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风采 | 走近张建会

 ZGGDWWZS 2016-07-03



按:



——北兰亭学术部




个人简介


张建会,1960年4月出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书法作品获全国第六届书法展“全国奖”,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作品大展“优秀奖”(最高奖),首届全国书法“翁同和书法奖”。参加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作品展,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全国书法名家提名展,中国当代中青年书法精英研究展,获《中国书法》当代中青年60家书法创作学术提名。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获第三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书法十杰”,被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评为首批“五个一批”人才。

 

作品欣赏


隶书中堂  唐畅当诗 登鹳雀楼


隶书斗方 宋徐俯诗 春游湖


隶书对眹 声驱千骑疾  气卷万山来


行草斗方 宋陆游诗 夏日六言



楷书横幅 心经



(局部欣赏)


行书扇面 明鄌露诗 洞庭酒楼


隶书中堂 庄子 齐物论摘句


隶书中堂 唐李白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隶书中堂 宋周敦颐爱莲说


隶书四扇  宋苏轼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隶书斗方 屈原 橘颂


隶书中堂 清周亮工诗 咏牛山


学术观察


关于张建会书法    

朱以撒


张建会对于书法的认识可以从他的隶书创作上来考量,因为隶书是他下力最勤、思考最多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他最为擅长表现的书体。从张建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张建会确立了隶书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除了广泛地研习汉隶,还能有所侧重,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他追求汉隶书风中质朴厚重、古拙深沉的那一部分,以此给自己的隶书定位。我们可以从张建会的隶书发现几个特点:

首先是用笔的厚重敛约。他并不要求大力表现隶书飞扬流动的美感,并不大肆利用隶书“燕尾”的动感,反而钝化了燕尾,控制了、收敛了,由此显出含蓄、拙朴,使人欣赏,有笔短意长之美。同时在用笔上,横向没有长线条,没有太大比例的提按,线之粗细并不明朗,用笔按多于提,稳重沉着入纸,便有了笔饱墨沉的效果,同时也有了摩擦的力度,不飘忽不轻佻而显示出用笔之实在、朴茂。

其次是结构的独到。张建会的隶书结构并不美观,并不是协调舒放姿美一路,而是反常合道,以非正常的结构来表现,当大反小,当扬反抑,当正反欹,甚至有欲颠仆倾倒之态。这样的结构法使字形字态都发生了变化,是非正常比例、组合,但在张建会笔下,经过提炼融汇而自然表现,已经显得稚拙有趣、憨态可掬,反丑以为美。结构中不故作姿态,亦不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组合之美。张建会的隶书是比较简净、静穆的,不以外张为能事。作品中没大起大落动态的笔调,平静安和,收多于放。这样的表现形式未必能使欣赏者在触目时有强烈的感受,也不至于留下强烈的印象而一见倾心。但是缓慢地欣赏、细致地把玩,这样的作品就远胜一筹了,可观可味,耐观耐品。由于内在有蕴含,阅读时感到了笔调的苍朴古雅,是沉淀下来的而非浮于外表故作姿态的,因此就有了更为实在的效果。由此我们也可以反观张建会的创作心态,他已经超越了对于外在的表现热情,敛其光华,以归醇朴,由此发乎情性,使作品内在的储存更为丰富。这也是一位成熟书法家的情性和技巧的表现。自出新机,不蹈旧辙。



   张建会,行走在秦汉古道  

王炳学



巡望天津中青年书法家,我们会第一个想到张建会先生,不仅因为张先生是天津书法中青年的领军人物和他目前在天津书法界乃至全国书法界的地位。我主要为张建会先生对书法特别是隶书研究的深度所折服,为他对书法艺术深邃的独特理解和见地所折服。总感觉张建会先生一直行走在苍凉的秦汉古道,在残碑与摩崖间寻找着自己的书法归宿。如一位坚定而执着的行者,让自己的思想云游八荒,一路追寻,自秦汉到魏晋,由五代到宋、元、明、清,在古意与气象中探寻书法的技道升华,在苦行中让自己的思想与古人汇合、与时代相融相契。尽得古意、彰显特色,融古烁今、出神入化。

