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小传(18)——安慰

 cat1208 2015-09-12
第十八章:安慰

安慰剂效果是当病人参与治疗、服用药物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影响,通常会导致症状减轻,尤其是在减轻疼痛和其他症状上,这种心理反应会导致身体出现化学反应,因而在短期内产生效果,这种效果和治疗方法与药物是相互无关的,也就是说不是疗法或药物造成的,而是接受治疗和服药这种形式而造成的,甚至有些病人去医生那里一趟,不做任何治疗也能改善其症状。

安慰剂效果是意念与身体关联的有力证明,这种东西自古就被人类发现,传统医学中大多数东西就是在借助安慰剂效果,因为安慰剂效果可能会高到三分之一,所谓信则灵,之所以传统医学时灵时不灵,其解释正是安慰剂效果。一旦出现了瘟疫,谁也没招,就是因为对于传染病不存在安慰剂效果。现在的替代疗法中安慰剂效果的成分很大,包括针灸。

一听到说传统医学是安慰剂效果,有不少人急眼了。其实现代医学对安慰剂效果的态度是很正面的,很多情况下医生给病人开药就是在施行安慰剂效果,药并不管用,但其效果往往不错。当然这样一来也导致药物滥用,中国的抗生素滥用、点滴等其实走的就是安慰剂效果之途,但是医生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假戏真做了,后果相当严重。

有人说了,能治好就成,管什么安慰剂不安慰剂的?问题是安慰剂效果也有相反的时候,导致有些人症状更严重。从医学的角度,非常必要搞清楚一个疗法或者药物是否真有效,如果有效,就可以进行标准化了,如果只是安慰剂效果,就用不着这么费劲了。具体到针灸上,如果真的是安慰剂效果,干嘛扎那么多地方那么多针?完全可以按针麻的最高境界,在耳朵上扎一针就成了。

上一节讲到针刺对于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这是针刺研究的重点,也就是针刺镇痛研究。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有好几百个,效果最好的是中国和俄国做的,这两个国家在科研上有非常不严谨的历史,结果都不可信。2007年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无效,2009年另外一项严格试验则表明有效,但依然无法排除安慰剂效果。最近的一些报道也一样,关键是无法排除用针造成的安慰剂效果。

德国是将针灸作为医疗保险的内容之一,因此针刺用得比其他西方国家广泛,前两年德国的医疗保险公司认真总结了针刺对慢性疼痛的镇痛效果,结果和上一节杜克大学的结果一样,针刺和针刺对照组的效果都不错,好于止痛药。由于针刺的副作用要比止痛药少多了,德国医疗保险公司决定继续支付针刺费用。

总结一下这些临床试验,看来针刺在头颈部和背部慢性疼痛的镇痛上还是有不错的效果的,不管是不是安慰剂效果。从另一个角度上看,针刺要比药片更能激发出安慰剂效果,也是个不错的治疗方法。

但是,用针刺镇痛一定要意识到局限性,只应用在慢性疼痛上,首先要排除其他因素,比如心脏病也有背疼的可能,这种情况只扎针就误事了。只有那些确实没有其他问题的慢性疼痛,才考虑针刺。换句话说,要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将针刺作为最后的手段。

此外,安慰剂效果不是真正的治疗,而是暂时性地改善症状,时间一长还是那样。就拿颈背痛来说,原因是和生活习惯有关,不改善生活习惯,是不可能真正好转的,国外的医生通常会建议病人改善生活习惯。

镇痛的心理成分很大,比如给病人吃止痛药,药片体积大的镇痛效果要好于药片体积小,此外还有记忆的影响,止痛药用在老年痴呆病人身上要加量,因为他们对以前吃药镇痛的事彻底想不起来了。针灸师们在这一点上千万要注意,扎针前了解一下病人是不是老年痴呆了,免得砸了牌子。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