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冬养阴常用中药

 寂寞在繁衍 2015-09-13

《内经》上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秋冬之时,由于万物收藏,人应顺其自然,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抗病延年。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指出:“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盛之病也”。所以,“秋冬养阴”对维护人体健康相当重要。“秋冬养阴”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食疗养阴法、节房事养阴法、静息锻炼养阴法以及中药内服养阴法等,下面主要介绍常用养阴中药。

麦冬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能,多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病症。

南沙参  南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功能养阴清肺、化痰益气,多用于治疗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烦热口干等病症。

西洋参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阴亏导致的内热、咳喘痰血、心烦、神疲乏力、口燥咽干等病症。另外,西洋参也有一定的调节血糖的作用。

百合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功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多用于治疗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神情恍惚等病症。

生地黄  生地黄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潮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病症。

玄参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等病症。

天冬门  天冬门味甘、苦,性大寒,入肺、肾经,具有润肺止咳、养阴生津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肺阴受损导致的燥咳、咯血等症。

石斛  石斛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养胃、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胃阴不足等导致的口干燥渴等症。

玉竹  玉竹味甘,性平,入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炽盛,津伤口渴,消谷易饥等症。

羊乳根  羊乳根味甘,性平,入肺经,具有养阴润肺,祛痰排脓、清热解毒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肺阴不足导致的咳嗽等症。

枸骨叶  枸骨叶味微苦,性凉,入肺、肾经,功能养阴清热,补益肝肾,常用于治疗肺肾阴虚导致的咳嗽咯血、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痛等症。

楮实子  楮实子味甘,性寒,入脾、肾经,功能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常用于治疗腰膝酸软、阳痿、头晕眼花以及水肿等症。

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遗精、腰膝酸痛、头晕目眩等症。

女贞子  女贞子味甘、苦,性平,入肝、肾经,功能补肾滋阴、养肝明目,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头发早白等症。

旱莲草  旱莲草味甘、酸,性寒,入肝、肾经,功能养阴益肾、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所指的头晕目眩、头发早白等症,也可治疗阴虚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症候,如咯血、吐血、尿血、便血以及崩漏等。

龟甲  龟甲味咸、干,性平,入肾、心、肝经,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的功能,多用于治疗肾阴不足所指的骨蒸潮热、夜间盗汗,或阴虚阳亢以及热病伤阴、阴虚风动等症。腰脚痿弱、筋骨不健、幼儿囟门不合以及血热所致崩漏等症亦可应用。

鳖甲  鳖甲味咸,性平,入肝、脾、肾经,功能滋阴潜阳、散结消痞,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所致的潮热盗汗,或阴虚阳亢、热病伤阴、阴虚风动等症。久疟、疟母、胸肋作痛及月经不通,症瘕积聚等症亦可应用。

具体运用的时候还需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基础病症等作出相应的选择,建议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运用,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