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林州 文物鉴赏——文峰耸秀龙头山

 博物洽闻 2015-09-11

 

  在山川秀美的林州大地上,耸立着50余座古塔,它们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令人惊叹。无论是千年以上的北朝、唐朝,还是金、元、明、清各代,皆有佛塔杰作留世。而龙头山上挺立的那座砖石塔,虽然借用佛塔形式,却是与佛教无关的“振文风、补山水”的文峰塔,是林州市已知现存唯一的清代高塔。
  文峰塔,又名登龙宝塔。由印度佛塔与中国楼阁式建筑结合而成,是宗教文化与建筑文化融合的产物。外部结构秀丽壮观,由基台、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平面呈六角形,高19.15米,为7层密檐式青石结构。塔檐用叠涩方法层层挑出短檐,塔身三层檐以下皆用青石垒砌。以上部分则以砖砌为主,兼有少量青石,接缝处用白灰浆粘合。塔下部筑有两层六角形基石,上立塔身。塔身向上逐层向内递收,塔刹作六角攒尖式。塔身北面辟券门洞,东南、西南两面各辟一圆拱券顶的窗洞,门和窗之间的内壁分别嵌砌三块《新修龙头山文峰塔碑记》刻石。碑文为清道光时林县知县袁铭泰所撰,记述了建塔缘由及有关史实。门外额上刻有道光十七年(1837年)袁铭泰题并书丹的楷书“登龙塔”三字。塔身之上每层分别在不同壁面砌三个窗洞或假窗。
  文峰塔是古代人民为使当地文风、文脉顺达,多出人才,根据风水理论而建造的,具有观赏性和标志性双重意义的建筑,遍布全国各地州、县,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同时也是儒、释、道三种思想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文峰塔别名甚多,亦称文笔塔、文英塔、文成塔、文光塔、文星塔、文风塔、文通塔、兴文塔、崇文塔、起元塔、三元塔、聚星塔等,大多带一“文”字,即使不带“文”字,其意思也都和“文”有关。它的建造,目的也是一个“文”字,即兴文运、昌科举,以为文运之象。而文运之所以不兴,人们又往往归于当地风水的缺陷。
  文峰塔的建造位置,则依据城镇周围情况、四周形势而定。或矗立在平地,或挺秀于山巅,或依偎在海滨,或镇守于江畔,如倚天之剑,直刺云霄,为天地增辉,为山川添色,成一邑之标志。南北大地,随处可见文峰塔的身影。文峰塔的分布,以南方为主,北方次之,东北及西北地区数量最少。尤以江苏、江西、云南、贵州、河南五省为最多。
  林州文峰塔,雄伟挺拔,是林州市诸多古建筑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乾隆十二年(1747年)始建,当时在林县任知县的巩敬绪为重振文风,并受当时儒、佛、道兼容并蓄的影响,采纳风水先生之言,取巽方文明之象,在林州东南隅龙头山巅,以祈保林县人才辈出,文运亨通。又经道光十七年(1837年)、1994年几次重修。龙头山上原有文昌宫、朝阳观、青龙庙、竹马先生祠等古建筑,随着岁月流逝,有的圮毁,有的新建,唯有文峰塔巍然雄峙。2008年6月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重修林县志》及《新修龙头山文峰塔碑记》所载,文峰塔的修建起因是“林虑僻处山隅,太行西峙,绵亘数千里,高插云际。而东南诸山,堆阜起伏,罗列如部娄,不足以相抗衡”。由于历史文化的局限,当时把林虑人才奇缺、文化落后归咎为地势不利。所以在清代任林县知县的巩敬绪,为了发展林虑文化,多出人才,据“风水家”所言,为“弥补山川形势之不足”,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在龙头山巅“建塔以培形势”,以利文风科举。当时建三层,结构粗糙,规模较小。至道光年间重修时始增为七层。
  在科举时代,林州人也走南闯北,经商致富,期盼着子女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官。即使是现在,哪家不是望子成龙,为着子女能够上最好的学校,不惜重金择校择师。地方上也期盼着出个大人物可以炫耀,对于那些考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子给予重奖助学。从古至今,对文峰塔的崇拜都是为了保佑当地学子魁星高照、文运亨通,昭示着地方官吏与平民百姓的文化梦想。
  虽然林州古代崇尚堪舆风水,希冀依靠风水多出人才。但纵观明清时期林州名家才俊,却并不尽然。河顺柳泉村马卿家族,五龙镇中石阵村刘震峰、刘济昌父子,任村张殿华、张家骏爷孙。诸家多先是经商,发家致富,购置庄园,置办私塾,培养子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家族中多是人才济济。这些名门大户一来有经济条件支撑,二来几代人文化知识相传,族中有些人的官场经历,也为其子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不乏数代人出仕做官。若是贫穷之家,偶然能有一个出仕做官的人,是极少的现象。而今林州考取北大、清华的学子大有人在。不仅因为林州有名校名师,优越的教育环境,学生也多励志成才,靠的是自身勤奋学习。虽说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富有,可也有家庭困难的学生,但他们能够得到政府、社会的资助,完成自己的学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样是在林州这块大地,时代不同却有不同身世的才俊出现,这与社会制度、政策相宜有关,却与堪舆风水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唐代文人在登进士第后,“皆相率游慈恩寺,题名于雁塔,历代传为盛事”。在1992年开发龙凤山风景区前,文峰塔下的西北坡的山石台阶上,原有一通清人刻立的“青云梯”三个大字碑,应该是鼓励林州学子励志成才,只要努力学习,便可“平步青云”,也欲成就“林邑士人登第后题名雁塔”的佳话。此碑后被好事者砸为数块,至今已无迹可寻。
  每当走近文峰塔,使人顿生肃穆之感,一种无可名状的情愫萦绕心怀。悠悠岁月,百年沧桑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对现代人来说,古塔已不再是顶礼膜拜的神灵具象,但它记载的历史,却让一代又一代人陶醉其中,并受启迪。
  龙头山头翠柏森森,依偎着林州繁华市区。巍巍古塔有些沧桑,有些憔悴,穿过记忆的石斑,它顽强地挺立,七级凌霄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