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十年行第十三天-黄河的娘胎

 洁洁赢 2015-09-12

2015年9月7日,绿家园“黄河十年行” 团队经过可以称之为“可可西里”的荒蛮地带,近距离接触藏羚羊,野驴,鸟类等珍惜野生动物,而后探访和体验黄河源第一家的牧民生活,并在夜晚来临时,涉险徒步沼泽地区挺近黄河源头,这一天可谓惊心动魄又回味终身,自打从北京出发,我们途径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直至青海的玛曲,为的就是一睹黄河母亲源头的真容,一路上我们经历了车陷沙漠,队员高反,极端天气等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为这黄河一江水,一切都是值得的。

昨天大部队到达海拔4300米以上的玛曲县,5个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夜晚伴随的是队员们的头疼,腹泻和失眠。队中的年轻人连夜去县医院,给大家购买了氧气瓶和葡萄糖注射液,并安顿大家就寝。领队赵连石更是通宵未眠,因为明天探访黄河源头的海拔会增至4600米以上,路况极差,不知通过一晚的休息,有多少人可以追随大部队完成这有纪念意义的一天。

9月7日一大早,大部队在玛曲的四川饭店集结,三位因身体不适将在玛曲做身体恢复,团队里最受尊敬的黄河水利史学家蒋超老先生,主动承担了照顾病好的任务,也将留在玛曲。就这样,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短暂惜别了蒋老爷子,因为我们知道,历经十四天,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到了黄河源区,每个人都是多么希望亲眼看看黄河母亲是怎么从“娘胎”里孕育而生。而他为了整体团队的进度,放弃了这珍贵的两天,这个举动实在让团队中的晚辈感到敬佩。

车出玛曲,我们就进入了草原荒漠的无人区。峻峰山顶上烟雾缭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绚丽夺目;白云在连绵的雪山上飘忽着,山梁上一个个藏羚羊悠闲张望着,成群的藏野驴从眼前驰骋而过,草原鹰要么立在电线杆上威严的俯视着我们,要么展开翅膀炫耀着他们的英姿。对于来自大都市的人来说,不是在动物园,而是在空旷的山野中,清澈而静静的湖水旁看到真的野生动物,那份激动是难以言表的。

大自然的生灵-藏野驴

大自然的生灵-藏野驴

“哇,快看快看,两点钟方向有3头藏野驴,不不不,是五只” 来自大城市,关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一车人在车里沸腾着。

大自然的生灵-藏羚羊

“停车,停车,别出去,会把他们吓跑的”;“快看,天上那个是什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像外星人一样窥探着这片神奇的沃土。汪永晨已经是第七次来到这可可西里的边缘地带,所以指导大家认识各类野生动物,用肉眼数着藏羚羊、野驴、大狂、斑头雁、赤麻鸭的数量,比较这片大陆上几年来的变化。

这里也是高原鼠兔的家园。略显荒蛮的草原上遍布这大大小小上千万个鼠洞,鼠兔在高低不平的洞于洞之间穿梭,整个草原就像一个帝国城堡,鼠兔王带领着他们的臣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看上去秩序井然,“或许这个鼠兔王国有国法,有制度,有自己的文化和民俗” 随队摄影师徐维兴奋的联想着。其实不光是鼠兔,我们路过的整个高原,就是一个生态大家庭,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食物链,比如天上有鹰就证明地上有它想吃的动物,比如有藏羚羊的地方就会有狼和其他猛兽,可现在整个生物链正在遭受人为的迫害,物种的数量逐年减少,野生动物越来越难被看到。这就难怪来自都市的人,生活中只在动物园里看野生动物的人那么大惊小怪了。

正边数着,边谈论着野生动物时,少女般的扎陵湖进入我们眼帘。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经星宿海和玛曲河,注入扎陵湖。“哇,这湖的颜色像极了马尔代夫......” “我怎么觉得更像苏格兰的尼斯湖呢?” 是的,团队中的年轻人很多都去过国外著名的海岛胜地和欧洲高原,却不知中国还有这天境般的美景。


