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林州 文物鉴赏:北宋刘朝宗墓志

 博物洽闻 2015-09-11

        有一种考古发现,是由于出土物品的美不胜收,而惊艳了时光。
  2002年11月,在我市姚村镇坟头村东地出土的北宋刘朝宗墓志,志文雅驯,笔姿瑰丽,又及志石之大,可称得上是林州出土石刻中的惊艳之作。
  墓志青石制成,近正方形,长96厘米,宽95厘米。志文楷书,38行,满行38字,共1235字。耿辙撰文,窦诰书丹,夏鳍篆盖。盖为盝顶,篆书4行,行4字 全文为“宋故中散大夫致仕刘公墓志铭”。据《重修林县志》记载,撰写志文的耿辙初做官时曾做过林虑尉,后升至朝散大夫、开封府仪曹参军、飞骑尉(从六品)、赐绯鱼袋(五品以上)。
  志主刘朝宗,字汇甫,世为棣州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人,十二岁丧父。元丰乙丑(1085年),徙居林虑,生于北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卒于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寿85岁。以明法(宋代作为科举考试的一科)应选赐及第。官至中散大夫(五品),勋衔自骑都尉六迁为上柱国(视正二品);封长社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赐三品服。其母李氏寿达94岁,两次封为淮安郡太君。长子刘逢原,官至朝散大夫(六品),长媳为丞直郎陆瑛之女,右丞相陆佃之堂妹。次子刘逢厚,通仕郎。三子刘逢辰,官至文林郎知襄阳府中庐县。
  刘朝宗的做官经历,反映了复杂多变的宋朝官制。他24岁步入仕途,初为孟州河阴尉,先后做过河西、保定、三泉县知县,又历任洺、莱、卫、唐、黄、磁、泽诸州知州或刺史(文散官阶四品),其间做过大理寺丞、太子中舍、殿中丞、辽州判官厅公事、国子博士、晋州与太原军府事通判,还做过尚书虞部员外郎、朝奉郎、朝散郎、朝请郎、朝奉大夫、右朝散大夫、朝请大夫、右朝议大夫、左朝议大夫等文散官,官至致仕(退休)时赠正议大夫。其上柱国的勋衔也是北宋王朝林州籍做官级别最大的高官。
  古代墓志的大小形制,也是按照其生前官职高低所决定。官位高低,墓志的大小也有不同级别。据有关学者研究,生前官职属于一品、二品的,大部分墓志尺寸边长在66厘米以上,三品及三品以下小于60厘米,在55厘米左右,还有的在45厘米至50厘米之间。而刘朝宗的墓志直径达96厘米,可见官场职位显赫,非同一般。
  考古学上把墓志作为一种器物类型,与标志墓葬这一社会礼制风俗区分开来。或者说作为一种专门文体,具有自己的特征:埋没在墓葬中,专门起到标志墓主的作用;有相对固定的外形形制;有较为固定的铭文文体。由于在志文之后附有用韵语所作之铭,故又称为墓志铭。一般多刻于石上,也有写刻于砖上的,还有个别的是用铁铸或瓷土烧成的。
  中国墓志的起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魏晋时埋人墓中的刻石,实际上还是小型的墓碑。南北朝以后墓志逐渐定型,志石多呈方形,或有盝顶型志盖,但不普遍。南朝刘宋大明八年(464年)刘怀民墓志,则是现知最早的自称为“墓志铭”的墓志。自隋唐以后,墓志石与墓志盖相合,成为定制。志盖刻朝代、官名及墓主姓氏。志文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为散文,记载死者的姓名、籍贯、家世、生平事迹、卒葬年月、埋葬地点以及死者的子女等。铭多为四言韵文,用于概括全篇,是对死者的赞颂、悼念和安慰之词。日本、朝鲜受中国的影响也有墓志,日本的最早出现于奈良时代前期。
  墓志是埋葬在地下的文字资料,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可靠程度有时胜过历代官修史书的传记。它们不仅是墓葬断代的可靠证据,而且可以补史书之不足,是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
  例如此志文记载:刘朝宗死后葬于“相州林虑县仙岩乡皇化里之柏山”。进一步证明宋代的林虑县仅设一个“仙岩乡”,乡下置  “里”的史实。现在的坟头村在当时属于皇化里,坟水岭那时称作“柏山”。
  墓主人姓刘,而坟头村却无有姓刘的村民,但位处墓地东北的井头村,却有刘姓大族。因此,刘朝宗极可能就是井头村人。
很多人临终前都希望聘请到一位文笔流畅的文学家给自己写墓志,希望能写些漂亮的词藻为自己歌功颂德,以为这样就能死而无憾。
墓碑和墓志铭是记载死者传记的石刻。据《文心雕龙》记载:“后汉以来,碑碣云起”,达官显宦立碑成风。他们生有“德政碑”,死后其子孙为他们树立墓碑,夸耀门阀,颂扬功德。到了唐代,立碑之风更盛,如《唐语林》所载,“……近代碑碣稍众,有力之家,多辇金帛以祈作者;虽人子罔极之心,顺情虚饰,遂成风俗”。当时给大官僚作碑文,报酬丰厚,而一些执笔者,或碍于情面,或为了优厚的报酬,便不惜舞文弄墨,阿谀死人。东汉的蔡邕、唐代的韩愈都是善作这类“谀墓”的碑文而著称的,所以唐诗说: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东汉晚年和西晋墓中或有与墓志相近的方版和小型墓碑,但皆不自名墓志。北魏以后,方形墓志始成定制。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所记内容真实,可作历史资料,也是确定墓葬年代的依据。
  汉代人“象天地”的思想意识,在古代的礼制中有根本的指导地位。当时往往把墓葬有意识地看作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型来布置。在北魏以前的墓葬中,与覆斗形墓志最为相似的陪葬器物,有温明、式盘两种。温明是汉代罩在死者头部的漆面罩,呈四方盝顶式。式盘是古代的一种占卜工具,实际也是古人宇宙模型的一种体现。它一般由上下两盘组成,上盘为圆形,象征天,下盘为方形,象征地。古代墓葬顶部多有圆拱形、拱券形、人字坡形、覆斗形、穹隆形等在古代建筑中使用过的顶部建筑形式,同样可以表示出天穹的含义来。这方盝顶形墓志盖,也称作覆斗形墓志盖。覆斗形墓志与墓室建筑形式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对照。在“象天地”这一点上,式盘、穹隆顶墓室与覆斗形墓志是一脉相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