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竖三一宁:诗的魅力与诗所带来的思考
横竖三一宁:诗的魅力与诗所带来的思考
——分析胭脂茉莉的诗《当你悲哀》
紧迫的节奏和语感在形式上造就了一首诗。在这种不容置疑的形式里,语言内在的容量,却是使一首诗成功的重大原因。“当你悲哀”,实际上就是当我们悲哀。而出现这种效果,在于诗,终于与更多人发生了关系,并且产生了“共鸣”——共同的思考。也许诗,具有的魅力,还在于诗本身,带来的思考。。。 诗人胭脂茉莉的《当你悲哀》,采用第二人称来写,实际上,写出了第一人称“我”及“我们”的对于世界的洞察。诗人的全部思考,都融进到这个他所看到的世界以及关于世界的种种行为里了,这就使诗具有了立体的觉悟,而不是那种浅薄的说教。无论是“城市的天桥”,还是“扬着黑发的小女孩”,仰或“纳凉的老人”,这些出现于城市并高于城市的人与物,都是人类应该高度思考其存在的重要理由。 而我们所要说的_这首诗的容量,无疑很大,其实,诗——就是怎样地来——发现并创造一个艺术的世界,让人思考。《当你悲哀》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首先让接触诗的目光“触电”,接下来就是进一步的思考了。“一颗树根的腐烂”,这个典型性很强的意象,无形中,正在让人类进行深度思考“腐烂”的原因。。。也许这才是让人“消解”这座城市的重要的“阴影”部分。 人们总会议论诗的“意义”,《当你悲哀》,就是意义本身的出现。关键是这首诗,以诗的名义,说出了艺术与思想的双重意义。而这首诗的意义正在于其——巨细的分辨与说出!诗中的大量物象的出现,随着语言的紧迫节奏,形成了血液的奔腾与意识的川流动感。在这些动感十足的画面里,“城市”这个庞大地机器,在人间的构图中,显得那么拥挤,那么繁复,那么枯燥,那么无能,那么腐烂。。。这一切,正是令人悲哀的根源!所以说,《当你悲哀》实际上就是“我悲哀”;而所谓的“我悲哀”,其实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一种对人类的良心提示。人类生活在一座太过物化的城市,经常是虚汗倍出;试想,“一朵花”存在的真正意义,又会、又该、又能如何绽放?人类需要在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里散步;人们渴望生活在不喧嚣不噪杂的卫生环境里生存。而“城市”,这座充满各种乱象的物业之城,却让人类感受着极大的精神挤压、挤兑;人类,是否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世界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当你悲哀》写了人类蜗居城市的喘息与困境,写出了急促气流下的人的被压迫的无奈的生相。从诗人的《当你悲哀》这样的写出里,人类不免会再度思考到自己的处境!而对于诗人而言,一首诗,足以让人们从此引起更多关于存在的思考——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魅力了!
《当你悲哀》 “当你不再用诗去诠释一朵花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