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安国王陵之谜

 真友书屋 2016-03-22

     六安国王陵之谜

                         ——双墩一号汉墓发掘记实(一)                   

  

六安国王陵之谜

                 六安王陵发掘情形,警察全副武装守卫现场,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活动。              

 

     夜,漆黑。风,瘆人。一股肃杀的气氛笼罩着六安古城外一片破败的陵园。荒草飘荡处,一伙盗墓贼身穿老鼠衣,在冷风浓雾中向一座高大的坟冢摸去。树丛遮掩下的原野,不时有沙沙的轻微响动传出。

    隐蔽的盗洞被揭开,一个身影口含牛皮灯盏,在同伴的帮助下,手纂麻制绳索弯腰钻进。在墓底深处窄狭的空间,盗墓贼拾起昨夜使用过的铁臿与斧头等盗掘工具,猛力向墓坑底部劈去。终于,木制椁板被凿穿,脚下露出了黑乎乎的宽敞墓室,盗墓贼试探着下到室内。经过一番上下左右、劈棺抛尸的折腾,一批又一批奇珍异宝伴着上下起动的牛皮袋与竹筐传出洞外……。 

    就在这伙盗墓贼溜走之后的不长时间,另一帮盗贼又潜入这座荒冢,以同样的方式、方法进入豪华的椁室,对残存的随葬器物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与疯狂劫掠。盗墓者钻出墓冢,草草将洞口掩埋,背起沉甸甸的牛皮囊消失于夜幕之中——发生于大唐年间两次大规模盗墓行动,就此融入历史的风尘而不为世人所知。

 六安国王陵之谜

    墓内被盗墓贼砸烂的石门/石椁(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特供)。

    2006年春天,酝酿已久的国家重点工程——沪汉蓉客运专用线合肥至武汉段正式开工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与六安市文物部门组成考古发掘队,对线路穿过的一座大型墓葬进行发掘。大墓坐落在六安市区西南约10公里的双墩村一处高岗上,北部约十米处还有一对称的大冢,从外观推断属于并列的双冢墓,考古人员汪景辉等将南部位于路基穿越处的墓冢编为一号,北冢编为二号。尽管一号大墓及周围的车马坑已多次被盗,但仍出土了漆木器残片、玉器、金箔等随葬品500余件(套)。根据墓葬形制、规模和出土器物与铭刻,结合文献推断,一号大墓就是迷失日久的西汉六安王墓。

六安国王陵之谜

六安王陵整体揭开情形(岳南摄)。

     六安,因古六国、汉六安国而名,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进出的重镇,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夏时设六国,秦时设六县。楚汉战争爆发后,楚霸王项羽封六县籍人士英布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市)。后英布弃项投刘并为此立下赫赫战功,西汉王朝建立初年,被刘邦封为淮南王,都六。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英布反,被诛,其尸身被抛入荒野,只有一个人头在刘邦验看过后,被送到六安首都草草埋葬,据说现六安市北关小学附近即为其冢。此后,六安之地皆由刘姓子孙掌控,但首都均不在六安城。汉武帝元狩元年十月(前120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因“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败露自杀。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为六安国,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封景帝孙、胶东康王刘寄之子刘庆为六安王,以故都为都。“六安”之名由此而得,历代沿用至今。刘庆为王38年薨,谥曰共,后人又称共王。继刘庆之后,西汉六安国又历夷王禄、缪王定、顷王光、育(无谥号)等四代。公元10年,刘育被王莽废为公,11年被剥夺公的爵位贬为庶人,西汉六安王绝。自西汉武帝置六安国,计有五代王,因刘育中途被废,实际按诸侯王葬制的陵墓只有四代王,双墩一号大墓墓主正是四位诸侯王之首。

    经勘查,双墩一号汉墓封土呈覆斗状,底径55米、高10米,平顶,属于典型的方丘。如果不是历经千年的风雨剥蚀,封土可能达到15米以上。如此高大的坟丘,整个安徽省都是少见的。

