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歌(547352544) 9:45:58 大家好,我们上课 ![]() ![]()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 诗词不能象散文一样平直道出,而是要求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全部告诉读者, 留有不说破的余地,让读者去体会和品味。做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其义。诗词讲究贵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含蓄的写法比较复杂。 含蓄的写法比较复杂,下面略举说明赏析: 1、景象实写,不说破,在使用的语言中透露出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含蓄的写法比较复杂,下面略举说明赏析: 景象实写,不说破,在使用的语言中透露出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赞美西湖风光的写景诗, 其实还有一层劝告林子方珍惜机遇的意思。林子方是南宋皇帝身边的宠臣,作者的朋友。 林子方欣然受命出任外地为官,杨万里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在皇帝宠信的情况下,在此职位上更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辅政报国的才能。 但他不好明言,便婉转的通过这首诗劝告。从首句的“六月中”隐约告诉了人们一个“热”字,暗示其目前的职位是炙手可热的; 第二句的“不与四时同”,暗含目前的职位是任何环境都不能代替的,正是发挥个人才能的天时、地利及人和因素的绝好机会; 后两句的“天”和“日”分明是暗喻皇帝,是说借助皇上的影响力,其前途及事业会“无穷(不可估量)”和“别样(特别出色)”的。 再结合这首诗的命题,不难看出作者的用心了。这种含蓄地写法,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否则不易体会到诗中所反映的实质。 2、只写人物的行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动,也未加任何评价和分析,一切都由读者去思考。 如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全诗未点名主人的身份,也未说明她们这些行动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银烛”、“画屏”、“轻罗小扇”、“天阶”这些词语可以分析到诗中的人物是宫女。 从“冷画屏”及“凉如水”的词语,再经过对全诗地全面分析,可以理解成是作者对这些常年禁闭在深宫中的宫女,很难得到君王眷顾的凄凉身世的同情。 又如朱庆余的《宫中词》: 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诗中没有描述宫中的黑暗恐怖,没有讲述被关锁在深宫中女子的痛苦生活。 只用了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乱讲话这一形象,含蓄地表达了宫廷内严酷统治下的黑暗恐怖和宫女内心的痛苦。 一、从含蓄立意上讲,归纳为三种类型。 1、醉翁之意,意在言外: 诗词常常借助客观的物象寄兴言志,将诗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得含蓄而深沉。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将思绪定格于一个寂静、空灵的画面,托物言志,借景抒怀,令人叹为观止。 又如王安石《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诗人借孤桐表达了正直向上、虚心扎实、愈穷弥坚和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 把思想感情寄寓在鲜明的审美形象之中,以桐自励,含蓄隽永。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没有一个悲愁字眼,读来令人断肠,“此时无声胜有声”。 2、王顾左右,意在言他: 优秀的诗人也会顾左右而言他,落笔往往不在正面的具体的描写上,而是从侧面、对面迂回地表情达意,务求从虚中见实。 如苏轼《南乡子》: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 离离, 一点微酸已着枝。 全词共56字无一“梅”字,但通篇透露梅花报春的信息。 又如高适《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第三句用衬托手法,落笔对方,不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把思乡之情抒发得婉转、真挚 3、正话反说,意在言深: 反笔和正笔相反,是指构思从反面切入,将人的思想情感置于与环境相反的状态,表意曲折而有情致,体现出立竿见影或见影知竿之妙处。 如唐彦谦的《小院》: 小院无人夜, 烟斜月转明。 清宵易惆怅, 不必有离情。 此诗抒写离情,前三句层层洪染、蓄势,“不必有离情”却从反面写来,以“反”见“正”,深刻地表现了离情的郁积难遗,妙不可言。 二、从含蓄造景上,归纳为三种模式。 1、以景启思,半露半藏: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诗忌露忌尽。下语三分,话不说完,留有“空白”,自然会引发读者的思索想象,诗也就耐人寻味了。 如元稹《古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描绘了一幅黯淡而凄凉的图画:美丽的宫女在冷清的行宫中无聊地对着宫花,闲说玄宗遗事。 作者只是淡淡地勾勒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引而不发,却意在言外,通过一个细小的生活断面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内涵丰富。 王维的《秋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 诗人前两句写景,气氛淡雅凄清、萧条至极,寓情于景而非直抒胸臆,后两句与前两句色调气氛两不同,形成强烈对比,诗人借助色调的变化,反映其情绪的变化,转换灵活自如,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2、层层布景,亦境亦情: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着诗由苍茫的暮色至荒漠的山村,最后至依稀的柴扉和清晰的狗叫,一步步展示出诗人顶风冒雪投宿山村的情景。着墨不多,而人物形象鲜明,蓄意丰富,耐人寻味。 杜牧《秋夕》: 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 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 诗写阴云密布,落叶飘飞,片帆孤舟,寒江暮雨,而旅途凄寂之感,寓含景中。有远韵,有余味。 3、拈景结情,余韵余味: “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诗词以景作结,或以景衬情或情寓景中,可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如元稹《西归(其二)》: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结句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诗人归途中的兴奋喜悦之情,自从景中传出,情韵悠长,神余言外。 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 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 野花开暮春时候。 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行为而不着败亡之事,以景结情,含吐不露,味道更好。 卖花声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词牌浪淘沙 三、从含蓄炼句上,归纳为三种方法。 1、弃直就曲,引人入胜: 常言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含蓄炼句自当求个妙处:明是心愁而眼中泪难止,偏怪风儿往眼里吹; 心中有结,而言“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首诗笫三句并未直写怨情,而是通过“玉颜”与“寒鸦”的对比,通过“羡寒鸦”的微妙心理展示出来。无限伤情事,尽在不言中。 2、疑问作结,发人深省: 问而不答,构设悬念,供人思索玩味,使诗具有含蓄不尽的韵致,是营造含蓄美的又一手法。 如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神往世外桃源,明知不可求而故问,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怅惘,令人叹息之、向往之。我们在修辞手法的讲课中也讲过设问这个手法。 3、避实就虚,授人以柄: 特别以梦境、声音作结,创造一种清幽缥缈的境界,也是创造含蓄美的重要手法,古诗词例子很多,自不必多言了。 太多了不好消化,就罗苏到这里吧 谢谢大家的学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