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昵称2701120 2015-09-12

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别人无意说出的话,你可能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伤害,虽然当时的情景足以让你坚信对方的无意或口误,但你还是疙疙瘩瘩的;有时自己无意说出了一句话,当你意识到可能会涉及到对方的'禁忌'时,你后悔莫及,尽力注意不犯类似的错误,而且暗暗期盼对方没有放在心上。

真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且不必说同事、同学、好友间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就连夫妻间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事,只是夫妻间对方可能会不依不饶,质问纠缠,而同事、同学、好友间呢?谁会为了对方一句无心的话语而把关系搞砸弄僵呢?

也许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很注意这些方面的禁忌,然而谁能总是这样有心的防范呢?

生活中我们未必不会遇到拿人取笑的例子,比如用无中生有,用对方旧有的蠢事等方法调侃取乐,其实也未必不会给受奚落者带来伤害,当然这是有意下的玩笑而成的无意的伤害。而且往往有些人,把自己的缺陷深埋或报有反正别人不好意思提的心理,自以为乐的过着调侃的生活,把别人的缺陷夸大,把自己美化,津津有味、自我满足。

有一个女孩生长在一个子女众多的老式大家庭里。由于孩子多,所以父母无法给每一个孩子适当的照顾,而她本身也比较缺乏独立性。虽然她天资聪颖,在学校的表现也一直相当优异,但是这些表现却从未得到父母的肯定与鼓励。相反地,母亲由于受教育不多,每当亲友或师长在她面前夸奖女儿书读得好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脱口而出说:'是啊!咱们家这个丑丫头除了读书外,什么也不会!'

母亲一句无心且近乎开玩笑的话,想不到竟然会给女儿幼小的心灵带来那么大的负面影响,让她一直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因而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

俗语说得好:'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无心或玩笑的话,都可能给别人造成一辈子极大的伤害;而更不幸的是,有时受害最深的人,却也正是我们最爱的人。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罗?'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接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这一则故事虽然纯属杜撰,如果不认为说话者有愆尤,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些走掉的客人统统都是蠢蛋。但若是回到说话者角度来看问题,更深层的谬误便出来了:这个请客的主人显然是忽略了自己的出口之言与言下之意之间的因果关系。你没想到的当属你的无心,但在场的客人对你的言下之意难免会从另一个极端加以引申,以至出现如上那幕连环性的'走客'误会。我看要是追究其罪的话,该罪当归主人自己的无心口误。

说话有说话的技巧,假如出口不够谨慎,没有顾虑到听者的立场,就很容易在无意中伤害别人,而产生一些不必要误会。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这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