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自编自演了“黄袍加身”

 百了无恨 2015-09-11

赵匡胤自编自演了“黄袍加身”,其母说“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

“黄袍加身”这个成语来自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说的是赵匡胤的下属一再请求他当皇帝,赵匡胤实在不愿意当这什么“劳什子”皇帝,下属把皇帝穿的黄色龙袍强行给他穿上。赵匡胤没办法只好从了众人意愿。

看来赵匡胤当皇上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事情果真如此吗?事实上,赵匡胤穿黄袍,是他自编自导自演一幕蹩脚但却十分成功的一场戏。

这出戏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麾下得力大将,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他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显德六年(959),周世宗在征讨辽国时不幸患病,他想起在征战时曾捡到一块写有“点检作”的木牌,当时的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为防止他发动政变,周世宗在病榻上把张永德打入冷宫,用自己信赖的赵匡胤替代了张永德,升其为殿前都点检,统帅最精锐的禁军部队,握有兵权。周世宗就这样看走了眼,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狼外婆”来看管。

显德六年六月,周世宗病逝后,其六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恭帝,后周王朝随即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一时人心惶惶,“时人咸谓天下无主”,谣言四起。朝中一些忠于后周的大臣,敏感地察觉到谣言是从赵匡胤掌控的殿前禁卫军那里传出来的。有人主张立即解除赵匡胤的兵权,有人提出直接把赵匡胤除掉。

其实,早在周世宗在位时,赵匡胤就已经暗蓄异志。在领兵征战南唐的时候,赵匡胤就开始注重在军队中交结武将、文士。赵普、王仁瞻、楚昭辅等人都是在这前后被他招到麾下成为心腹幕僚的。赵匡胤也对一些地方的节度使、将领有意拉拢,对一些朝廷命官多方加以收买和笼络,一直在做着取而代之的准备。尤其是,在周世宗死后半年里,禁军的高级将领几乎都由赵匡胤势力范围内的亲信担任。可以说,赵匡胤取代后周政权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夺取后周政权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就在这些朝臣犹豫不决的时候,赵匡胤探得朝廷动态,决定出招。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这一天,后周的君臣在朝贺新年,在赵匡胤的指使下,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向朝廷谎报北汉与契丹联合南侵,镇、定二州请求朝廷火速派兵增援。后周朝堂上宰相范质、王溥这些书呆子,不辨真伪,慌张中派赵匡胤率禁卫军迎敌解围。赵匡胤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后周最精华的禁卫军带出京城。接下来的事情赵匡胤想怎样玩就怎样玩了,事态的发展便已经由不得朝廷。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二,赵匡胤率领大军出了开封城,初三,军队驻扎于开封东北四十里外的驿站陈桥驿。大军驻扎下,赵匡胤立即安排自己的弟弟赵匡义、掌书记赵普和心腹将领在军中加紧活动,做煽动工作。于是有人指着西方的太阳说:“天上有两个太阳正在搏斗。一日尅一日,这是天命。”一时“一日尅一日”的说法立即传遍军营。一些亲信还在将士中到处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就有将领在驿门口高呼:“立点检为天子。”当晚,赵匡胤派亲信郭延斌秘密潜回京城,同守城的石守信、王审琦联络,做好接应大军回城的准备。

第二天一早,赵匡义、赵普带领将士们在赵匡胤的大帐外呼喊:“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义、赵普等人将赵匡胤从大帐中请出,立即有将校上前将一件象征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所有人统统下跪,齐声高呼:“万岁!”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所有的将校兵士一起表示,“唯天子的命令是从!”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就这样,赵匡胤的龙袍仿佛如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样砸在他头上。在他的地盘,在他的控制范围,“被动的”当上了皇上,他“出演”了史上最“谦逊”的皇帝。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立即率领大军来了个回马枪,浩浩荡荡回到京城开封,兵临城下,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立即把城门打开接应赵匡胤。到这时,后周的大臣才幡然醒悟,镇、定二州的军情是配合赵匡胤兵变而慌报的。宰相范质对王溥说:“匆忙派赵匡胤出征,我们太糊涂了。”当时朝廷上只有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准备抵抗,被赵匡胤的亲信王彦昇杀死。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无一兵一卒可调遣,只得率文武大臣出城投降。

翰林学士陶谷,宣读了以恭帝名义早已准备好的禅位诏书,赵匡胤说自己是无奈中被将士推举为皇帝的。诏书宣读完毕,赵匡胤当即至崇元殿升座称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是为宋太祖,后周政权就这样被阴谋家颠覆了,历时一百八十余年的北宋王朝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建立起来了。

这位本来“不愿意当皇上”,而是没办法“不得已而为之”当上了皇上的赵匡胤,后来也算对得住赏识他的主子周世宗。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之后,在他的宫廷内立了一通“太祖碑誓”,勒石三戒。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说:“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宋论》卷一《太祖三》。其中第一条就是无论柴氏子孙无论犯何罪,都不得杀戮,要保全性命。这条誓言还真管事,有宋一代,还真没有哪位宋天子诛杀柴氏子孙。夺了人家天下,要对得住人家后代,也算是赵氏子孙“回报”人家的付出。

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及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师之日,将策点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远避于外州,独宫中未之知也。”由此可知,当时军队未到陈桥已有兵变之说;未见黄袍,已有天子之说。你还能说陈桥兵变是一次偶发事件,不是预谋好了的?

《宋史·杜太后传》,杜太后得知其子黄袍加身后,说:“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还说:“吾儿生平奇异,人皆言当极贵,又何忧也。”这里也告知人们:这黄袍,俺家小子已经惦记好久矣。

关于赵匡胤黄袍加身这桩子事,历史上留下来几句这样的讽刺诗句:

“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

“阿母素知儿有志,外人反道帝无心”。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

赵匡胤自编自演了“黄袍加身”,其母说“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

赵匡胤自编自演了“黄袍加身”,其母说“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