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走意大利--罗马

 h2happy 2018-04-07


旅行笔记

        世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丽、古典、新锐、宁谧、舒适、神秘、壮观、肃穆……只有一个词,各个城市都不会争,只让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高位上,留给那座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伟大,这座城市叫罗马。

  余秋雨先生在《行者无疆》里狠狠地表扬了罗马,认为只有伟大才可以用来描述罗马这座城市,想过去应该是因为罗马是他到达欧洲的第一站,抑或是第一个让他震撼的城市。虽然我更喜欢佛罗伦萨这座透着翡翠之光的冷艳之城,但罗马凝聚的厚重历史确实也会让人无法自拔。

       “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伟大见胜于时间,是韵味。”只有罗马,才可以让我背着六十斤的相机每天步行三万多步,用双脚亲自丈量着罗马的一丝一毫,因为舍不得路过的每一处历史。

  晨起,踏着日出的征途前往斗兽场,从中央火车站出发,往南偏东三公里就到了。黑暗中的罗马特别的安静。

 

      途中遇到了第一座方尖碑★,位于圣母玛利亚的殿后,这座方尖碑是一尊默默无闻的方尖碑,碑身不高,通体空白,就悄悄地躲在教堂背后,它和奎里纳尔宫前面的方尖碑本是一对,安放在奥古斯都的陵墓外。自公元432建成以来,圣母玛利亚母大教堂多次改建,因此教堂存留了各个时代的建筑特色,即有巴洛克式穹顶,又有罗马式钟楼,还有哥特式彩色玻璃画。一查资料,最让人出乎意料的,居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圣母教堂,也是第一个以圣母玛利亚命名的教堂。虽然无数次从她面前走过,可是看脸的时代就这么让我错过了外表朴素无奇怪的她,据说素面朝天的背后是让人惊艳的满腹经纶。

  到了Colosseum,懒洋洋的太阳还没有出来,已经有恩爱的情侣在摆POSE拍婚纱了。忍不住祭出我最爱的胖虎先来个合影,膀大腰圆的胖虎倒是适合气势蓬勃的斗兽场。


  虽然斗兽场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不一会,原本流光溢彩的斗兽场的天边已慢慢透出日出前的湛蓝,天边微微泛起红霞,偶尔掠过数只骄傲的鸽子,在斗兽场天空盘旋,似乎在唤醒沉睡的古老。

  像现在的运动场一样,斗兽场也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中间是角斗台,台下是关押猛兽和角斗士的地窖,四周是四层看台,没有望远镜的年代第一层自然是VIP专座了,它是皇帝和贵族的座席,第二层属于富有的市民,第三层则为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阳台,一般观众只能在此处站着观看表演了。        从好听的角度上说,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而归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其实就是残忍的人性,野蛮的罗马人把角斗士被驱赶上场相互残杀,或与野兽肉搏,在血淋淋中获得嗜血的快感,感觉上去就像古代侩子手行刑时围观者拍手成快的情形。从看台上往下俯视,角斗台上蜿蜒的凹槽,隐约中传来的似乎就有斯巴达克斯勇士的呐喊声,在角斗台上随便抓一把泥土,似乎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迹。


  站在罗马竞技场内远眺着,夕阳之下的凯旋门隐隐荡着金光,让人不禁回想着昔日罗马的辉煌,耳边仿佛听见了罗马帝王凯撒低沉有力的的声音:“Veni!Vidi!Vici!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了。”

  TIPS:
  1.斗兽场套票12欧元(包含竞技场,古罗马遗址和帕拉迪诺山),可以用 Roma Pass;中文语音讲解器5.5欧元(70分钟);

  2.斗兽场游客众多,进入需要排队等待约1小时。

  中央火车站的对面,在一个看上去不太起眼断壁之后,是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名字相当的拗口,也叫做天使的圣玛利亚教堂,但却拥有着罗马建筑的共性—低调之后的荣耀。

        正门脸半圆形古艾赛德拉的结构,灵感来自于教堂原址大浴场的空间构想,米开朗琪罗神来一笔地保留了戴克里先皇帝大浴场中央部分的残骸。抬脚穿过不起眼的小门,学着隔壁门上加百利和圣女相对凝视的姿势,仰头和铜门上浮出的“施洗约翰”打了个招呼。。。

