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权众筹全面大考来临多数平台被要求整改

 昵称25906528 2015-09-12
近日,考拉君得到爆料,说全国各省的证监局开始对股权众筹平台进行专项检查了,文件中对审查对象的界定为“通过互联网开始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次的检查是全国统一部署的。按照本次的检查要求,多数平台可能都需要整改,包括京东众筹等知名品牌,个别平台甚至被责令关闭。事实上,8月份证监会就曾在官网上对这次检查做过预告。

重点仍是老三样
根据考拉君得到的资料,这次检查虽然是自上而下的行动,但总体上还是给了众筹平台们比较平等的空间。在检查之前各平台均得到了正式的文件通知,另外检查组也是签署了商业机密保密承诺书后,才开始检查。
知情人士的说法和检查文件都显示,证监会本次对股权众筹平台的检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是否公开宣传、是否设立合格投资人制度、是否有适当的风险提示。恩,老生常谈了其实。

第一点对互联网平台来说,一直是个纠结的问题。据称,目前的解决方式是,平台必须将项目信息设置为会员注册后可以查看概况、认证合格投资人后可以查看全部信息。这个设定的目的就是,避免向公众宣传,而造成公募的嫌疑。

第二点算是目前定论最明确的。目前的标准是去年底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个人投资者要么满足“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或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要么满足“投资单个融资项目的最低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不过在之前的采访中,也有从业者认为对合格投资人的界定,不应该仅仅从资产角度一刀切,而应该综合考虑投资者的职业、行业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形成一个动态的投资人风险等级体系。

第三点风险提示是这样的。目前多数平台都有写,但证监会显然认为不够。从某平台在其微信公众号所反馈的情况看,被要求整改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对具体项目进行相应风险提示”。也就是说,仅仅在网页下方、QA等位置放风险提示的内容已经不够了,最新的要求是要在每个项目投资之前,投资者都能够看到风险提示。

举个栗子
针对上面的三个问题,我们以京东众筹和36氪股权投资为例,简单的来看一下。

在京东众筹的页面,点击具体项目后,会提示需要实名认证才能查看信息。按照要求进行实名认证后,就可以查看公司简介、团队介绍、商业模式等内容。但是融资资料和融资计划书需要认证合格投资人后才能查看。36氪的情况则是,点击项目后会直接提示,查看融资相关信息需要进行跟投人认证。

合格投资者人认证的要求上,京东众筹和36氪基本一样,对个人投资者都设置了三个选项,金融资产超过100万元、年收入超过30万元、专业的风险投资人。恩,第二项调低了标准,增加了一项相关职业。

另外,根据考拉君对行业人士的咨询,京东众筹的风险提示很和规范。一方面,在认证合格投资人时,下方需要确认的附件中有风险提示书,一方面每个项目页面的右侧有统一的风险提示文字。

不过考拉君也发现了一个小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归类。虽然京东金融的融资资料和融资计划书只对合格投资人开放,但每个项目都设有微信路演群,要求的备注信息只是“姓名+需求”,给的示例是“张三参与XXX路演”。但按照考拉君的理解,路演是项目融资颇为重要的一步,可能会透露不少融资计划。所以这算是暗度陈仓?

“穿透性”单独提出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本次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穿透性。
穿透性是个啥呢?其实通俗意义类似于代持。也算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产物。

具体说,穿透性原则指的是,核查确认股东和私募融资合格投资者是否为最终出资人,防止“一带多”类型出资。因为目前对合格投资人的标准是来自《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当时就有不少人跳出来,表示标准太高。

结果就是之前信托行业的毛病也传染给了股权众筹。所谓“一人名义,多人出资”,看着是一个人投资,背后资金来自N个人。这次证监会查穿透性的意思,就是希望即使按照穿透计算后,实际出资人数依然不超过200人。恩,私募的底线嘛。

另外,小伙伴告诉考拉君,关于代持这个事儿,目前官方还是留了一定余地的。虽然官方不承认代持,但实际判决案例中对实际出资情况是支持的。所以应该是给野孩子一个成长期的意思吧。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有问题的平台最好在证监局到来之前先自我整改下,因为已经听说有平台由于公共宣传比较严重、风险提示不够、数据造假等原因被责令关闭。愿大家都安好地看到明天的太阳。

考拉君
本文作者系搜狐科技杨舒芳,转载请注明出处哦。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同学看到哦。
点击标题下的“台风口的考拉”,选择关注,和考拉君一起玩耍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