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帝的子孙到哪里去了?-今日头条

 激扬文字 2015-09-11

在我国远古时代的帝王中,黄帝真是一个子孙发达的人:按《史记》的记载,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承用了黄帝姓氏——姬或公孙——的只有十四个。不仅如此,黄帝的子孙还特别有出息。你看,五帝之中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都是黄帝的子孙,夏、商、周三代的缔造者夏启、成汤、周武王均为黄帝的苗裔,嗣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除齐国之外,这些诸侯国的开国君主无一例外都是黄帝的后代。他们建立的诸侯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几乎遍布了远古时代的整个中国版图:北端的燕国在今京、津、河北一带,南端的楚国在今湖湘大地,西端的秦国在今陕、甘一带,东端的吴国在今江浙一带。换一句话说: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是一部由黄帝家族主导的历史,一部三代史也就是黄帝的家族史。

《史记·周本纪》记载说,周代建立之初,“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炎帝、黄帝并称为我国的人文始祖,中国人因此而自称“炎黄子孙”,黄帝的子孙如此兴旺发达,炎帝的子孙又如何呢?炎帝的子孙到哪里去了?

这是值得一问的问题。我们不妨在《史记》中来寻找答案。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用现代汉语来说,这一段话的意思是:

太公望姜子牙又叫吕尚,他是东海一带的人。他的远祖是炎帝的后裔四岳,姓姜,在帝舜时期协助大禹治水,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在帝舜和夏代初期因功受勋,分封在吕、申这两个地方。夏、商时期,被封在申、吕两地的族人,有的继续受封为诸侯,有的失封成为平民百姓。继续受封为诸侯,这是承袭祖先的功勋而得到的荣耀。太公望姜子牙正是被封在吕这一支的姜姓后人,后来,他的祖先以受封地吕为姓,改姓吕,所以,他又叫吕尚。

吕尚,本姓姜,故而人们又叫他姜尚,他就是《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民间称之为“姜太公”。据说,当初周文王思贤心切,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按照这个梦的指引,周文王顺利的找到了隐居在磻溪(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的姜尚。当时,周文王十分高兴,情不自禁的对姜尚说:“你真是我渴望找到的人才啊。”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又叫姜尚“太公望”。“太公”,就是民间所说的“老爷爷”、“太爷爷”,书面语叫做曾祖父,这是齐国民众对姜尚这位开国君主的尊称。“望”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文王磻溪遇姜尚的纪念,二是人们对姜尚德高才俊、堪为帝王之师的赞扬。

周代的吕、申两个诸侯国和春秋时期的齐国,大致在现在的山东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山东省为中心,还建立了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是鲁国。为此,人们称山东省为“齐鲁大地”。

在史籍记载中,炎帝姓姜,名石年,还有伊耆氏、烈山氏、历山氏等不同的名字或称号。按《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炎帝的子孙,被封在吕、申及齐三个地方,发展为吕、申两个族裔。这是《史记》对炎帝子孙及其流向的唯一记载。

读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吕姓族裔分封在吕这个地方建立诸侯国,申姓族裔分封在申这个地方建立诸侯国,姜姓族裔分封在齐这个地方建立诸侯国,这就是有关炎帝子孙及其流向的全部答案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