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林州 志海拾贝——淅河其实是浙河

 博物洽闻 2015-09-11

  去年,地方史志办公室收集整理的《林县旧志汇编》出版发行。近日拜读,从中发现许多过去未曾听闻而却发生在我们脚下这方热土的历史事件。从本期开始,连载记述,与读者共赏。

  只要对林州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林州境内从北至南,主要河流有四条,依次为漳河、洹河、淅河和淇河。殊不知,淅河并不应该叫淅河,而应该叫浙河。但就这样以讹传讹,我们错误地称呼淅河已有几百上千年。
  清顺治《林县志》记载:“淅河,在县南三十里,源出泽州陵川县界淅水村,经由合涧村东南流,俗称三阳河,至河头村西南里许与淇水合。”这是《林县志》关于淅河的最早记录,其后各次修志关于淅河的记载皆大同小异。
  由以上文字可以看出,淅河之所以称之为淅河,是因为其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淅水村。但早在十余年前,我还在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时,就有当时任鹤壁市移动公司办公室主任的陈先生找到我说:“陵川县没有淅水村,而只有浙水村,故淅河不应该叫淅河,而应叫浙河。”他不但这样对我讲,而且还把他复印的《陵川县志》上关于浙水村的有关文字给了我。当时,我虽未到陵川实地调查,但在不久即付印的《林州市志》有关章节中加了句“有人反映淅河应为浙河”而存疑。
  近日,工作之余,我翻看《林县旧志汇编》,再次看到前面所写的关于淅河的记载文字,遂产生详加核实一番的冲动。于是从陵川县政府网站上找到其县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而后联系了对方。据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讲,陵川县只有浙水村,而无淅水村,而且确实为淅水之源。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5月21日,我们一行4人,驱车80余公里,来到位于陵川县东北角与山西壶关县交界的浙水村进行实地调查。上午11时许,我们来到该村,站在浙水大桥上,西北河沟北岸一片颇有年代的旧民居尽收眼底,这些民房大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这在我们林州各村中十分少见。惟有桥下一片蓝色的简易厂房,给人一种现代社会的气息。据该村村主任、58岁的靳学兵介绍,浙水村原属冶头乡,今为六泉乡,共9个自然村,1200余口人,其中村委会所在的浙水村有570余口人。该村建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而创建此村者还是一位河南的官员。他也听说,他们村就是淅河的源头,大桥下的河就叫浙水河。小时候,这里的沟沟岔岔,四季有水,还有水磨。位于浙水村南三里许的南掌沟自然村有两个较大的泉眼,直至1996年才完全停止出水。大桥下的一片厂房是去年新建的矿泉水厂。听罢介绍,我们又请他带路,想亲眼看看两个较大的泉眼现在究竟是什么样儿。但驾车南行五六分钟,他即让我们停车,指着乡村水泥公路旁边的一片乱草窝,说这里就是原来的泉眼之一,另一处在西边的山坡上。这里地势比路东的河沟要高出许多,与硬化了的水泥路几乎相平,丝毫不似我泉眼在河沟某低洼之处的想像,要不是他与这两个泉眼相傍生活二三十年,打死我也不相信这里会是我市四大河流之一的淅河的发源地。
  沧海桑田。昔日四季流水不断的浙水河能变成大桥下浅如手指的小水洼,十五六年前的涌泉为何就不能变成山区随处可见的茅草窝?事实就是事实,我们所称呼的淅河,就是从这里开始,在山间左盘右绕,并不时加入一些支流,最后进入王莽河,从合涧山口奔涌而出,汇入淇河。
  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淅河、浙河一字之隔,且“淅”“浙”这两个左中右结构的汉字,仅中间部分略有差别,不知是什么重量级人物一时粗心,将“浙”看(写、说)成了“淅”,就让数代人一错至今。但又想,国宝“猫熊”不也是有人一时之错,写(读)成了“熊猫”而就永远成了“熊猫”了吗!这样一想,“浙河”看(写、说)成了“淅河”,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   言/文   傅老几  张长青/图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