驱逐领舰中的孔茨级改称导弹驱逐舰,而莱希级以后的则改称导弹巡洋舰。虽然巡洋舰这个称呼得以复活,但是此时所谓的巡洋舰,其发展渊源来自驱逐舰却是无法改变的。而且,由于核动力水面舰艇造价的昂贵,到弗吉尼亚级之后,原定建造的载有宙斯盾系统的CGN-42型被停建,而集中建造沿用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船体的DDG-47型。当巡洋舰再度将要从美国海军中消失之际,这个舰种再度被人为地恢复,DDG-47型的舰种被强行改为导弹巡洋舰CG-47,也就是著名的提康德罗加级。虽然巡洋舰这个舰种两次被强行恢复,但是自从本级起,至今美国还没有建造新的巡洋舰,而正在计划建造的新型朱姆沃特(Zumwalt)级驱逐舰的排水量却将高达15494吨,已经略略超出了“长滩”号!

战后在其他国家,除了前苏联与意大利等国,巡洋舰也几乎不再被新建。最近,不仅仅是巡洋舰,即便驱逐舰也开始呈现乏人问津的趋势,而被建造最为众多的,却是护卫舰(Frigate)以及轻护卫舰(Corvette)。其中德国计划中的F-125型巴登-符腾堡(Baden-Wuetttemberg)级护卫舰的排水量竟然将要高达7000吨以上,早已超过了战时相当一部分轻巡洋舰的吨位。在巡洋舰的建造已经日薄西山的余辉中,笔者隐约产生了一种预感,那就是巡洋舰作为一个舰种名称,将出现逐渐成为历史的趋势,而巡洋舰在风帆时代的旧称:Frigate以及Corvette又将再度成为新时代的水面舰体主力巡弋于世界七大洋,一个历史轮回即将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