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Jingdu999 每天一个小微课程。 进化你的知识网络。 精进你的思维技能。 【一】 幸福对于你,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悲喜剧《等待戈多》中,有两个男人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不明所以地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两个人开始聊了起来,接着他们谈起了幸福在他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剧作家贝克特似乎想告诉我们,幸福快乐确实是样好东西,等待戈多的幸福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幸福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曾对“幸福”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后来,他在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总结道:
幸福对于你,究竟意味着什么? 【二】 你还记得香草冰激凌带给你的幸福感吗? 如果你对“幸福”迷茫无解,或许,你可以从沃顿商学院教授谢尔的观点开始了解。谢尔认为,人们对于幸福至少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描述:
第一种对幸福的描述即所谓的片刻的幸福。漫画家舒尔茨曾在一期漫画中,向全世界诠释了什么叫做片刻的幸福。性格乖张、挑剔的露西平日里非常害怕宠物狗史努比会扑上去亲她一口,然而这一天,她放松了警惕,在片刻的温情泛滥之下拥抱了史努比。 露西最后说的话出现在无数的海报上:“幸福是一只温暖的小狗。”在舒尔茨的博文中,她称:“这绝不是感情用事,这就是幸福的真相。谁还能想出更为恰当的解释呢?” 或许,你常常经历过片刻的幸福有:
片刻的幸福感带给你的是一种即时的愉悦、满足、爱意或乐趣,这种幸福感是积极正面的情绪。 【三】 你所留心的点点滴滴,就是你生活中的所有体验 片刻的幸福很短,要怎样才能增加这种幸福的体验呢? 1、慢下脚步,仔细体会 有一项研究显示,法国女性和美国女性每周在进餐上所花的时间基本一致,然而前者在用餐时对于食物的关注度大约是后者的两倍,因此她们每天所感受到的片刻幸福也就相应增加了。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快乐的一面,你就能提升自己对于片刻幸福的感知力。 2、重新设定期望 某些片刻幸福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的情绪体验,它们有的是根植于某种文化背景中。例如,我们认为“应该”为某些事情——毕业仪式、生日派对——感到快乐的期待,其实会干扰我们对于片刻幸福的体验。 研究者里弗指出:认定生活中的某件事或某个方面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并对此寄予太高期望,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这样的期许会成为每个牵涉其中的人的“心理负担”。 学会重新调整你对未来的期望值,你所体验到的片刻幸福就能聚沙成塔。 【四】 整体的幸福,足以评判一个人的一生 第二种对幸福的描述即为整体的幸福。什么是整体的幸福呢? 格雷琴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曾为最高法院大官的书记员。她的丈夫是高盛投资公司前副总裁、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的儿子,是个华尔街私募股权的投资人。聚集了如此多的光环,格雷琴的人生之路在许多人眼里简直就是一条康庄大道。然而,她的内心却被失落折磨得夜不能寐,于是,在一种纯粹而强大的意愿推动下,她决定重新出发,去提升她的整体幸福感。 她自创了一套“计划表”,来实现她在一整年中逐日、逐周、逐月收集而来的、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的建议。这一年里,她把家里所有的柜子整理得干干净净,清晨起床后放声高歌,随时随地开怀大笑,推己及人,想他人所想,练习如何保持缄默…… 一年下来,格雷琴将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写成了一本书《幸福计划:我为什么要用一年的时间尝试清晨高歌、整理衣柜、正确地争论、阅读亚里士多德、寻找生活中更多的乐趣》。究竟,她有没有从寻找幸福的旅程中凯旋而归呢? 不可否认,相较于她推行计划的第一天,格雷琴的整体幸福水平肯定是上升了一个台阶。因为格雷琴自己感觉她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她不再得理不饶人地穷追猛打,尖牙利齿地批评他人,同时她也养成了定期收拾房间的好习惯。回忆起过去的这一年,格雷琴说:“管住自己让我变得更加快乐了。” 提升整体幸福感的水平,和在某一天中增加自己所能体验到的片刻幸福感是不同的。从深层次而言,提升整体幸福感就是在探索如何改善对于自身和人生的态度。 审视自己,你的整体幸福感如何呢? 【五】 如何提升整体幸福感的体验呢? 1、健康是前提。 正如俗话所说:“健康不是一切,没有健康没有一切。”将健康作为幸福要素中的第一位,绝对有着不可撼动的意义。 2、实现长期目标。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排除万难最终实现长期目标时,他的整体幸福感就会得到提升。试想,如果你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律师,最后如愿以偿地取得专业身份,你自身的整体幸福感是否就自然提升了? 制定你的长期目标,逐步实现它。 