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习作

 江山携手 2015-09-13
这样习作
湖北省枝江市实验中学 肖发新

每每读了学生的作文后就在想:一篇篇习作中为什么看不到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学习生活的真情实感。所看到的是一些面孔一样,模样一样且与他们未曾涉世、经历过的人和事。说的不是实感,吐的不是真情。是不是命题习作的因果所致?是不是学生忽视了对身边的学习生活的有心观察呢?

 

于是,我就想:依据新课标写作“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觉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的要求,让学生在同一个情景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捕捉,看看学生能否多角度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

 

由此,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像往日一样,我挟着课本和备课本走进三(4)班教室。上了讲台,喊了一位学生上台来,并在这个学生的耳边做了一个好像说了些什么似的动作,就让这位学生回到了坐位上。

 

接着,我就说:同学们!这节课是观察习作课。观察什么呢?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所发生的事。(有生说:您在胡串耳边说了话的)好,是有心人。那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刚才进教室的全过程,在20分钟内“独立”完成一则短文,完成之后,请自荐上台交流自己的习作。交流的同时也请同学们洗耳恭听并以“听了同学的习作,我觉得……,我感觉……,我发现……”的句式准备点评。

 

……

 

生交流1

 

老师迈着平和的步伐,神采飞扬地走进教室。

 

“胡串,你来!”老师温和地叫道。

 

胡串蹒跚地走到讲台上。老师把嘴轻轻地移了上去,左手紧贴胡串耳朵后根微微说到:“今天几号?”(杨磊《今天几号》)

 

生评:听了同学的习作,我觉得短文通过揣测而拟题,合符情理。因为我们只看到老师说话的动作。我发现“温和”这个词写出了老师对学生的那份亲切。“蹒跚”这个词写出了这个同学的漫不经心的动作,与平日习惯相符。“神采飞扬”这个词描写出了老师很高兴地样子。师评:我感觉“老师把嘴轻轻地移了上去,左手紧贴胡串耳朵后根微微说到”这句话的前句与后句之间语意上欠关联,能否帮忙改改呢?生:可改为:“老师用左手摭住自己的嘴紧贴胡串耳朵后根微微说到”师评:语意没变,改得好。

 

生交流2

 

老师和往常一样,轻轻地推开门,面无表情地走进教室,爬上讲台。

 

“胡串,过来!”我寻声望去,心想胡串怎么了,又犯什么错了。

 

只见老师把嘴贴近胡串的耳旁,而胡串露出了疑惑的眼神。

 

到底发生了什么?老师跟胡串说什么?同学们也纷纷猜测起来。(滕竞争《疑惑》)

 

生评:听了同学的习作,我感觉这则短文《疑惑》疑得合情合理,因为这位同学平常毛病多。每当老师喊到他的名字,我们就有他“又犯什么错”的一种感觉。我发现从“面无表情”这句描写中也能看出又像出了什么事啦。师评:同学们!我又发现“老师……爬上讲台。”这句中的“爬”字太吓人了。老师没有腿了吗?(生哄堂大笑)哪位同学能改换一个词?生:“跃”。师评:可以。比用“爬”字要好一些。

 

生交流3

 

教师推门而入,脸上浮现的不是以往的那些疲惫,不是以往的那脸严肃,更不是以往那种忧心忡忡的神情,而是嘴角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可望而不可及、捉摸不透的微笑。是什么让老师这样“焕然一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不禁给我们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老师走上讲台,双手重叠放在胸前,他仍是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面容。等待着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句话。

 

不料,他却喊胡串上讲台。然后俯在胡串肩膀上讲悄悄话。

 

是什么呢?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诧异,更神秘。或许,生活中就因为有了神秘才精彩吧。(刘兰《瞬间》)

 

生评:听了同学的习作,我发现《瞬间》中,用“不是”“不是”“更不是”“而是”先抑后扬的句式对老师的神情进行了比较细腻地描写,有真实感。师评:我觉得“俯在胡串肩膀上讲悄悄话”这句需要改一改。生:把“肩膀”换成“耳边”恰当些。师评:如果保留“肩膀”这个词呢?生:那就加上“贴在耳边”这几个字。师评:好。这样一改句意就更完整了。

 

生交流4

 

老师急促走进教室。

 

“胡串,你过来一下。”此时,教室寂静得掉根针都听得见。

 

胡串“呼”的一声窜上讲台。老师在他耳边低声细雨地说了一番让我们听不见的悄悄话。教室立即喧哗起来,同学三言两语道:“说什么呢?找他干啥?”

 

真出乎我意料之外,我还以为老师会大发雷霆呢。(王倩《悄悄话》)

 

生评:听了同学的习作,我发现“掉根针都听得见”这句比喻,写出了此时此刻场面寂静的程度。“呼”字写出了走的有声。“窜”字写出了歪歪倒倒走的姿态。师评:“呼”字还风速的感觉。

 

师总评:真棒!观察细致,描写得有条又有理、有声有色;听得专心,点评得精彩又专业,客观公正。老师也发现同学们的这次习作真正发挥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多角度地观察,多角度地揣测,多角度地表达独特地体验,入情入理,字里行间闪烁着师生不同角度下的形象。借此机会,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之源,创作之本。

 

这样习作课结束了,但这次观察而习作的情景至今老是萦绕于脑海,有抹不去的快感。回想以往,老师把题目板书在黑板上,搞点“下水文”引路或者是提示,学生便开始动笔写。结果,形式吊板,内容单一,思维拘束,看不到学生独特地体验之文。虽然每篇周而复始地进行眉批、旁批、尾批,但没有留下记忆。当然,从上述习作中还发现不少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语言表达方面,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问题一一评改是不大可能的,还有待于平时“疹治”。尽管如此,这次习作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了一次加强,观察能力得到了一次培养,思维得到了一次拓宽,尝到了一次独立习作的轻松感。学生的交流,获得了自我表现;学生的点评,口语得到了培养。习作目的达到了。我也从中感悟到,在学好“文本”这个“例子”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多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抒写生活,表达独特的真情实感。相信学生的习作素养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