大气磅礴、厚重坚实、劲健如风,像古代沙场征战的勇士,如横扫中原的秦汉大军。这是二十年前看到张建会先生书法的感觉。那时,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店铺林立中,不经意间总能找到张建会先生的牌匾题额,那种舍我其谁、雄浑开阔的气势和铮铮的金石声韵深深吸引着每一位书法人,我也是在那时喜欢上张建会先生的书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深,张建会先生不断追求个人风貌的变化,并不断增加书法的思想内涵。由表达个人追求与情怀的小我向以书法表达社会需求与人文精神的大我转换;由承载个人情愫的小书法向肩负书法发展责任的大书法转换。逐步寻找契合书法艺术发展的大方向、大规律,备受当代书界关注。在近几年不断面世的书法作品中,那种雄浑霸气逐步内敛,在厚重与变化中更多的是古意盎然的深沉、平实和淡定自然。

张建会先生的书法高古不群。先生的隶书出于《张迁碑》,多年来无论怎么变化始终以《张迁碑》为根基,不离不弃。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建会先生积数十年沉淀,对书法艺术不断彻悟,可以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以其近几年的作品和二十年前比较,其逐步演变的过程是有目共睹的。张建会先生每个时期的作品,在保持个人基本风貌的基础上,都会有所变化,将其个人对书法的不断领悟,通过作品加以表现。从更多地对字形的关注、对用墨用笔的强化,到对书法内涵和精神的关注。将个人的才情、胸怀、顿悟、学养、思想、积淀,通过作品进行感情阐释。让人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享受到的更多地是精神的感召与力量,是一种超越书法本身的人文境界。如,2009年5月27日《书法报》“五体十家”专版中的《暗飞松吼》对联和《吏舍》、《落日》中堂作品,逐渐由追求古意向书法的高古意象升华,与古人意会,与秦汉碑刻、摩崖、简牍精神对接,浸润在书法历史长河,洞悉领悟当代书法发展,高屋建瓴,不断创造隶书发展,特别是《张迁碑》雄浑古拙一路的新高度,用自己的书法思想引领当代隶书创作,成为当代隶书创作领域为数不多的具有较高成就的极具影响力的佼佼者之一。这种由思想沉淀与岁月打磨形成的高古不群是很难学的来的,时人追风得其形易而得其神难。

给书法以思想内涵。以思想入书,让书法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张建会先生书法的艺术价值所在。张建会先生说过:“‘有主见、不固执、善吸收、不盲从。’是我艺海泛舟之舵。”看似很平常的几句话,里面蕴含着做人从艺最基本的道理。张建会先生几十年也一直在贯彻着自己的为人为艺主张。他浸润汉碑几十年,在汉碑的斑驳中寻找心灵的落脚点。师出多门,广泛吸收融汇津门老书家的精华,先后问艺于孙其峰、孙伯翔等老先生,在孙其峰先生隶变的基础上而独出机杼;从孙伯翔先生魏碑中得到启发,却没有走魏碑一路。张建会先生不断领悟书法真谛,把握书法发展脉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思想。随便捡拾两段他的创作随感:“隶书属于正书范畴,与楷书相比,它在用笔上更具草书的抒情性”;“汉碑虽是石刻文字,但在隶书作品中也应注重体现出笔情墨趣,在追求金石气的同时不失书卷气,否则隶书创作易坠入粗俗怪野之魔道。”不是人云亦云,是自己对书法艺术感悟的真知灼见,是看遍云卷云舒的豁然与达观。

