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墨见古意,妙笔展新章-----书法家洪厚甜笔下的怪奇与矩度

 百了无恨 2015-09-10


                                               淡墨出古意,妙笔展新章

——书法家洪厚甜笔下的怪奇与矩度


洪厚甜,号净堂,1963年生于四川什邡。

师从李良栋、蒲宏湘、张海、陈振濂、何应辉先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院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兼秘书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正书专业委员会主任。

1992年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1995年获四川省第二届“巴蜀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获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200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2007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2007年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之一;2009年获“翁同和书法大奖”;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2012年受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邀请作《洪厚甜楷书教学》八十讲系列讲座;2013年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名工程”。




洪厚甜作品-什邡赋


洪厚甜是一个取法极为广泛的书法家,真、草、篆、隶、行五体皆有涉猎。他自1982年开始研习书法艺术,得李良栋、蒲宏湘、张海、刘云泉、罗永崧、李刚田、陈振濂亲授。从唐代颜真卿、褚遂良入手,上溯魏晋秦汉。潜心楷书兼及行草、汉碑,多年复淫《龙门造像》、《北魏墓志》,并对《张迁》、峭器人《石门颂》等汉碑和二王一系的传统帖学笔法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力求丰富楷书艺术表现语言,拓展其审美空间。所作楷书质朴流美,古雅俊秀,行书粗犷豪放,气势雄强,颇具感染力。


洪厚甜作品-宝光寺舍利塔修复碑记


遍览其获奖经历不难发现,洪厚甜的书法尤以魏晋碑帖书体最有成就,其字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十分正宗的金石味道。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魏碑书法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洪厚甜凭借他魏碑风格的书法作品,崭取了一项又一项的全国性大奖。如今,人们将“碑帖结合”作为终生追求的时候,洪厚甜又凭借他深厚的魏碑功底,嫁接于帖学,走在了“碑帖结合”创作方向的前列。


洪厚甜作品-江上清风



洪厚甜作品-临《好太王碑》


洪厚甜对字体结构有着极强的控制力,他的书法不死守传统,张扬个性多元,笔画间流露出的是自由的线条。新时期书坛有所谓“流行书风”的铺开和论争,如果说洪厚甜是流行书风的灵魂人物,则其笔墨较同仁更加的自由解放,变化无端,有的笔画处置看似松散,实则出于故意,笔画流动连贯,从断简残碑中得来的古人的心曲,犹如文章巨擘化用经、史、子各种典籍,书风著实深沉,不求秀逸之表,而自出其风神高致,使笔墨生成一种浑然天成的醇厚妙味。运笔飞动,而意念丝丝入扣。



洪厚甜作品-节录杜甫《戏为六绝句》


对于书法,洪厚甜有着许多精辟的言论,他说“书法的美是复合美,包括墨色美、装潢美、文学美等,但最根本的美是运用点画书写出的造型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在学书过程中要不断问自己三个问题——向谁学?学什么?怎么学?所有的艺术语言、技术最后完成的都是一面映照自己的镜子。艺术的修为是'艺’和'人’的整体综合的修炼,一流的'人’和一流的技术相加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


洪厚甜作品-陈槱《负暄野录·总论古今石刻》


洪厚甜还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诲人者。在与释空一的对谈中,他说道“教育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一个学科的教育状态决定它的未来,一个人的教育状态决定他艺术的传承。”在创作之余,他遍迹全国展开教学活动,尤其是在楷书教学方面更是颇有建树,他身体力行的践行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助力中华书法艺术的传承,现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



洪厚甜作品-《龙门佛眼清远禅师入道铭》


洪厚甜作品-古诗三首

洪厚甜“创造性的泛览博取众长。高古、沉雄、飘逸、遒丽等美的范畴,统而摄之,综合而运用之,怪奇与矩度天然妥贴的融会之。半是功力半是天成,功力垫底,面目天成。虽云自由发挥,却也非此莫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