六安国王陵之谜

六安市文物局杨科长站在封土上说,那边就是六安王妻子的墓冢(岳南摄)。

    按照古人的观念,人死后埋入土中,是灵魂得到安息的最好处所。当历史发展到商代,作为木棺的葬具从原始的保护尸体的纯朴举动,演变为等级森严的棺椁制度。商王和各级贵族死后,皆挖掘一巨大幽深的土坑,坑内用木材筑成椁室,敛尸的木棺放在椁室正中,室外有大批奢华的车马与器物随葬,希望墓主死后像生前一样享受荣华富贵。至周代,棺椁制度有了更加严格的等级规定,即《荀子·礼论》所谓“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但西周以前的墓葬只是平整的土坑,并无封土,如《礼记·檀弓》所说:“古也,墓而不坟。”“凡墓而无坟,不封不树者,谓之墓。”东周开始在墓上堆土成丘状,叫做坟,或冢。《周礼·春官》载:“以爵为封丘之度。”这就是说,按照官爵的等级来定坟头封土的大小。《礼记》上还有一段孔子寻找父母之墓的故事,说明了封土和植树发生的经过。孔子3岁时父亲死去了,长大后,他想祭祀一下父亲,却找不到墓地所在。后来经过许多老人的回忆,辗转数天才找到。尚来尊重礼仪的孔子认为子孙祭祀祖宗是必要的礼节,于是便在父亲的墓上培土垒坟,作为标志,以便经常前来祭祀纪念。墓上起坟在孔子之前就已出现,但人们常以孔子的故事作为封土坟头的标志。

     春秋战国之后,坟头越筑越高,形状好似山丘,以显示墓主的身份和威严,因而又称墓为丘、陵丘,如赵武灵王的赵丘,燕昭王的昭丘等。秦汉时,坟丘制度又有变化,以方椎形为贵,只有帝王方可使用方丘,又称“方上”,一般的贵族与平民均为圆椎形。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唐宋,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时代才改方形为圆形宝顶,之后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其墓葬封土皆为馒头形。

    春秋战国之后,一些王侯贵族墓葬之所,开始在地面上兴建寝、祠堂、墓阙、墓碑等附属物,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封土堆上就有建筑物的遗迹,墓中出土的“兆域图”标明这些建筑为“王堂”、“王后堂”、“哀后堂”、“夫人堂”等,其性质正相当于供墓主灵魂日常出入起居的寝。西汉中期,开始在墓前出现了用来祭祀死者的祠堂,又称享堂。考古人员进入六安双墩高岗后发现,一号墓四周散布着建筑材料残片,有板瓦、筒瓦、瓦当、残砖和井圈等,局部区域分布较为丰富,这些遗物表明原来地面有建筑遗存,应属于寝、祠堂一类附属建筑。如此广泛丰富的遗存,可见当年殿堂建筑之盛。

六安国王陵之谜

                 六安王墓发掘时,墓坑回廊中有大量积水,木门为原物,基本完好。

                                    (图片:安微省考古所)

    经考古人员汪景辉等对双墩一号墓及四周全面钻探,发现封土西端有三座南北并列的小型陪葬墓;西南一侧有一座车马坑;经清理,三座陪葬墓皆被盗,棺椁已朽,但仍有数量可观的鼎、壶、钫﹑井等等随葬品出土。车马坑总长28米,坑内四壁用木板作衬并用木柱撑挡,均腐朽严重,且同样遭到盗掘,残存8匹马遗骸和4车残迹,出土遗物有铜车马饰件等120余件。主墓道两则发现了两个竖穴式陪葬坑,内有红色彩绘遗迹和铅质模型小车马器90多件,应为放置木马、木俑的陪葬坑。这些陪葬坑是人类“视死如事生”思想观念的体现,而大型陵墓使用车马坑陪葬,与用人殉葬一样在商周已成定制。车马殉葬到春秋战国达到鼎盛,山东临淄故城河崖头一座春秋墓,全部殉马总数达500匹以上,规模宏大,令人惊叹。战国时期,由于连绵征战,人与车马的地位突显,丧葬制度开始出现了以木俑、泥俑等以偶物代替人与车马的转变,汉代前期达到鼎盛,尽管其间有些反复,却一直延续到明清。

六安国王陵之谜

盗墓贼劫后遗留的部分文物(图片来源:安微省考古所)。

    双墩一号汉墓陪葬墓与车马坑的发现,说明墓主具有王者风范,也标志着殉葬制度的地域特色。秦汉之时,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普遍以木俑、泥俑代替车马埋葬的规制、风气下,六安王仍以真车真马殉葬,反映出其与中原地区贵族在思想观念的差异,以及六安王作为土皇帝的固执与守旧心态。而小巧玲珑的铅质模型的产生,则映射出就地取材,创作较为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颇有点“天高皇帝远”的况味。正是置于这样的条件与环境,才产生了形式独特的陪葬坑、车马坑与陪葬器物(文/岳南)。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