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郁中医治疗最牛妙方 辨证治疗 治法:健脾益气。 加减: 兼气虚者,加太子参、生黄芪、生甘草。 便秘甚者,加火麻仁、生首乌。 腹痛者,加元胡,重用白芍。 5.肠道瘀滞证 证候:大便或稀溏或便秘,左少腹疼痛固定,并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腹胀,嗳气,纳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理气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6克,赤芍15克,蒲黄9克,五灵脂6克,没药6克,元胡10克,桂枝9克,丹参15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四逆散:温开水调下,每次4.5~9克,每日2次。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痛、腹痛。 (2)补脾益肠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证。 (3)麻仁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用于肠燥便秘。 (4)麻仁润肠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便秘因肠胃燥热引起者。 2.单方验方 (1)莪术(醋炒)60克,广木香30克。共为细末,开水冲服,每次1.5~3克。用于气滞腹痛。 (2)莲子肉、山药、薏苡仁、芡实各500克。炒研末,不拘时服。主治脾虚泄泻。 (3)当归、生姜、红糖各15克,水煎服。治虚寒腹痛。 (4)净蜂蜜60克,洁白食盐6克。开水泡化温服。治疗津亏便秘。 (5)白芍30~40克,陈皮、炒白术各10克,防风、生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有疏肝缓急止痛之功。 (6)乌梅20克,干姜、炙甘草各4克,黄连、肉桂、熟附片各5克,当归、黄柏各10克,蜀椒3克,细辛2克,党参12克,大枣30克。水煎服,每日1剂,1月为1疗程。功用温脏、收敛、止泻,对腹痛、腹泻等症有较好疗效。 (7)厚朴10克,五味子10克,石榴皮10克,黄芪10克,乌梅3个,鸡内金3克。水煎分2~3次温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功用温中补虚,涩肠止泻。 3.药物外治 (1)蛇床子、吴茱萸,研末敷脐,24小时更换1次。治疗久泻。 (2)食盐60克炒热,装在布袋内熨肚脐周围。治握寒腹痛、腹泻。 (3)胡椒粉填满肚脐,纱布敷盖,隔日更换1次。治疗虚寒泄泻。 (4)理疗:腹部安放热水袋,可减轻肠痉挛引起的腹痛。这种方法能得到较好的临时效果。腹部按摩、温水淋浴或盆浴、温水游泳、日光浴对本病均有帮助,剧烈腹痛时用温水灌肠,有时可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效果。 肠郁中医诊治发表时间:2011-5-20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期供稿
作者:袁丽萍
袁丽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爱心医院 154000) 治法:健脾益气。 加减: 兼气虚者,加太子参、生黄芪、生甘草。 便秘甚者,加火麻仁、生首乌。 腹痛者,加元胡,重用白芍。 5.肠道瘀滞证 证候:大便或稀溏或便秘,左少腹疼痛固定,并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腹胀,嗳气,纳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理气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6克,赤芍15克,蒲黄9克,五灵脂6克,没药6克,元胡10克,桂枝9克,丹参15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四逆散:温开水调下,每次4.5~9克,每日2次。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痛、腹痛。 (2)补脾益肠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证。 (3)麻仁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用于肠燥便秘。 (4)麻仁润肠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便秘因肠胃燥热引起者。 2.单方验方 (1)莪术(醋炒)60克,广木香30克。共为细末,开水冲服,每次1.5~3克。用于气滞腹痛。 (2)莲子肉、山药、薏苡仁、芡实各500克。炒研末,不拘时服。主治脾虚泄泻。 (3)当归、生姜、红糖各15克,水煎服。治虚寒腹痛。 (4)净蜂蜜60克,洁白食盐6克。开水泡化温服。治疗津亏便秘。 (5)白芍30~40克,陈皮、炒白术各10克,防风、生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有疏肝缓急止痛之功。 (6)乌梅20克,干姜、炙甘草各4克,黄连、肉桂、熟附片各5克,当归、黄柏各10克,蜀椒3克,细辛2克,党参12克,大枣30克。水煎服,每日1剂,1月为1疗程。功用温脏、收敛、止泻,对腹痛、腹泻等症有较好疗效。 (7)厚朴10克,五味子10克,石榴皮10克,黄芪10克,乌梅3个,鸡内金3克。水煎分2~3次温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功用温中补虚,涩肠止泻。 3.药物外治 (1)蛇床子、吴茱萸,研末敷脐,24小时更换1次。治疗久泻。 (2)食盐60克炒热,装在布袋内熨肚脐周围。治握寒腹痛、腹泻。 (3)胡椒粉填满肚脐,纱布敷盖,隔日更换1次。治疗虚寒泄泻。 (4)理疗:腹部安放热水袋,可减轻肠痉挛引起的腹痛。这种方法能得到较好的临时效果。腹部按摩、温水淋浴或盆浴、温水游泳、日光浴对本病均有帮助,剧烈腹痛时用温水灌肠,有时可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效果。 肠郁中医诊治发表时间:2011-5-20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期供稿
作者:袁丽萍
袁丽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爱心医院 154000) 治法:健脾益气。 加减: 兼气虚者,加太子参、生黄芪、生甘草。 便秘甚者,加火麻仁、生首乌。 腹痛者,加元胡,重用白芍。 5.肠道瘀滞证 证候:大便或稀溏或便秘,左少腹疼痛固定,并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腹胀,嗳气,纳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理气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6克,赤芍15克,蒲黄9克,五灵脂6克,没药6克,元胡10克,桂枝9克,丹参15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四逆散:温开水调下,每次4.5~9克,每日2次。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痛、腹痛。 (2)补脾益肠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证。 (3)麻仁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用于肠燥便秘。 (4)麻仁润肠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便秘因肠胃燥热引起者。 2.单方验方 (1)莪术(醋炒)60克,广木香30克。共为细末,开水冲服,每次1.5~3克。用于气滞腹痛。 (2)莲子肉、山药、薏苡仁、芡实各500克。炒研末,不拘时服。主治脾虚泄泻。 (3)当归、生姜、红糖各15克,水煎服。治虚寒腹痛。 (4)净蜂蜜60克,洁白食盐6克。开水泡化温服。治疗津亏便秘。 (5)白芍30~40克,陈皮、炒白术各10克,防风、生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有疏肝缓急止痛之功。 (6)乌梅20克,干姜、炙甘草各4克,黄连、肉桂、熟附片各5克,当归、黄柏各10克,蜀椒3克,细辛2克,党参12克,大枣30克。水煎服,每日1剂,1月为1疗程。功用温脏、收敛、止泻,对腹痛、腹泻等症有较好疗效。 (7)厚朴10克,五味子10克,石榴皮10克,黄芪10克,乌梅3个,鸡内金3克。水煎分2~3次温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功用温中补虚,涩肠止泻。 3.药物外治 (1)蛇床子、吴茱萸,研末敷脐,24小时更换1次。治疗久泻。 (2)食盐60克炒热,装在布袋内熨肚脐周围。治握寒腹痛、腹泻。 (3)胡椒粉填满肚脐,纱布敷盖,隔日更换1次。治疗虚寒泄泻。 (4)理疗:腹部安放热水袋,可减轻肠痉挛引起的腹痛。这种方法能得到较好的临时效果。腹部按摩、温水淋浴或盆浴、温水游泳、日光浴对本病均有帮助,剧烈腹痛时用温水灌肠,有时可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效果。 |
|
来自: 神医图书馆318 > 《肠郁=肠道易激综合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