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将间谍分为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其中,最危险的是死间——情报送回来了,间谍却死于敌营;出征之前就预见牺牲,然而依然义无反顾。 秘密情报员深入敌后——宁愿个人牺牲,也要侦获情报。李白,就是一个深入敌后的秘密情报员,他的经历比死间还要传奇。他曾经三次被捕,又三次放弃生存的机会…… 中共设在上海的秘密情报系统不止一个。吴克坚系统在上海也有密台,也在设法躲避敌人的侦控。在秘密活动中,他们发现敌人的侦测车已经发现了一个密台,正在缩小范围。但两个秘密情报系统之间,并无横向联系,吴克坚也不知那个密台是哪个同志在使用。于是,就紧急报告当时在西柏坡的中央情报部。西柏坡又将这个情况转给上海的李白密台。李白密台非但没有转移,反而继续发报,而且报文越来越长,这就增添了被抓住的危险。为何选择危险呢?1948年12月30日,李白被捕这天,都发生了什么? 无论是李白,还是李白的上级刘人寿,这天都在紧张工作,根本来不及考虑自己的安全。 这天,刘人寿突然接到一个奇怪的邀请——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来人要找个共产党员,去同李宗仁的代表谈判。事关大局,刘人寿来不及请示上级,贸然前往…… 这天深夜,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武装特务,突然包围一幢三层楼房——上海虹口区亚细亚里15号(现黄渡路107弄)。 顶楼,李白正在发报。这些日子李白的工作极其紧张,刘人寿送来的情报又多又长,每天晚上李白都要彻夜发报还发不完。 工作越忙,李白越兴奋。今天的报文特别长,这份情报,正是国民党军的《长江防御计划》。 军人出身的李白深通当前战局,中央当前急需这份情报! 李白知道,发报时间越长,被敌人侦测抓住的危险就越大。但此刻顾不得个人安危了,必须抢时间。李白飞速地按动电键,抢时间发出更多的情报,发出更多的情报就能避免更多的战友牺牲。李白豁出去了,自己的一条命能换来众多战友的生命——情报就是生命! 这时,楼下传来撞门声,敌人来了。李白镇定地发完最后的报文,赶紧隐藏机器…… 敌人破门而入。 刘人寿密谈归来,已是深夜。又想到,情报情报,有情必报。今天密谈的情报,应该立即报告中央。刘人寿抓起电话,找李白布置任务。接电话的人不是李白,也不是李白的妻子裘慧英。那人不说自己是谁,反而追问来电话的人是谁,一再追问。 刘人寿敏锐地判断:李白出事了。 不久,电话总机的值班员给刘人寿来电话报告:李白被特务带走了。 这个总机班长也是地下党员,他从电话转接中,发觉李白家里接电话的人变了。赶紧打电话找刘人寿,刘人寿也不在家。于是,这个同志就去李白家查看动静。在李白家蹲守的特务问:“你找谁?”这个同志很机警,不说找李白,而是说找他的妻子,于是被放走了。另一个打入敌人特务机关的“少将”,也证实李白被捕了。 按照秘密活动的规则,一人被捕,其他相关人员必须立即转移。否则,就会被敌人顺藤摸瓜,一网打尽。刘人寿立即部署相关人员撤离。 李白知道三个重要地址:一是上级刘人寿,二是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的“少将”,三是备用电台。为了预防李白泄密,这三人都应该撤。可是,都撤了,工作怎么办?渡江战役、南京战役、上海战役……即将打响的一系列战役都急需情报! 密台,要有双重以至多重部署,情报传递不能中断,工作台一旦因暴露停止运行,就立即启用备用台接替。为了保证安全,备用台的地址和报务员姓名,不能让工作台知道。万一工作台报务员叛变,也无法出卖备用台。可是,李白却知道这个备用台。备用台的设备质量不好,刘人寿曾经让李白上门去修理过。在这种情况下,备用台应该立即撤离。可是,备用台一撤,这个情报组织与西柏坡中央的无线电通信就完全中断了,众多军事情报就无法及时发送了。 备用台的同志非常勇敢,他决心坚持工作,相信李白不会叛变。刘人寿提出:“按规定你可以转移。”备用台的同志慷慨激昂地说:宁愿牺牲也要坚持下去!秘密情报工作也是打仗,也要前仆后继。李白虽然被捕,但始终没有供出备用台。备用台的同志也始终坚守岗位。李白的忠诚和备用台的同志的勇敢,保证了上海秘密情报工作得以继续。 1949年5月7日晚,李白被秘密处死。烈士死于胜利前20天。(郝在今) 了解更多历史趣闻,关注微信号:yezhiqiu19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