        跨进门,才知道里面的深藏不露,一座宏大的天井陡然出现,91米高的穹顶是老米默默地向万神殿致敬的作品,阳光透过彩色的玻璃顶威严地射入,向虔诚的信众展示神之光辉。。。

        教堂地板的东侧斜切入正面有一条铜线,当时罗马牛气的时候把这条子午线定为本初子午线,后来被伦敦的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抢去了风头,无他,拳头大的说了算。子午线旁刻着十二星座,还有一堆让人看不懂的莫名觉厉的数字,据说是算经纬度用的。

        教堂左侧有一个硕大无比的管风琴,笨重的身体在神父轻柔地指法下发出优美庄重的声调。阳光洒在拱顶下面的大理石柱上,配上教堂里弥撒时人们诵经的声音和淡雅简朴的管风琴声,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空灵、圣洁感。

  大殿的对面是共和国广场,经典电影《罗马假日》开启的地方,安妮公主逃出使馆后,在这里邂逅了帅气的男主角。相机扫街之后发现,如传说里的表述,巴黎的女性在气度上胜过男性,罗马的男人在风范上胜过女性,刀削斧凿般的面容直如雕塑一般。


  顺着广场往西处上行,不一会就来到了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广场是到罗马必需要去游览的景点。帝国时期,这里是一片山丘花园。17世纪时,西班牙大使馆就建在这里,周围也有许多西班牙人的房产。西班牙广场之得名,大概也就在于此。而她的闻名,则要归功于《罗马假日》里公主坐在台阶上吃冰激凌,并与男主角惊喜“偶遇”的场景。相信每个去意大利的女孩都有这个公主梦,这也让西班牙阶梯迅速成为罗马热门的旅游景点。


  这里是发现的第二座方尖碑★, 圣三一教堂方尖碑位于西班牙阶梯的上方,这座方尖碑是1789年从罗马的萨卢斯特花园移到此处的,不是从埃及运来的原装货,但也始建于公元三世纪,年代距今也要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开凿和竖立方尖碑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从历史记录看,从石矿开凿出这种独特的的石料,再运动目的地,至少需要六七个月的时间,而后,就像我们国家古时候建高塔一样,堆出一个斜土坡,中间基座处留空,把方尖碑抬上土堆后竖直地塞在基座上。



  喷泉正前方就是传说中高级商店林立,繁华闻名的水道大街,走个三五米又是一个《罗马假日》的取景地,罗马最古老的咖啡馆Cafe Greco。意大利人喝得咖啡与我们常喝的速溶咖啡有极大区别,名字是Espresso,在意大利原文中,Espresso是迅速、快的意思,又有一个说法,说是来自法文'Extress'一词,取为'为您特制'的意思。Espresso是普通咖啡浓度的两倍,通常用新鲜磨碎的咖啡豆放置高压机处理,以保存咖啡的浓郁香味,因此喝完小小一杯已经够醒神了。希腊咖啡馆的咖啡其实和意大利大多数咖啡店的味道一致,香醇浓烈,只是古典雅致的环境和娓娓动听的故事增加了她的品质。

  TIPS:这里站着喝2欧一杯,坐着喝7欧一杯。

  顺着西班牙广场走过水林大道,往西南方向就是纳沃纳广场,广场很好认,有一个著名的地标性建筑,那就是四河喷泉。喷泉师著名建筑大师贝尼尼为腓力教皇所设计的,作者用四个大理石人体雕像,意寓着世界四条大河多瑙河、恒河、尼罗河、里约·德·拉·普拉达河(没有长江、黄河可能是罗马的脚步还远远没有看到这里,又或者是自知征服不了),四条河流又隐约象征着代表人类文明的四块大陆:欧、亚、非美,中间则插上一个方尖碑★,寓意着天主教在全世界的胜利。

