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雅的韵致-----启功书法

 百了无恨 2015-09-10


 

  何谓“韵”?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说:“如其气韵,必在生知,故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也就是说韵在本质上是思想情操和学问修养的自然流露。清人李修易在《小蓬莱图画卷》中又说:“山水之有气韵,人往往以烟云当之,不知烟云犹可迹求也,气韵不可迹求也……当求诸活泼泼地。……'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可谓善言气韵矣。”也就是说,韵是一种活泼泼的生机,在形式上如云烟之轻灵与虚无。简而言之,韵是一种非常玄妙的、超乎于技巧层面的东西。




  先生一生执教治学,自视书法为余事。实际上作为学富名高、融古通今的国学大师,对此余事用功甚勤,终其一生。先生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之书、学者之书,浸染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墨香,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息。温润流美、清雅俊健。“清、雅”正是启功书法的基本特质。先生之书,因其“清”则澄明、幽静,意境深远;因其雅则淳古,高标,超逸出尘。尤其是先生的行、草书,随兴遣字,一派神行,却又掌控妥帖,富有静气。先生书写的内容,大多为自己所作。这些内容既有游踪抒情之诗,寄兴感慨之笔,又有论书评画,鉴定题跋之艺术见解。先生的诗文、学识及绘画正是其书法艺术的支撑点,充满了学者的气质,这是许多专业书法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启功题写的横额。结字端庄,肃穆,挺拔,极具庙堂之气。用笔粗细变化,颇具神韵。用不同风貌的书写表现不同内容的文字,这是启功先生书法极为讲究的一大特点。启功先生在一九八六年十月题写的横披:“百年树人 沾溉莘莘 民彝国脉 嘉业长春”,正文,行楷书。结字端庄,挺拔,疏密有致;用笔纯净流畅,遒丽洒脱。题款用小字号,俊逸雅致,书卷气息浓郁。钤印“启功”,比常用章大而厚重,与正文内涵相配。综观全幅作品,布局端正,排列有序,变化有致,观其字,品其意,不能不心生敬意。


  启功的许多楹联往往是自己处世治学原则的真实写照,也是代表启功书法风貌的经典之作。如《行文做事》此联结体精严,体势挺拔,气势开张,极具王者气象,体现出启功先生高超的结字技术。同时,先生以行书笔法入楷,用笔起伏跌宕,使转不激不厉,粗细变化显著,“行”“平”粗厚,“文”“浅”瘦细,“简”“做”外粗内细,“显”“恒”左粗右细,而且流转自如,一派神行,表现出舒适的轻重节奏和优美的韵律。




  这种清雅的韵致,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的因由。晋代是“文的自觉”的时代,士族子弟以研究《周易》《老子》和《庄子》的黄老之学,开始追求一种超脱世俗、自由闲散、精神高度自由的生活,“竹林七贤”就是代表。特别进入东晋后,朝廷偏安一隅,士人纷纷皈依佛教,佛学的“空无”和玄学的“虚无”具有相似性,佛教的“安般守意”和玄学的“清净无为”相结合,士人的生活从西晋的放荡纵欲中摆脱出来,开始追求宁静高雅的生活方式,流连于山水之间,风度翩翩,悠哉游哉。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就充分展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其内容中玄学的思想也非常浓厚,很具有代表性。总之,从汉末到南朝,随着一次次的社会动荡,士人们的心态日益投向老庄,投向佛学,投向艺术。整个时代的风气与审美观念从汉代的恢弘博大转变为清朗俊逸。书法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产物,不可能脱离这种文化背景,这种风格的转变是时代的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而启功所处的也是一个新旧社会大变动、历史进程大转折的时代,启功所代表的正是这个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格与风貌。


  轉載曹麗華博客,喬何文章


  相关链接>>

  今日电影《启功》上映


  剧情:启功(马恩然 饰)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是满族,是清朝皇族后裔……然而真正知道启功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书法在拍卖行卖得很火爆,很多学校、饭店的牌匾都出自启功之手。为此,登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但启老自己对书法并不看重,只认为书法是副业,真正的主业是教书。


  电影将让观众逐渐接近启功先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一名电视台记者采访启功的过程,用摄影机独特的视角,将观众带入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时空,运用戏剧舞台常用的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让老年启功在过去与现实的时空之间自由穿插,审视自己过去的人生历程,用亦庄亦谐的方式历数他所经历的人与事。轻松而幽默地,平实而细腻地展现出启功先生伟大的艺术魅力,人格魅力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启功先生不愧是“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的杰出代表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