2011年轻的准妈妈

家里没有人

在扎陵湖边,我们拿着照片,举着书,抱着小孩子的衣服,走到黄河十年行四年来都会去的一户山野湖畔人家。这家人并不是我们要用十年的时间跟踪采访的人家。只是2011年黄河十年行第二年,我们的车在毫无人烟的荒野中开了半天后,突然发现了一小座土房子和房后的高高飘扬着的经幡。走进去后我们发现这家的一位,看起来还像女孩的姑娘肚子已经微微隆起。2012年,我们再到她家时,带了小孩子的衣服,可是记忆中女孩脸上的笑容成了淡淡的忧伤。语言不通,我们用手比划着孩子呢,男孩女孩孩?可是没有回答,这个少妇只是淡淡地看着我们。后来,在同行的玛多林业局长朵华本的翻译下,我们才知道孩子没有了。至于是生出来没有了,还是怎么没有了。她没有说。

2013年,我们再次来时,依然带来了小孩子的衣服,我们多么希望在这天地间与野生动物共存的少妇有了自己的孩子。不过那天她不在家,家里的一位年轻人告诉我们,她回娘家生孩子去了。我们把衣服留下来,希望来年再来时,能见到到孩子。2004年黄河十年行再次走进这个在我看来还是像个孩子的少妇家时,我们知道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那次,她孩子般的笑意一直挂在两頰。

很遗憾,今天她家的门是大开着的,里面却没有人。熟悉的屋子,熟悉的炉子,上面为我们烤过大饼。因为要赶路,我们带来的照片,书,两件衣服只能放在了床上,不停地回头张望着离开了这天地间小小的屋子。

萨尔王登基

河源的天地间

黄河第一桥

在离黄河源麻多乡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时,我们还拍到了一片极有藏族特色的建筑群,那时格萨尔王登基台。这几年每次来都发现这里的建筑比原来又多了,玛尼堆比原来又高了。


2012黄河人家母女

黄河源人家很少,这仅有的几户,我们不是进去喝过茶,就是去拍过照。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这家2003年来时,出生没多久的毛头小子,已经出落成漂亮的小姑娘。2014年黄河十年行来时,早上五点多我们去拍日出,在路上拍到过年轻的妈妈正在挤牛奶。今天我们和她约定,从黄河源回来再来拍她挤牛奶。她点关答应了。

继续向黄河源走去,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黄河源第一家”映入眼帘。这可真是个大家庭,姐妹兄弟三家人住在一起,有200头牦牛,200只羊。他们的房子是定居的土房,房边有一个巨大的经幡。


每次来都带黄河源的老照片

黄河源一家

黄河源-妈妈和孩子


黄河源黄色的经幡

2011年,我们见到这户人家时,他们正挂起黄色情经幡,为一个年仅一岁因感冒没有及时治疗就失去了生命的孩子祈祷,现在经幡已经不是黄色的了。队员们大多都是第一次来,都忙活着翻着汪永晨这些年拍的照片对比这家人,尤其是孩子们的变化。2012年,我们来时,得知这里小男孩因为黄河源第一小学撤点并校,学校搬到乡里太远了而从此告别学校。2015年,已经放牧2年的他,突然变成了一个成熟率真的小伙子,脸上也多了不少高原风的痕迹。

我们正准备向目的地黄河源驶去,探路车并没有开动,取而代之的是汪永晨,赵连石和领队何勇在车下激烈地争论。原来,从这里到黄河源需要经过一片大沼泽,由于下雨河水挡住了去路,连四驱越野都很难开的进去。眼看着5点多,太阳一点一点的落下,汪永晨坚定的说到:“黄河源是每年“黄河十年行” 必须膜拜的圣地,就是有再多的困难,都必须前往。想去的人跟我走,不去的人在牧民家休息!” 就这样,绿家园一行5人,不顾众人的阻拦,跳过小河沟,向一望无垠的沼泽地走去。

