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防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

 qyphhh 2015-09-13

预防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


http://health.sohu.com/20150903/n420375135.shtml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动脉内膜切除术就已在西方世界得以广泛普及,其明显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得到了世人的公认。

  

  它是医生用灵巧的双手采用外科的方法,将颅外段狭窄的血管临时阻断,切开血管,剔除增厚的不光滑的内膜,再将血管缝合,目的是使已经狭窄的血管重新变得光滑和通畅,恢复足够的血流,消除脑血栓产生的来源。对已经发生脑卒中的病人,动脉内膜切除的目的不是改善已有的功能障碍,而是防止再次卒中。

  

  近年来,尽管出现了血管内成型(包括支架植入)的新技术,但因只能达到扩张动脉的目的,所以无法切除内膜斑块,消除栓子的来源。因此,内膜切除术的地位并未受到动摇。

  

  半个多世纪以来,动脉内膜切除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方法日臻完善,已成为当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这种手术在国内开展较晚,病例也较少,只有少数几家医院能做这种手术。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东方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变主要在颅内,所以产生目前的现状。事实上,国内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尤其是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并未做过系统、必要,甚至是起码的检查。一旦发病,最多做个脑CT扫描,除外脑出血,便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给予扩血管、溶栓治疗。至于究竟是否血栓形成,病变部位究竟是在颅内还是颅外,很少有人深入研究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缺少依据,难免偏颇。所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神经外科有识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纷纷呼吁积极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了多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较为复杂的椎动脉内膜切除术,颈-椎动脉一期同时内膜切除术,均获得了极佳的效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一例椎动脉狭窄的患者术前整天头晕目眩,甚至不能正常行走。手术后,自己感觉心也明了,眼也亮了,还能一路小跑了。难怪他深有感触地说:“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枯木又逢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