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全球现象级舞台剧《战马》中饰演了N个角色

 汉青的马甲 2015-09-12


一部舞台剧如何做到全球4000场演出场场爆满,拥有3个语言版本,获得多项世界戏剧大奖,超过600万观众争相体验?


今天的沙龙主人正是这部现象级舞台剧《战马》的演员,而且饰演了N个角色,连她妈妈都没能在现场认全她出演的所有角色。如果你想知道她的表演经历,和“战马”的互动,欢迎到玲珑沙龙App里向她提问。




——沙龙发起——


沙龙主人:@P!nky


大家好,我是P!nky,之前的一个沙龙和大家分享了有关我从法律系学生成为职业话剧演员的故事。今天的沙龙来和大家分享有关我参演可能是今年下半年最受关注的舞台剧《战马》的经历。




如果你是个热爱艺术的年轻人,还没听说过《战马》,那得赶紧补补课啦:


《战马》2007年在英国国家剧院首演,马上成为全球戏剧观众关注的焦点,演出场场爆满。全球4000场演出、3个语言版本、多项世界戏剧大奖、超过600万的观众让它被称为是“世界舞台表演的奇观”。




舞台剧《战马》改编自英国小说家迈克尔·莫波格(Michael Morpurgo)的同名小说。迈克尔的童年在战后的英格兰度过的,战争的废墟、对于战争的讨论和战争的悲伤气氛一直伴随着他。


40年前,当迈克尔在乡村酒馆里与一个参加过一战的骑兵队老兵对话时,他发现一战时有上百万匹马随骑兵队参战,但最终只有65000匹马活着回来。1914至1918年间,有一千多万士兵死于战场,马也死了一千万匹。它们的死因与人一样,被炮弹、机关枪、步枪击中或因为身衰力竭而死在铁丝网、泥沼和沙滩上。这给了迈克尔很大的震动。


迈克尔在写给中文版的信中这样说:“当我想起这些,我不得不创作《战马》。我别无选择。我的全部生命都已经把我引向这种冲动。我从未写过这样的书。”“我和太太都喜欢这本书,因为某种意义上,它在讲述我们的生活、家人,以及我们这片土地和熟知的人。它也是关于每个国家的战争记忆。”于是,莫波格写了《战马》,以一匹马的视角和经历,写出了一战中一个残酷而温馨的故事。




25年后,英国国家剧院的导演汤姆·莫里斯(Tom Morris)拿着这本小说找到小说作者,并想出用木偶的形式来表现书中的马。2007年的圣诞节,《战马》在英国国家剧院的奥利弗剧院诞生。舞台剧《战马》已经在全世界制作了3个语言版本,中文版是它的第四个语言版本,也是第一个亚洲版本。每一个语言版本都延续了原版的创作规律,先是木偶导演选择木偶演员,进行长期而高强度的体能和技能培训,之后是角色演员的挑选。随后两个部分合二为一。




最后来说说我是怎么加入《战马》剧组的。当时在伦敦,《战马》属于那种火到你完全不担心它会下线的戏,于是拖到13年秋冬,在伦敦学戏剧表演的我才拿着朋友的余票走进了New London Theatre。


大约一年以后,我刚刚回国,经朋友介绍进入剧组做木偶训练的口译工作。那段时间,我每天在排练场见到Joey(剧中的那匹马),和木偶演员们朝夕相处,自此结下了与中文版《战马》的缘分。


可是咱本职是演员啊,有了面试的机会还是要努力把握一下的。于是,现在就可以以演员的身份,在国家话剧院的舞台上迎接大家啦~我们剧组所有演员都会出演众多大大小小的角色,这也是本剧的最大特点——ensemble nature(悄悄告诉你,就连看了两场预演的我亲妈都没认全台上的我,哈哈)。




这就是《战马》和我加入这个剧组演出的故事,如果你好奇这部风靡世界的舞台剧背后的故事,对剧中的战马木偶好奇,或者想知道我们在排练场的趣事,欢迎问我。(你也可以猜猜我到底演了多少个角色,哈哈)


——沙龙实录——


@阿布拉卜拉

对马偶好感兴趣,究竟是怎么训练演员和那么巨大的马型木偶配合的?


答:舞台上,马偶演员就是“马”,他们像马一样思考和行动,而角色演员的表演决定了马偶的真实程度。


在演员的培训材料里,有个小册子叫做“像马一样思考”。在这本册子里,详细记录了马的身体部位、敏感部位、马的步态、呼吸、视觉、听觉和味觉等资料。这是为了要锻炼木偶演员的基本功——用马的思维看世界。这样的一种训练一直贯穿在木偶演员的训练当中,其中,仅仅马的叫声,演员们就学习了将近三个月。


@罗小末

遗憾当时在伦敦没看成《战马》,一直买不到票,其实剧场就在我家后面……我记得英女王登基60周年,“乔伊”还去泰晤士河的某座桥上向女王做了致敬表演呢~


好期待这次的中文版,你们一共排练了多久?整部剧里一共有几匹马?


