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导演了两部大戏,开国皇帝的暴毙竟然与他有关?-今日头条

 激扬文字 2015-09-11

一生导演了两部大戏,开国皇帝的暴毙竟然与他有关?

公元976年十月壬子日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猝然驾崩离世,一代雄主正值壮年,为何不明不白辞世而去?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这一死因,野史中却是众说纷纭;他究竟是自然死亡还是为其弟宋太宗赵光义所害?繁杂丛生的历史又给后世的人们增添了一个不解之谜。

关于宋太祖猝然驾崩谜案,历史上众说纷纭:大部分人是相信斧声烛影之说,是遭其弟赵光义以夺位之嫌而谋杀;《烬余录》说赵光义调戏花蕊夫人,赵匡胤发现后拿斧子砍弟弟,结果反被弟弟杀死;也有人认为是赵光义在太祖酒中下毒致死,酒中下毒是赵光义惯用的手法,后唐国主李煜、后蜀国主孟昶和吴越国主钱縢都是被赵光义在酒中下毒致死的。医官程德玄在赵光义即位后受到了隆重的礼遇,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推究原因,可能是程德玄的医术为赵光义登位助了一臂之力。日本学者研究则表示,太祖很爱喝酒,可能是得了高血压脑溢血之类的急病,抢救不及才一命呜呼的;还有人认为太祖皇帝死于赵氏家族病,在第一代人中,健康者只有赵光义一个,占1/5。他的后代九人中,健康者一人,占11%。其余都是有病之人。病人廷美(太祖之弟)的后代十人中有二个健康人,占20%。病人后代有健康人,健康人后代也有病人。这种情况与孟德尔遗传学分离定律相吻合。

笔者用排除法逐一排除太祖最不可能的死亡原因:

1、患病:

无论是得了高血压脑溢血之类的急病还是赵氏的家族遗传疾病,这些都是不可能成立的说法。皇帝乃九五之尊,身边御医无数,如何皇帝得了高血压而太医不知?那皇帝要太医做什么?再者,宋太祖是开国皇帝,何来家族病一说?

2、中毒:

皇帝无论是用膳还是酌酒,必先有人尝试方才食用,可见中毒之说就是不能成立的。况且皇宫内院,侍卫林立,赵光义如何能轻而易举下毒致太祖的酒中?而后又悄然离去。

3、调戏:

甚是流行的一种香艳故事是这么说的:赵光义对哥哥的宠姬花蕊夫人甚是垂涎,见哥哥晕晕睡去,自己又喝了几杯酒,便忍不住调戏起来。谁知太祖却立即惊醒过来对他大加怒斥。赵光义又惊又怕便下了杀手。

这个场面当然很有收视率。不过这种隋炀帝式的节目不太可能在宋宫上演。因为花蕊夫人早就香消玉殒了。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有三位花蕊夫人,不过没有一位是宋太祖的妃子,且都没能活到开宝九年十月十日,与宋太祖之死当然也就扯不上什么关系。

一生导演了两部大戏,开国皇帝的暴毙竟然与他有关?

排除这些疑点之后,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赵光义弑兄夺位了,而且赵光义也确实存在这一嫌疑。再次让历史的星空回到斧声烛影之夜。

公元九七六年十月二十日晚,赵光义(宋太宗)被召入太祖寝宫,兄弟俩将太监、宫女退下,酌酒对饮,远远望去,只见烛光下,赵光义时而避席,似乎有难以忍受之状。宫中漏击三鼓时,殿前积雪已有数寸之厚,忽见太祖拿着宫中柱斧走出殿外,一面往地上戳雪,一面回首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说完后,太祖就回到寝宫。解衣休息,不一会,鼻息如雷。当夜,赵光义也留宿在宫中。

将近五鼓天,宫内万籁俱寂,太祖却已驾崩。

次日,赵光义在灵柩前宣誓就位,并率领文武要员瞻仰太祖遗体,大臣们发现太祖圣体玉色温莹,像刚刚沐浴过一样。

《湘山野录》则记载了赵光义继位的详实经过,惟一不同的是当夜赵光义并未留宿宫内。

太祖于万岁殿驾崩时,夜已五鼓,宋皇后闻讯大恸,马上派宦官王继恩出宫,召秦王德芳入宫。德芳为太祖子,时年18岁。不料王继恩早已投靠赵光义,没上秦王府,却直奔晋王府而去。刚到府前,只见左押衙程德玄已坐在府门外,比他早到一步。王继恩立即诘问他为何至此。