追求线条和用笔的变化。记得在几年前我的老师著名书法家、评论家王全聚先生在给我讲书法创作时,专门拿出张建会先生的获奖作品,重点讲解用笔特点,每一笔都会有几处变化,最多的一个“横折勾”有五处用笔变化,自然、丰富、不做作。这是张建会先生书法的突出特点,那是心手合一、书写功力的具体体现,是做不出来的。随便找出张建会先生几年前的任何一幅作品,那种用笔的千变万化和在变化中形成的努力向外拓延的书写张力都会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古拙、险峻,如惊涛拍岸、滚石坠地。但是,仔细研究先生近两年的作品,那种外向的变化在悄悄发生着变革,逐步内敛,在内敛的同时线条变化依然丰富多彩,由注重外形的变化向追求内涵变化转变。线条在方正险拙中增加了圆润糅合的书写元素。有的线条看似简单,远观看不出变化,但是仔细欣赏,变化完全融合在线条运行过程中,一步一景、易步易景,融厚重于简洁,汇古意于墨趣。结字造型及线条的表现,由繁化简,追求一种简约精巧的笔墨意趣,书风自然变化,既能读出历史的影子,又赋予书法创作强烈的时代精神。阅尽千帆,思接千载,胸纳万物,自然造化,神韵凸显,风范天成。


谈艺摘录

习隶随感

张建会


●笔墨所传,根柢精神。自古有志于八分者,所求之根本即在其隶书精神也。盖隶书精神,要在朴素与正大之间,乃两汉文化之表征,亦民族精神之巩基也。


●朴素正大之隶书精神,其思想渊源乃自传统哲学中来。隶书精神之朴素,源于老庄之“见素抱朴”(《老子》第十九章)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庄子?山木》),“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美”(《庄子·天道》);隶书精神之正大,源于孟子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隶书精神之所出,即在此处。


●是故,隶书精神渊源老庄孟子,融合朴素正大,荟萃民族精神之主旨,以其盛世之音,而与时代契合。此正隶书大美精神之所在也。自古笔为时而歌,墨为世而舞,故此隶书精神之传扬,正在今日也。


●隶书之美乃由隶书精神之所发也,在朴素之美与正大之气。朴素之美,隶书美之内在底蕴,表之以拙、质、古、老、厚、沉、深、浑,归于自然之道。正大之气,隶书美之外在气象,出之以雄、强、魄、力、豪、放、刚、健、归于崇高之境。隶书之美,因朴厚而自然,由正大以崇高,底蕴深,气象隆,铸成金石不朽之气,境界乃如长安古道,汉家陵阙,风骨悠悠,敻绝千古,足以发思古之幽情,倡盛世之洪音。


●隶书艺术特质在其写意性,或曰抒情性,以其每有主观情性自由挥洒之便。隶书于五体之中,上承篆体,下启楷草,既无篆、草的识读之难,又少楷书的法度之严,其性略同于行书。盖隶书有法而不拘,任意而适变。其正,则可庙堂碑版;其率,则可民间简牍:收放自如,随心去取。正可以陶写胸中意趣,抒发笔底深情。因此隶书一体以其艺术特质,更能与时代相合。


●隶书取法之资源可谓丰富,挖掘之空间可谓宽广,渊源大泽,取之无尽。其中经典碑版内涵深厚,常写常新,自不必说;而近百年间出土之简牍帛书,蔚为大观;更有两汉以至魏晋民间众多无名刻石文字,虽残碑断瓦,而奇异古拙,意趣生动,不乏奇思妙想启迪书法者。此乃今人研求隶书之得天独厚之机也。


●当代隶书人,意欲掘取其深广博大之资源,表现其自然崇高之美感,成就其隶书朴素正大之精神,务在潜心静气,于平和宁静之中悉心体悟古今隶书之一片深广高远,不激不厉,不骄不躁,沉静其心,深沉其笔,而后方能入其门,窥其奥,以致远道,终归有所得也。此间心态,至为重要。


●秉承两千年隶书正大朴素之精神,宗汉碑法度,取摩崖气象,尚简书意趣,渊源心府,书写性情,掘其自然古拙之内美,发以崇高雄浑之境界,潜心归往,静以求之,此即仆之艺术理念之所在也。或有未至,而笔耕不已。


