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针挑疗法5 (十) 常见病症治疗 1、瘿病 治则:活血化淤,软坚散结。 取穴或部位:喉2、喉3、喉4、喉6、喉7,肿块之阿是穴,颈椎3~4之间旁开1.5寸,颈椎5~6之间旁开1.5寸。 气瘿加肺俞,筋瘿加肝俞,血瘿加心俞,肉瘿加脾俞,石瘿加肾俞。气郁气浮者加膻中,心悸者加巨阙、身柱,汗多者加百劳,痰多湿重者加中脘,眼突明显者加眼睑挑点和肝俞,肿块难消者加挑天柱下2寸处。 操作方法:挑局部点穴用细针挑筋法,把挑点皮层的纤维取尽。也可用挑摆法。远处的挑点一般用挑摆法或截根法,也可用挑筋法,体虚者用细针轻挑,体实者可用大针放血,或加摇摆。一般每次挑1~2点;开始每日挑1次,待常规点挑完后,则每间隔3~5日挑1次。10次为一疗程。两疗秸中间相隔10天。 注意事项或说明: 针挑喉前区之后,最好不要过早吃乌鳢鱼(即生鱼)、酱油和辛辣之品,否则容易引起针E1疤痕增生,色素沉着。如果用大针或巾钳作工具在喉部针挑时,要注意掌握深度,切莫刺破颈部的大血管。 2、面瘫 治则:祛风通络,化痰宣窍。 取穴或部位:患侧耳下1、2点,面神经针挑点,阳白、四白、眼周点、阿是穴、风池穴等。 操作方法:以挑提法、挑拉法为主,不用挑破皮肤。 每点约挑5~10分钟。如果初起有炎症时,应有意识地挤出一些血,但不要扩大针口,免生疤痕。也可在颊肉咬合线上挑点放血。一般每日或三日挑1次,每次挑2~4点,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或说明: 针挑面部时不要用大针或巾钳,以免针口过大,留下疤痕。如果经10~15次挑治效果不理想者,可加用温灸疗法,则效果更好。 3、肩周炎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取穴或部位:本症常累及整个肩关节,可选用的挑点较多,常用阿是穴、肩贞、肩髑、臂孺等穴。 操作方法:以挑提法、挑摆法为主,急性期可加用挑罐法,慢性期可加用挑灸法或挑筋法。每1~3日挑1次,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或说明: 本病初、中期疗效较好,后期,尤其是已经出现肌肉明显萎缩时,效果较慢,要坚持治疗。同时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 4、坐骨神经痛 治则:舒筋活络,祛淤止痛。 取穴或部位:取肾俞、大肠俞、腰俞、腰阳关、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或取神经点的骶丛点、坐骨神经点、腓总神经点。 操作方法:常用挑提法、挑拉法或挑摆法。劳伤积淤者,挑后加拔罐;虚寒久痹者加挑药法或挑灸法。针挑时,从上向下痛者,先挑其下,从下而上痛者,先挑其上。初挑每日1次,挑完全部神经通路后,间隔3~5日挑1次,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或说明: 挑治疗法对一般坐骨神经痛效果明显。但如有椎骨错位或腰椎间盘突出者应先行复位,再挑治。 5、瘰疬 治则:祛淤化痰,软坚散结。 取穴或部位:分局部取穴和远距离取穴两种。局部取阿是穴,取点多少,视肿块大小和数目而定。初次挑取中央点,次及四周。远距离取穴视病因和病情而定。本病多有肝郁,故常加肝俞、肺俞、脾俞。炎症明显者加挑身柱、大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者加挑肾俞、膏肓。 操作方法:局部点与远距离点交替使用每5天挑1次,10次为一疗程。局部先挑阿是穴中央点,再挑四周点,中央点每次挑一点,四周每次挑两点;远距离点凡有双穴者,均一次挑两点,如挑肝俞,左右两点穴位一次挑完。针挑术时,局部点用挑筋法,远距离点,初、中期用截根放血法,后期用挑筋法,可挑后加灸。 注意事项或说明: 瘰疠即颈淋巴腺结核,属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难以迅速消散,要劝说病人耐心坚持,一般挑治3~4次后见效。痊愈则视病情轻重而定。还应嘱患者在治疗期间,思想开朗,精神愉快,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6、麦粒肿 治则:消积导滞,调理脾胃。 取穴或部位:主要取背部麦粒肿点,胸1~7椎旁3寸的范围,任意选一点,以胸4~7椎旁3寸之肉的异点最为常用。最好能找到皮肤异点进行挑治,针挑胸3~9椎旁的夹脊穴也有效。也可选用鼻尖点、耳尖点,慢性反复发作者,也可取上睑或下睑的针挑点,但只须选用一种针挑点使用即可。 操作方法:背部挑点以挑筋放血法为主,耳尖鼻尖点以刺血法为主,眼睑点以挑筋摇摆法为好。 注意事项或说明: 初发病轻者1~2次即能治愈,病程长、病情重者或反复发作者,可在背部加用挑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