这位程德玄以擅长医术而闻名,当晚他在信陵坊过夜,突听有人疾呼“晋王召见”,出去一看,外面却连一个人影也没有。这种呼声连出现了三次,程德玄担心晋王府可能发生了什么大事,所以连夜赶来。

王继恩听罢,甚觉诧异,便将来意相告,两人都感到事情紧急,敲开门后直奔晋王就寝处。

赵光义听罢汇报,犹豫不定,回身往内院与家人商议去了。好久不见出来。

王、程俩急了,再次闯进去。

“王爷,若是时间耽搁久了,说不定皇位就给别人抢去了,事不宜迟啊!”

赵光义这才下定了决心,当时漫天大雪依然在空中飘扬。赵光义为免惊动,连马都未骑,与王、程二人步行到宫中。

进殿后,王继恩要求晋王先等片刻,让他们通报一声。被程德玄制止:直接入宫,还等什么!

于是,三人一同入万岁殿,太祖的尸体就停在那里。宋皇后见王继恩回来,急问德芳何在。王继恩只答:晋王来了。

赵光义的出现使宋皇后惊愕万分,半晌说不出话来,恢复常态后,宋皇后哭着哀求赵光义:我母子性命,都托付在官家手中了。赵光义在此情此景中也忍不住落下泪来,安慰道:“皇后勿忧,我一定与你们共保富贵。”

从文字记载来看,许多地方极为隐晦,死因可疑。至于说道士预言:传说太祖向道士问阳寿究竟还有多少?老道踌躇半晌后说,只在今年十月二十那天,如果夜里天晴,皇上的天命就可延长12年,否则,就该安排后事了。太祖牢牢记着道人的话,到十月二十日停歇,急上太清阁看天。夜幕落下后,天空一片清朗,星斗灿烂,太祖不由得心头大喜:尚有12年余寿在等着自己。可是没过多久,空中忽然阴霾四起,天气陡变,竟降下鹅毛大雪来。太祖立觉大事不妙,即刻下阁,急令宫人打开端门,召开封王入见,即赵光义。这传说未必不是后人有意添加,除了增加故事传奇性之外,没有半点可信之处。

太祖死前没有明显病状,故能邀赵光义酌酒对饮,其死出于突发。太祖死前,只有赵光义到过。不论他留宿禁中还是宿于晋王府,都不能完全排除其作案的可能。赵光义可以在杀人后立即奔回府中,也可以在府中指挥别人谋杀。另外,为掩人耳目,他也可编造在府的谎言,实际上他并未在府中。也只有他作案才能得到最大的好处——取代帝位。

天明后近臣看遗体,也许只是为了证明太祖属于正常死亡,但是近臣们看到的尸体却是洗过的。从五鼓至晓的短促时间里,匆忙洗尸可能是为了抹去谋杀的痕迹。

赵光义在即位5年后,魔术般变幻出“金匮之盟”来证实自己是合法的继承人,如此低俗的魔术漏洞百出,让人笑掉大牙;太后如何能确立下一位国君,无论哪朝哪代,除了慈禧太后之外,恐怕是没有另一位太后有这样的权力了。再者太后去世时赵匡胤正当壮年,且德昭已经10岁,难道太后就盼望太祖早死不成?

赵光义即位后急于改换年号,按封建社会例律,新皇帝若非正月初一继位,一般都不改动当年年号,以示尊重前任皇帝。宋太宗于开宝九年十月十一日即位,就急于宣布把当年年号改为太平兴国。后杀死胞弟,逼死赵匡胤的儿子,杀戮太祖亲信,一步步显示出他就是杀死太祖的元凶。因为他找不到半点合理依据,所以大加杀戮以图巩固皇位。

但历史的巧合仿佛是一种轮回,自北宋亡国后,南宋王朝除了高宗赵构外,其他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史书记载赵构被金兵吓破胆,丧失了生育能力,他便在人间搜寻太祖的后裔,虽说当时的太宗后裔都被金兵抓去,但赵构这一举动何尝不是为先祖的恶行而赎罪呢?

当年陈桥兵变,赵光义是忠实的拥护者;太祖杯酒释兵权,担心外患,为何不担心内患?也许是他过于重视亲情而疏忽大意;有谁人不想去坐坐皇帝的宝座?赵光义不甘愿一辈子乃至后世都俯首称臣,故尔导演了这一场谜案。(郭倩/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