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起品牌三大件:找差异、做体验、讲故事 品牌差异化绝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概念上,也不是一句好听的广告语或一个广告片就能解决的。品牌的差异化,需要通过“差异体验化”来解决问题。林友清曾所说“差异体验化,体验故事化”,其实就讲了品牌三件大事:找差异、做体验、讲故事。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脑洞大开,跃跃欲试了?但当你好不容易找到差异点之后,是不是摸不到其他方式,最终无奈,还是选择了硬广去广而告之呢?其实,更多可能得去创造互动体验,包含差异诉求的体验,才能更有销售力!所以,寻找差异化是品牌的重要工作,而将差异体验化则是营销工作的核心所在! 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经典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像小米、可口可乐、麦当劳皆是如此。许多企业主也都希望自己的品牌有故事可谈,但很多片面地认为讲故事就是写一篇好文章,就是给品牌写一篇关于创始人、原材料、传奇故事的文章,然后广为宣传去就可以了。那么,真的可以吗?——那满大街的品牌都可以是可口可乐、麦当劳了吧! 你去雕爷牛腩吃一顿,感觉很新奇、很满足,比网上看的还有意思吧。你把这个体验跟你的朋友分享。这种体验的分享对品牌形象的拉升是巨大的。品牌要怎么打广告,怎么讲故事?很简单,选择好的体验并做好包装,传播出去。广告就是讲故事,广告就是传播体验,制造欲望。 “要两粒在一起才最好!”益达是在走情感营销吗?NO!益达其实是把包含独特诉求的体验包装起来,讲成故事给你听;海清带着一群阿姨大妈给汰渍做实验看起来很low?NO!其实她只是更简单粗暴,但很有效地制造体验,并讲成故事给你听。 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诱惑,就是能够把体验和传播(讲故事)融为一体,让“体验故事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这是一个不错的体验活动吧。当然,每一次twitter的分享就是在讲述一个令人兴奋的品牌故事,不是吗? 需要说明的是,好的品牌故事要么来源于消费者的真实(有感召力的)体验,要么来自于消费者所渴望的(我也想要)体验。这样的故事才能有感染力、煽动力,才能深入人心,这样的故事也就有别于那些为做广告而编造的故事。 品牌三属性:只有2%的品牌能触及到精神品牌营销的本质是让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一个独特的联想。相信多数人都接触过定位理论,品牌定位本质是「品类」定位,要在一个品类中做到第一或唯一。独特的联想,其实就是品牌所对应的品类的联想。 当然,知易行难,要怎么做才能打造优秀的品牌联想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品牌的三大属性——功能属性、社交属性和精神属性。它们构建起了品牌联想的三个层次。我认为80%的品牌在做功能属性,18%的品牌做到社交属性,可能只有2%的品牌触及到精神属性。 首先,功能属性是品牌的基础属性,是为消费者解决特定的问题而存在。「宝洁」就是个中高手,他的每一个产品都是为了解决一个独特问题而存在。 其次是社交属性。这是品牌的外延属性,是消费者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需求和手段。 小米、雕爷甚至是苹果手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社交属性。社交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标签性,一个是话题性,这让他们的目标群体感觉到兴奋,有荣耀感,有归属感。 最终是精神属性,我更愿意称之为信仰属性。经常举的例子一个是基督教,一个是像利物浦皇家马德里这样的足球俱乐部。品牌如果有能力赋予消费者独特的哲学和精神信仰,那么你的产品就成为了十字架,你的渠道就成为了教堂。 所以说到这里,品牌联想是什么?其实就是你品牌所代表的三大属性,你可以只有功能属性,三者都有那就更好。 设计品牌联想,这是品牌的核心工作。品牌联想是先设计、付诸实践而形成的果实,而不是顺其自然的结果。消费者的脑袋是可以并且需要被规划的! 别走!这些误区,你躺枪了吗?在很多企业营销主管大都有一个“共识”:做销量就是做品牌,只要销量上来了,品牌自然会得到提升。这种片面观点在品牌营销也是较为普遍存在的。其实,企业关于品牌的认知及执行层面存在许多误区,林友清总结了几条与大家分享。
听到诸如“品牌要怎么打广告,怎么讲故事?很简单,选择好的体验并做好包装,传播出去”,我的内心起初是崩溃的……不知道看完这篇访谈文章的你呢?是不是正在进行大脑的重新启动呢?仔细回味想想,你真的还崩溃的吗?
|
|
来自: Confucius365 > 《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