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斧头

 大圣的小宇宙 2021-04-22
 

     大圣的小宇宙

     第418篇原创文章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没有什么事儿是一场酒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再来一场

文/ 大圣

公元960年大年初三一大早,赵匡胤从宿醉中被人叫醒。

掌书记赵普和兄弟赵光义一面摇晃赵匡胤,一面催促:“快起来快起来,该去开会了,大家都等着呢。”

昨晚酒喝太多了,赵匡胤头疼欲裂,一肚子起床气:“这大过年的,一大早开什么会?让我再睡会儿。”转身想接着睡。

赵普和赵光义对视了一下,来不及解释了,先把人弄起来再说。拉起赵匡胤,胡乱替他穿上衣服,不顾反对,连拉带架,把老赵弄到了会议室。

赵匡胤醉眼朦胧,抬头一看,会议室内,中层以上军官悉数在场,个个盔明甲亮,刀寒剑冷,面色凝重,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盯着他。

作为三军统帅,赵匡胤当时也有点儿发懵,转头看看赵普和赵光义:“你们搞什么?我警告你,别乱来啊!”

赵普上前一步,深施一礼,朗声道:“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

赵匡胤大吃一惊,酒一下就醒了,还没等说话,有人拿出一件不知从哪里搞来的,平时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

与此同时,在场所有将领一起俯身跪拜,山呼万岁。

赵匡胤呆了好半天没反应过来:我的天呐,这不是在做梦吧?我这就当皇帝了?

1

就在两天前,也就是大年初一那天,当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朝廷接到边关急报,说辽国联合北汉南下进犯后周。

后周皇帝柴宗训只有7岁,刚学会不尿床,军国大事一般由太后和宰相处理。在紧急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宰相建议,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北上迎敌。

赵匡胤面露难色:“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只是我手下兵微将寡,恐怕难当此重任。”

宰相说:“这个你不用担心,组织上会有考虑。”当即授权赵匡胤为全军最高统帅,可号令天下兵马。

赵匡胤这才欣然领命,主动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大年初二,便带领大军从东京汴梁出发,一路北上而去。

史料记载,出征之日,天呈异象,京城上空出现了两个太阳。

军情十万火急,按理说,部队应该马不停蹄,急速行军,但赵匡胤似乎并不着急,第一天,行进到汴梁城外40里的陈桥驿,便传令安营扎寨。

当晚,赵匡胤召集中层以上将领到中军大帐,摆下酒席:“大过年的让你们出征,实在是不好意思,今晚咱们大家一起过个年,一醉方休。”

赵匡胤平时酒量还可以,白酒一斤半,啤酒随便灌,那天不知道咋回事,热菜还没上就喝得酩酊大醉,早早被人搀回了房间,沉沉睡去。

赵匡胤离席后,众将接着喝酒。席间,有个将领借着酒劲儿提出:“主上幼弱,未能亲政,今我辈出死力为国家破贼,谁则知之?不若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皇上年幼,我们拼死杀敌有谁知道?还不如拥立点检当皇帝,然后再出征也不晚。

赵普听罢故作惊讶:“哎,酒可以乱喝,话不可以乱讲,这是谋反啊。”

另一名将领不以为然:“赵书记您还不知道吧,昨日天呈异象,东京城内便流传一种说法,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这是天意啊。”

一时间,众将纷纷附和。赵普环顾四周,压低嗓音说:“既然大家都有此意,等会儿到我房中商议。”

当晚,赵普与赵光义等心腹将领经过密谋,这才有了第二天一大早,赵匡胤被部下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事件,史称“陈桥兵变”。

2

赵匡胤陈桥兵变,当天就率部返回京城,禁军统领石守信是赵匡胤的死党,大开城门迎接,赵匡胤兵不血刃,轻而易举便控制了汴梁。

入城前,赵匡胤对将士约法三章: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

大军入城,秋毫无犯,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部队进入皇宫后,赵匡胤见到皇帝、太后和文武大臣,当即跪伏于地,泣不成声:“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都是下面人逼我这么干的,我实在是没办法啊。

后周皇室及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看看周围荷枪实弹的士兵,“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悉数归降。

大年初四,周恭帝柴宗训宣布禅位,受封郑王,赵匡胤授柴家“铁券丹书”,世代享受特殊优待。

同日,34岁的赵匡胤在开封崇元殿登基,定国号“宋”,史称宋太祖。

就这样,一场兵变,既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没怎么死人,就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王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一个奇迹。

正如太祖皇帝所说,所有这一切,都是情势所迫,并非我的本意,真的,我对大周忠心可鉴,将士们可以作证,那天晚上我确实喝多了,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一概不知。

为此,宋太祖赵匡胤事后在不同场合曾多次表示:“呐,发生这种事呢,大家都不想的,所谓人算不如天算,都是赵普他们几个人瞒着我搞的,我正睡觉,稀里糊涂就被黄袍加身了。我这个人你们是了解的,对权利没有兴趣,只是不想辜负大家的期望,才勉为其难做了皇帝,哎,表面看起来风光,其实蛮辛苦的我跟你讲。”

尽管太祖皇帝语出肺腑,言之凿凿,史书中也是这么写的,但陈桥兵变其实早有预谋,是赵匡胤与赵普精心策划的说法,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过。

因为回顾整个事件,疑点重重。

比如,说辽国和北汉入侵后周,为什么赵匡胤夺取天下之后,对方就没了踪影?到底是真有入侵,还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兵权而谎报军情?