●隶书以碑版为大端,而碑与帖形制不同,取法乃异。帖者,或写或刻,而点画清朗,少有出入;研习之中,鲜有障碍。而碑者,摹刻既已粗糙,风雨又加剥蚀,复以传拓常有不精,乃至斑驳陆离,天然不齐,自然不是当初手写之迹,实为金、石、笔三者交相作用而成,然其美感趣味正在此间,所谓金石之气勃然而生也。而以柔软之锋豪,拟坚硬之金石,虚实之间,愈见其难。其中大要,尤在书写性,即以毫之柔,化石之刚,存乎一心,体验揣摩,观照物我,以意象之参悟,去形质之拘泥,发其沧桑古拙之意,乃为有得。


●隶书之临习,在透过刀锋,斟酌形神,主以一意,化出笔端。此间功力,乃书家综合素养之表现。盖学识、修养、审美、意念,总而成之。形诸笔端之际,或与原碑形质稍别,而其意象务须契合无间乃佳。


●隶书碑版之妙,正在陆离斑驳之间,有无尽广阔之挥洒余地;而研习者之性情理念得以由此生发表现。故此,虽为临习,实以进入二度创作之中矣。


●汉隶之学,在存其古意朴茂之气。而此古朴意蕴发于古碑斑斑驳驳之间,却非斑斑驳驳所能有之,故而不可做作,不可拘泥,务须不断积累,反复参悟,沉淀其中,打磨不已,方能辉光乃出,金石气显,一片古色古香之美。


●隶书求味道。味道之所求,在参酌把握于形质与神采之间,而后提炼之,概括之,出之以含蓄。非此,即含糊,头脑认识不清,笔墨表现不周。书法在去含糊,存含蓄,其中味道皆从含蓄中来,亦真亦幻,亦虚亦实。


●高古、雄强、朴茂、浑厚,此乃汉隶之审美基调。汉隶之本色,恰如京剧之“花脸”,有其粗犷雄厚之气势。若作“青衣”姿态,虽技法、形质、意趣、神韵一应到位,却是大旨不存,殊乏气象,不过铅华脂粉气息,难成佳作。


●隶书朴素正大,求之在“拙”。拙者,出之朴素,而归于大巧。然拙须涵之以清,清则正,正乃大。若失之清,拙乃成“浊” 矣。浊者,恶道也。


●隶书于古质之中,也不乏典雅之处。故于气象之外,当求以神韵。神韵之所得,在于笔情墨趣之中,和之以空灵,挺之以清刚,彬彬然生发书卷之气,滋润于金石干裂之间,刚柔调和,阴阳互成。故此,把握隶书格调,格应“朴”,调应“雅”。


●习隶者自不当拘于隶书之内,而须参酌诸体之间,融汇而成。隶楷用笔,自当壁垒分明;而楷书结体,法度丰赡,仍需借鉴。行草笔势多出率意,挥洒性情是其所长;隶笔师之,自然有助于性灵书写。而篆隶二体,笔法之间多有相通,自不必说;更有介于二体之间者,源出民间,每多古趣,足资取法。故此孙过庭所言“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之说,非惟楷草而发也。


●隶书以用笔为上。隶书用笔,所贵在“毛”。毛者,以涩出之,在笔纸之间摩擦生成,以写碑刻斑驳苍凉之意也。


●传世汉碑范本多为拓片。拓片之中,有割裱与整拓之别,临习者不可不知。盖割裱本便于携带与印刷,人多学之;特于单字之用笔结体,深入体察,便宜尤多。然整拓之本,亦须留心。其于通篇章法之把握、整体风神之体悟,更有优长。若其常对割裱,而忽见整拓,时有豁然开朗,耳目一新之感。例如《张迁碑》,割裱本每觉其方整雄强,而以整拓本观之,其方整中不失圆转,雄强中不失意蕴,先前所感弱化不少,而庙堂之气愈见其浓。由此可见,割裱重在小细节,整拓要在大境界:观碑亦须贯通,不可狭隘。


●学书要在取法古人。时人之作,但可视为解读古人之旁证与参考,不可图一时之快,取作捷径,以为师法;缘其路窄而不能致远也。取道古人,或曰慢些,而终能越走越宽。


●汉隶重质轻妍,而尤重内涵。然时人之书,取色拼接,多以形式为能,其于隶书精神之朴素正大,甚有相悖,乃不可不慎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