答:整个剧组是在六月十五日建的组,之后一直排练到八月初,八月第二周就进入剧场技术合成了。木偶演员之前的训练和排练则持续了将近一年半,期间有英方木偶导演间断性地飞过来作指导,其它时间则由中方木偶导演带领训练体能和木偶技巧。


@杨杨

所以你到底演了多少个角色呃,戏份最重的是哪一个?


答:让我数数~~小乔伊(操作木偶)、德文郡的村民、英国士兵、半马(操作木偶)、扶马腿的亡灵(操作木偶)、德国伤兵、救护站的护士…… 大约是这样吧,开场的Baby Joey是心头爱?? 至于上面列举的是否完全,就请你来剧院自己看喽


@Rita

感觉马是很通人性的动物,木偶怎么表现它的感情?肢体、眼神什么的怎么做到?


答:木偶组的演员在去年就已经在马场进行过集体生活体验了,和马们朝夕相处,了解它们的习性。

具体到如何用木偶马来传达马的情感变化,可以改变马的呼吸节奏、马头高度、耳朵形态、尾巴动作、肢体动作… 等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三位演员通过呼吸融为一体,与偶融为一体,人马合一。


@花七小爷

这个《战马》和斯皮尔伯格的《战马》是同一本小说吗?


答:没错,都是根据迈克尔·莫波格(Michael Morpurgo)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斯皮尔伯格是看了舞台剧的版本之后产生拍电影版的想法的。


@娜乌西卡

我看过电影版的《战马》,感觉改编得不是特别好,你觉得舞台剧版和电影版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吗?


答:其实电影版只看过前6分钟??…… 所以我不太好做比较。但若一定要说,电影的表达可能更现实主义,毕竟是真正的马匹来饰演战马,而舞台上的马是抽象的---是由三位演员共同操作的偶,这就激发着观众的想象力,邀请观众来接受新的假定,来和我们共享同一种语言。


上面说的马偶只是一例,在舞台剧《战马》中,大家还可以看到很多因为难度或其他原因很少在舞台上做呈现的内容和场面,可以说匠心独具,形式绚烂而又不会跳戏,更加有助于故事的讲述。

真的不是打广告地邀请大家来看戏,这是英国和南非艺术家们在工作坊的环境里,不断试错、不断打磨而排出的一部戏,和他们工作让我深受感染。希望也相信我们各部门的配合一定可以带给观众超越4D的观赏体验。


@cooker

舞台上的马偶怎样完成一些幅度较大的动作的,马和人的情感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来体现呢


答:木偶马是由南非掌上乾坤木偶剧团的Adrian和Basil设计制作的,通过与演员的沟通也不断进行修改。木偶的结构,搭配上演员的操作(需要靠卓越体能和艰苦练习来达成),就使得大幅度动作成为可能。


关于感情的传递请参见楼上;更多关于木偶和掌上乾坤的信息可戳: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kzMDIxNQ==&mid=208815811&idx=1&sn=887864542ba3742bcc16747bfac58a9d&scene=2&srcid=iu4JXGSXHWhyJjmN5pCK&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渔岸

想知道珑主排练最累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以及你觉得战马的最高任务和对于现在社会的现实意义是什么?(问题过于严肃。。。


答:最累应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吧。因为操作木偶不仅仅是靠技巧,对肌肉力量------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容易用到的肌肉群------也有较高要求。刚开始联排时,几场戏连下来,需要平躺同样甚至更多时长才能缓过来。当然,现在大家的体能都提高了,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最高任务等严肃问题,你是指具体这匹马还是《战马》这部戏?


@朵蕾塔做了什么美梦

所以会全国巡演吗,都会去哪几个城市?


答:北京五十场 上海六十四场 广州五十场 成都,重庆,杭州,天津。。。 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 后面还不确定~


@左岸

用中文演绎这个剧本,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


答:其实有不少,比如一些在英语国家奏效的和法语相关的玩笑话,真的很难翻译出来。本剧翻译是个漫长的群策群力的过程,一些实在通过语言难以表达的意思也就要靠演员的表演弥补了。


@cristina

去年在南非看到了全球巡演的战马 确实全场爆满 一票难求 但是我很想知道改编成中文版后会不会有语言表达的问题 造成精彩程度的缺失 就像中文版的音乐剧猫和妈妈咪呀一样 非常容易跳戏


答:有得有失吧,不可避免地会丢掉一些点(我也在去年年底参与了本戏剧本的翻译校对工作,切身体会到本戏的翻译难度,戏中有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台词中可能包含了欧洲这几国人根深蒂固的相互看法,还有英国不同地区人的不同特点……),但是也新产生了一些只有在中文版才看得到的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