再比如,行军途中,将士们是从哪里搞来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黄袍?为周恭帝写的禅位诏书为什么是提前准备好的?“点检作天子”的传言又是什么人散布的?那天晚上,赵匡胤真的喝多了吗?

3

不管朝野上下怎么议论纷纷,反正木已成舟,平定了国内两起叛乱之后,四海之内,已是赵宋天下。

但太祖皇帝好像并不是很开心。

有一天,赵匡胤把赵普找来,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意思是,自唐朝末世以来数十年,皇帝已经换了八个家族了,战争频发,生灵涂炭,这是为什么?我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没别的原因,就是藩镇的权力太大了,君弱臣强。想要解决问题,只有削弱藩镇的权力,限制他们的财政,没收他们的精兵,天下就太平了。

赵匡胤仍心存疑虑:“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无故收回将领们的兵权,会不会引发抵触情绪?”

赵普微微一笑:“陛下您忘了,在我们河南,没有什么事儿是一场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场。”

公元961年七月,赵匡胤在宴会厅请石守信等部队高级将领喝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太祖皇帝忽然放下手中的筷子,长叹了一口气。

大将石守信问:“咋了陛下?是菜不合口吗?我就说不能请四川厨子,啥菜都放辣椒。”

赵匡胤说:“不是菜的事儿,我是忽然想到,我虽贵为天子,却还不如当初做节度使快乐,不瞒你们说,自从当了皇帝,我没睡过一天安稳觉。”

石守信不以为然:“害,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有我们在,您尽管放心,来来来,我敬陛下一杯,祝您身体健康,万寿无疆,我干了,您随意。”

赵匡胤端起酒杯,冷冷说道:“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人谁不贪图富贵?有朝一日,有人把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到时候,就算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吗?我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

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太祖皇帝此言一出,石守信等将领大惊失色,当即离席跪伏在地:“臣等愚昧,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请陛下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环顾左右,缓缓说道:“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你们已经功成名就,何必再霸着兵权?多存点儿钱,多买几套房子,传给子孙后代不好吗?家里再招些歌妓舞女,从此花天酒地,夜夜笙歌,安度晚年,如此一来,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众将如梦方醒,拜谢而归。

第二天,石守信等一大批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纷纷递交辞呈,赵匡胤礼貌性挽留了一下后,一一批准,并给予丰厚赏赐,史称“杯酒释兵权”。

4

解除将领们的兵权之后,赵匡胤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统辖,称为三衙。三衙只负责禁军的管理和训练,无权调遣,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而枢密院直接由皇帝指挥。

对于各地知州,改派文臣担任,并设立通判职位与之相互牵制。

对于地方节度使,削弱实权,使其徒有虚名,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一年一换防,形成“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确保军队的指挥权牢牢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与此同时,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由国家统一管理。

总之,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通过一系列举措,将行政权、军权、财权、司法权全部集中到中央,彻底结束了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情况;并按照“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使四分五裂的国家逐步实现统一;

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改革科举制度,使国家恢复了五代以来的战争创伤,社会呈现出政治相对清明,经济相对繁荣的良好局面,为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史称“建隆之治”。

而赵匡胤本人,素以宽厚仁义著称,忠厚开国,在位期间,虚心纳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是立下的那条“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遗训,为历代所称颂,被誉为一代明君。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赵匡胤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喝酒。

大雪天,最适合喝酒吃火锅,喝酒不重要,主要是找兄弟商量点儿事儿,你说,哥哥我已年近百半,身体又不太好,将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

因为事关国家机密,兄弟俩的这场酒局,并没有第三者在场,服务员把菜上齐之后,全部退出房间,静立门外听候招呼。

据史料记载,兄弟俩这场酒一直喝到半夜,左右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大概意思是,有人通过窗户上烛光的影子看到,赵光义离开坐席,好像在避让什么,只听见赵匡胤用一把斧子戳着地,对赵光义说:“你干的好事!”之后便没了动静。当晚,赵光义留宿房间,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太祖皇帝已经驾崩了。

皇帝突然离世,并没有留下遗诏,该传位给哪位皇子?

此时,晋王赵光义强忍悲痛,依据传说中的“金匮之盟”,当仁不让地继承了哥哥的位子,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宋太宗。

关于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的继位,各类史籍中表述不一,或语焉不详,或相互矛盾,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传言四起,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是赵光义为了争夺皇位,用毒酒害死了赵匡胤;

还有人说,当时赵匡胤确实生病了,赵光义前去探望,趁哥哥熟睡之际,调戏皇帝宠妃,被哥哥发现,用斧子砸过去,赵光义恼羞成怒,干脆杀了赵匡胤。

当然,按照新任太宗皇帝的说法,这些统统都是谣言,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诽谤。太祖皇帝系饮酒过量,暴病而亡,这是官方认定的最终结果,不容置疑。

历史真相究竟如何?目前已无从考证,流传甚广的“烛光斧影”,就此成为千古谜案。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天晚上的酒局,是赵匡胤继“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之后,人生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场酒。

后世有诗曰: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斧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