3、珍视人际关系 1937年开始,科学家们对268名哈佛大学的新生进行了长达72年的跟踪调查,主要研究268名对象中,“幸福”人士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心理医生维兰特在50年间一直负责跟踪这项研究,一天,有人直截了当地问他:“这项研究有何结果?”维兰特立即给出了简洁明了的回答:“对你的人生唯一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你的人脉关系。” 人际与幸福的关系,正如卡尼曼所说的:“幸福就是不吝啬时间,多陪伴你爱和爱你的人。” 【六】 顿悟和灵感的代价是苦涩的泪水,而不是甜蜜的微笑 第三种对幸福的描述即为德性幸福。回顾你的人生,你是否在人生的低谷中学习到了许多?即使那是一段充满孤独、迷惘、绝望和羞愧的时光。但当你回想起那段浴火重生的经历,你仍然觉得那是一种幸福。 这正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人类具有的一种特别的幸福状态——德性幸福。这种幸福主张一种至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追求幸福就是为了追求至善,而不是钱财、权利等。德性幸福和其他幸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让人感到“不幸福”。然而,这种“不幸福”的感觉却对你的生存、成就和满足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表明,许多长期处在轻微沮丧、悲观情绪中的人,往往比乐天派更能认清现实情况。例如,创意非凡的艺术家们没有哪一个是终日泡在蜜罐子里的,他们都是在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之后才创作出流芳百世的杰作。 要想获得德性幸福,我们要学会处理消极情绪,让它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七】 幸福,是一种宝贵的隐私 了解了关于幸福的含义,可你知道吗?人们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因为它是每一个人的秘密。 一天中午,F同学路过一个地摊,看到这样一幕场景:
F同学站在那,感觉周遭的气氛顿时凝固了,让人透不过气来。 其实,一些事情在你眼中看到的是一种苦难,而在别人的心里却正是一种幸福。幸福,并非与荣华富贵、名誉地位相关,相反,有时它只是一种心灵感应和默契。 所以,不要惊动别人的幸福,幸福是一种宝贵的隐私。 【八】 追求幸福,并不是生命里的全部意义 我们对幸福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全力追寻我们想要的幸福呢? 2013年,美国盖洛普公司的报告显示,美国人的幸福指数达到了四年来的最高纪录。在报告中,盖洛普公司还提到了现在有近60%的美国人感到幸福,没有太多的压力和烦恼。而另一方面,美国疾控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约四成美国人并没有尽如人意的生活追求;还有四成人或者认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追求,或者对他们的生存意义不置可否。 如此矛盾的研究数据表明:追求幸福的人,其实反而感到不幸福。正如心理学家弗兰克所说:“对幸福的过度追求,反而阻挠了幸福的降临。”为什么会这样呢?到底,幸福的生活与有意义的生活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有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心理学家对近400名年龄在18岁至78岁之间的美国人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对自己生活是否具有意义(或幸福)的看法。研究结果发现:充满意义的生活和幸福的生活虽然有一些共同点,但还是各有不同。在幸福的生活中,“得到”更多;而在充满意义的生活中,“给予”更多。 心理学家进一步解释道:幸福就是满足欲望。如果你产生了一种欲望或需求,比如你感到了饥饿,你吃了食物,填补了饥饿感,于是你感到幸福。但是那些追求生命意义的人,会在给予他人时,享受到愉悦。 心理学家弗兰克在面对纳粹的关押前的一段经历,就凸显了追求意义的生活和追求幸福的生活是有多么的不同。在他和他的家人被带到集中营前,弗兰克已经在维也纳和世界精神病研究领域赢得了响亮的名号。1941年,他的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在同年成功申请到了前往美国的签证。当时,纳粹已经开始对犹太人进行包围,预备先关押犹太老人。 面对一边安全的美国与事业的蒸蒸日上,一边纳粹对父母的关押。弗兰克决定:无论美国多么安全,对他的事业多么有益,他都要留在维也纳。他把个人的追求放在了一边,服务家庭,在进了集中营后,服务那些被关押的囚犯们。 经历了集中营的非人折磨,弗兰克最终体会到:“一个人愈忘我——为了所爱之人、所爱之物燃烧自己——那个人才愈加是一个真正的人。” 追求幸福,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多“给予”,少“索取”,才能拥有有意义的生活。 【九】 幸福的价格
请看TED视频:幸福的价格(14分36秒) 【十】 关联阅读 有人说,幸福是童年的时光;有人说,幸福是生命里的那些忘不掉的东西。翻看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它说最幸福的地方在斯堪的纳维亚。到底幸福是什么呢? 关注精读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ingdu999),回复“幸福”,取阅微课程《丹麦为何能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作者:精读 [Jingdu999] 本课程版本号:V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