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胃膏

 布衣传人 2015-09-13


补胃膏

 

【处方】 良姜(微炮)1两,肉桂(刮去皮)1两,肉豆蔻半两,干漆烧存性)半两,乌梅肉(炒干)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有虫,心腹痛甚,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粒,乳食前米饮化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医方妙选》

《千金》卷十六:补胃汤

【别名】 补胃煮散

【处方】 防风2两,柏子仁2两,细辛2两,桂心2两,橘皮2两,芎3两,吴茱萸3两,人参3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 胃中虚寒,腹痛肠鸣,面目浮肿,少气口苦,身无光泽,失眠,恶寒。

【用法用量】 补胃煮散(《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摘录】 《千金》卷十六

《寿世保元》卷二:补胃汤

【处方】 黄耆(蜜炒)2钱,人参5分,甘草(炙)2钱,当归5分,神曲(炒)7分,柴胡3分,升麻2分,苍术(米泔浸)1钱,青皮(去瓤)5分,黄柏(酒炒)3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沉,怠于动作,嗜卧无力。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二

《明医指掌》卷八:补胃汤

【处方】 黄耆汤减黄耆、陈皮1半,加酒柏1两。

【功能主治】 养阳。主浑身及手足麻木不仁,两目紧急羞明,视物无力,久服凉药过多,目转昏者。

【摘录】 《明医指掌》卷八

《证因方论集要》卷二引黄锦芳方:补胃汤

【处方】 山药(炒)、扁豆(炒)、甘草(炙)、饴糖。

【功能主治】 除中。

【各家论述】 胃阴空虚,仲景谓其胃虚本不能食,反能食者,为除中,此即中气将除之谓。若复进用苦寒,则胃已虚而成莫治之症。此方重进山药、扁豆,能养胃阴;炙草、饴糖能复脾阳,但用稼穑作甘之旨,如是则中气健矣。

【摘录】 《证因方论集要》卷二引黄锦芳方


《脉因证治》卷上:补胃丸

【处方】 四君子汤加芍(炒)、升麻

【功能主治】 气虚下溜泄泻。

【摘录】 《脉因证治》卷上

《魏氏家藏方》卷五:补胃丸

【处方】 肉豆蔻(面裹,煨)1两,梓朴(去皮,姜制,炙)1两,缩砂仁(焙)1两,白术(炒)1两,乳香(别研)1两,人参(去芦)1两,丁香(不见火)1两,干姜(炮,洗)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胡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以北枣8两,用生姜自然汁煮,去皮核,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脾胃,进饮食,去宿寒。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补胃丸

【处方】 桔梗(炒)1两半,吴茱萸(炒)1两半,白术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人参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干姜(炮裂)1两,甘草(炙,锉)1两,麦糵(炒)1两,陈曲(炒)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除冷下气。主虚劳脾胃虚冷,气满不能食,虽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米饮亦得,日2夜1。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补胃瑶台雪方

 

【处方】 莲肉20两(去心),土白术10两(麸炒,去麸用),陈皮2两,苡仁8两,白茯苓2两,芡实10两,山药8两,砂仁1两,川椒1两5钱(炒去汗,为末)。

【制法】 上同和,加白糖2斤和匀。

【功能主治】 开胃,进饮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早晨白滚汤调下。

【摘录】 《遵生八笺》卷十七


补胃饮

 

【处方】 茯苓4两,人参3两,橘皮2两,生姜3两,薤白(切)1升,豉5合(绵裹),糯米2合。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胃气虚热,不能食,兼渴引饮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6次温服,中间任食,1日令尽。

【注意】 忌酢物。

【摘录】 《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


补胃燥痰汤

 

【处方】 白术2钱,苍术1钱半,陈皮1钱半,半夏1钱半,南星1钱半,茯苓1钱半,木香1钱,藿香7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 阴痫,服凉药太过,损伤脾胃。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甚者,加附子5分。

【摘录】 《赤水玄珠》卷十四

赖布衣传人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