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祖山不止是传说,它还有古迹,齐山双佛据说是比乐山大佛还早的唐代造像
很愦憾,由于岩石风化太厉害,我们看到的佛像是近代根据崖上原像的印迹重刻过的,体量确实不小
这才是唐代原迹,惜模糊不清了
彭祖山上其它寺观建筑


临别彭祖山,记得摸摸寿哦,咱不奢望彭祖他老人家的140岁,130岁总是可以期待下下的吧,哈哈!
彭祖山下是江口镇,早先查资料得知:江口镇有座汉代崖墓博物馆,是以彭山5000多座汉代崖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江口崖墓分布以梅花村为中心,广布于塞子山、高家沟、打鱼沟等处,其时代上限为西汉晚期,下限不应晚到三国,以东汉时期崖墓最多。墓葬形制有船形室墓、竖井横室墓、岩室与砖室结合墓、天井墓和异型墓等多种。
崖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以画像砖石、摇钱树及各式陶器为主,尤以1972年出土的摇钱树最为轰动,摇钱树的命名即从它开始。
运气不好,正逢镇上修路,我们去博物馆得穿过镇子,只好弃车步行。
古街名五里街,果然名不虚传,长得好象没有尽头。
古镇另一头,就是博物馆所在地,府河和岷江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两江锁口”,地势开阔,风景优美。
高兴劲还没过呢,一盆凉水便兜头浇来,博物馆大门紧锁,四顾无人,这下杯具了,走得那么辛苦,难不成要空手而还?
徘徊了好一阵,路人都莫一个,没辙,老老实实原路返回吧
路边的崖墓
出了街口,坐上车,南行眉山,赶到三苏祠时,已是关门的时间了
三苏祠在眉山市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代洪武年间扩建,明末毁于兵火,仅存五碑一钟,清再次重建
三苏祠既不得入,就在外面逛逛吧,也算到此一游
眉山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