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方尖碑之都。耸立在罗马和“城中之国”梵蒂冈的方尖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一共有十三座。这些方尖碑多半是在公元一世纪由罗马皇帝不远万里从埃及运来的。还有一些是古罗马人模仿古埃及方尖碑自制的。在古埃及,方尖碑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同时也显示着法老的威严,而在罗马,方尖碑则成了权利与胜利的象征。
这是梵蒂冈1959年发行的一套《罗马的方尖碑)邮票
![]() ![]() ![]() 圣约翰广场上的方尖碑,是公元四世纪初从埃及的卡尔纳克神庙运来,曾经最受君士坦丁大帝的宠幸。这座方尖碑本身高32米,连基座则高达47米,重约455吨,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埃及方尖碑。
![]()
![]() ![]() 圣玛丽大教堂前的方尖碑 是一对方尖碑中的一个,没有文字,另一座在奎里纳尔宫前面。这一对原来是在奥古斯都的陵墓外面,因为罗马人不懂象形文字,自然也就没有刻上去。因此有人猜测这座碑也许是罗马人自己做的,或者复制的,早先的所谓此碑被奥古斯都从埃及heliopolis搬到亚历山大是杜撰的情节。
![]()
![]()
![]() ![]() 圣彼得广场中心的埃及方尖碑 , 碑高25.5米(加上柱础和碑上的十字架,共计高度41米),重327吨。这块方尖碑本来是公元前一世纪埃及人在赫里奥城(Heliopolis / Eliopoli)竖立的,因为罗马人自古景仰古埃及的文化艺术,公元37年,罗马皇帝加利古拉(Caius Caligula / Caio Caligola, 37-41 AD)下令搬迁到罗马,装饰他皇宫旁的广场。这广场地就是日后尼禄皇帝 (Nero / Nerone, 54-68 AD)的赛马场(Circus Maximus)。据说公元64年,首任主教圣彼得就是在这个赛马场殉道的,这就是为什么天主教会的大堂要盖在这里的原因。公元1586年,方尖碑从赛马场旧址迁移到广场中央。罗马原有许多方尖碑,碑上大都有图案或文字,而圣彼得广场的是唯一的无字碑。 ![]() ![]() ![]() 人民广场 方尖碑 椭圆形人民广场中央矗立着一个直冲云霄的方尖碑。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多年的埃及,公元前10年被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渥大维奥古斯都(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公元前63-公元14年)搬到罗马,1589年运来此地。它是罗马城中最高的(高约24米)和第二古老的方尖碑。1815年广场重新改建时又在方尖碑四周加上了四座古埃及风格的石狮子和喷泉。站在这座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方尖碑前更显得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
--------------------------------萨卢斯特方尖碑-----------------------------------
![]()
我觉得《中华世界邮票目录-欧洲卷》将这套票译为《罗马式方尖塔》是不准确的,应该译为《罗马的方尖碑》。“Obelisk:一词 在中文里 有的译为“方尖碑”也有译为“方尖塔”的,但显然 这种起源于古代埃及的石质建筑形式无论是外观和作用都更接近中文“碑”的意义。而与“塔”的中文意义相差要大些。
所有的方尖碑不管是在罗马、巴黎、伦敦、华盛顿,也不管是选用木、不锈钢、青铜、铸铁、钛等材料制造,方尖碑的外形基本上都是 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最终形成三度空间加十维的整体体积感。 在建筑界 方尖碑根本就是一个统一的概念 在方尖碑里就没有听说过再细分为“埃及式、罗马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