        象征非洲尼罗河的裸体老人用手扯着一块头巾,将脑袋严严实实地遮住,右侧刻着非洲树种棕榈树;象征欧洲多瑙河的老人裹着头巾,须发翻卷,其脚边是一只口吐喷泉的雄狮;恒河是个身材魁梧的老人,手持长长的船桨,旁边有一匹白马,隐约暗示着佛教;象征美洲普拉特河的老人是一个黑人,周边散落的金币代表着丰饶的矿产资源。

        这座碑是罗马皇帝多米蒂安让阿斯旺在埃及筑造的,创造于公元81年。方尖碑通体使用红色的花岗岩,上面刻印花纹,图为埃及女神将代表权威的埃及皇冠献给多米蒂安,而多米蒂安以法老的姿态泰然接受。制作完毕后被带到罗马,放置在塞拉皮斯与依希斯神殿中间。四世纪早期,搬到了玛佐森广场,等到贝尔尼尼建设四河喷泉时,才被修复放在喷泉内,又一次彰显了教皇权威。1651年,教皇庞腓力把自己的家族标志——鸽子,又顶在了石碑上。

        纳沃纳广场的东边是万神殿,它是古罗马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年,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神殿是一个宽度与高度相等的巨大圆柱体,穹顶直径43.3米,与高相等,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无钢筋混凝土结构拱顶,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在数千年前的罗马,智慧的能工巧匠就懂得用火山灰调和成特制的混凝土来建设,并利用下大上小的结构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的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殿顶圆形曲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相接,这是建筑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奇迹,欧洲很多穹顶式建筑都是以它为蓝本建设的。

        穹顶正中有一个圆形大洞,直径8.9米,这是神殿惟一的采光来源。穹顶象征着天空,耀眼的阳光从穹顶中直射其中,宛若上天的眼睛发出的神圣光芒,营造出殿堂与神灵相通的神韵,牵连着神人之间的信仰。

        万神殿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就是拉斐尔之墓了,著名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也葬在这里,据说拉斐尔得了不可言喻之病,又不好意思去看病,不久就离开人世了。拉斐尔生前非常喜欢万神殿,在遗愿里要求要把他葬在万神殿。PS:巨石圣母像下面。

        万神殿前的德拉·罗腾达广场上,又耸立着一座方尖碑★,这是奥古斯都大帝征服埃及后搬来的第一座,始建于埃及法老王拉西斯二世公元前十四世纪,来自古埃及太阳之城“拉”的神庙。古埃及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直指蓝天的方尖碑身驱,被象征至高无上权力,就这么引诱着罗马帝王的好奇和贪欲,这些本来矗立在神殿进口两旁,原意是纪念法老功绩和歌颂神祗功德的建筑物,被入侵者当作战利品移植到外地,成为他人征服埃及的象征。从埃及到了罗马之后,这座方尖碑被放在依希斯神殿前,到14世纪时被挪到主神山,到了1711年被教皇克莱芒十一世挪至万神殿前,在尖顶还加上星形十字架。

        转到万神殿后的密涅瓦广场,有一座小巧的方尖碑,整个碑身位于一头大象背上,仿佛是大象驮着方尖碑。这座方尖碑來自古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后来辗转运到了伊希斯神庙,逐渐湮没于在时间的尘埃之中,直到1667年教皇亚历山大七世重新竖立與此。碑身銘有象形文字,大意为只有坚实的大脑才能承受如此的智慧。

        继续往东,路过耶稣教堂,就来到热热闹闹的威尼斯广场了,走得真的很艰辛。有人说蓝天下的威尼斯广场像一块巨型的奶油大蛋糕,也有人说它方正的样子更像是一个老式打字机,这些调侃都基于外表白色的大理石建筑,满满地表达出人们对威尼斯广场喜爱的描述。这是为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思想”,左边代表“行动”。中央骑马昂扬四方的就是完成了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

        顺着帝国大道前行,两边的残垣断壁默默记载着罗马帝国的征程,一部罗马记,半部神话史、半部宗教史,罗马帝国就是在神话和宗教的交织下度过它辉煌不羁的刀光血影。。。。

        走过帝国大道又回到罗马竞技场了,画了一个不太远的大圈。

        第二天早上起来,吃过加拿大酒店美美的自助早餐,又愉快地满血复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