走了没有多一会儿汪永晨指着远处高山上的一排经塔说:“看,黄河源就在这座山下”,不过这一走,让同行的乌鸦和孙琳明白了什么叫看山累死马,原定来回一个小时的3公里路程,走了将近2个小时还感觉离山脚下遥遥无期,太阳渐渐落下,而远处的乌云和雷声又让这五个人感到无比的忐忑与不安。由于走时匆忙,我们居然没有带水,食物和夜间需要的手电。越往里走,就心里就越没底,因为大家知道,徒步无人区出过事儿的,都是因没有及时放弃而造成的。而面对汪永晨对黄河的这份难以理解的情感和她坚毅和坚韧的性情,此情此景,谁又能忍心劝她往回走呢?同行的乌鸦对孙琳盘算:“一个人不行了,我就背回去,万一是两个人,你看那边有一个房子,貌似还有歌声,你就带大家去那里避难,我想办法去找救援。” 这时,我们突然看见了跟我们同行藏族姑娘手里的高频手台,黄河人家里的那个小伙子也跟了上来,这让我们冥冥之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淳朴的藏族人不负众望的带来了好消息。原来一直极力阻拦汪永晨的杭州企业家夏抒在我们出发后就开始联络当地的牧民准备营救,通过牧民找到了一辆越野皮卡直接开车过来救援了,遇到我们时,刚刚好我们走到黄河源,谢天谢地,这肯定是黄河母亲在保佑我们!

一块汉藏双语“黄河源头”的石碑孤单的矗立在众人面前,在路上,每个人都会对黄河源头有着美好的憧憬和自己的想象,而真正走近她时,想象还是被现实所击碎。我们的母亲河源头,已经变成了全长不足10米的“小水沟”,水沟外旁是不太应景儿的绿色栅栏,此时此刻,这让我想起了爬山涉水这15天的经历:东营被污染的黄河水;被水坝拦腰截住的下游干流,曾被污染的腾格里;黄土高原内几近干枯的黄河水;这绿色栅栏和小水沟,成为了人类驾驭黄河母亲的缩影,是我们摧残黄河母亲的真实写照。

去黄河源的路上

去黄河源的路上


黄河源的祈祷-敬河

见到黄河源,汪永晨,关注艾滋病的社会学家刘倩女士,包括一行的年轻人孙琳都流泪了,大家并没有在现场过多的表达什么,或许是因为路途的艰辛,或许是因为大家正在母亲的环抱中,或许是因为被这大自然所感动......这也让我想起了《纪事黄河》中的一段描写:有的人,敬畏着她,哽咽着不敢前行;有的人,爱戴着她,坐在她身边哭泣;也有的人,欣赏着她,为之兴奋。

就在我们觉悟会与母亲河源交心交肺时,狂风肆虐,伴随的不是骤雨,而是黄豆粒大的冰雹。我们本想取黄河源水的计划差点没有完成。突然,好像老天爷知道我们想做的事还没有做完,在这极为极端的天气中,好像让冰雹小了些,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黄河十年行领队何勇跪在地上,往瓶子里打下了珍贵的黄河水;5年来一直伴随我们前往的藏族女人温措,用指尖沾水划过天际,以独有的方式为母亲河祈祷;乌鸦也尽力用照片和影像方式,记录着黄河源的变化。


绿家园志愿者--取黄河源头水


“黄河十年行”在黄河源

就在我们将要被刺骨的狂风和冰雹穿透,决定回程时,藏族女人拔下了自己身上的玉镯子,戴在了汪永晨的手上,翻译解释到:这个镯子是从母亲那传下来,也已经伴随她几十年了......同行的孙琳也激动的惊呼:“这次汪老师把她在60岁生日上,哥哥送的玉镯子天天赶写稿子,竟落在了路上旅馆,现在又得到了一个藏族人同样的礼物馈赠,这一切都是注定的,这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看着这两个年过花甲的黄河人在风中相拥而泣,周围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挥别

回程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伴随着乌云和远处的晚霞,颠簸中队员们才意识到从起点到黄河源的路程真的很远。汪永晨孩子般的笑容真是让人觉得又可爱,又可气 “我就知道他们不会不救我们的” 听着老顽童的自嘲自讽,队员们的心情也渐渐舒畅和放松,这一趟,值了!


挤奶


暴风雪来的黄河源


黄河源下冰雹

与大部队回合后,我们返回到黄河源小学,这一路也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冰雹,大雪,陷车,都让我们赶上了。抵达餐厅后才知道同行的高粱花和夏抒的行李在陷车时不幸遗失,乡人大主席派人马又折回去寻找失物.....值得回味的一天,索性都是有惊无险。


今晚,我们借宿黄河源第一小学,明天我们将与黄河源小学的师生们深入交流,并把从北京带来的几百本图书和友情募捐捐赠给这里可爱的藏族孩子们,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