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道(七中),那静柔的真毅时光!

 yolandalouie 2015-09-14

真光猪,岭南牛,培正马骝头,培道女子温柔柔” 这是一首童谣的前半句。里面讲的“培道”,就是当年广州东山著名的教会女子学校“广州私立培道女子中学”,即今日的广州市第七中学(数字为文革时期的产物)。由于当年来这里就读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华侨、富商、国民政府官员、宗教家庭的子女,出身文化家庭,素有修养,因此大多是“温柔柔”的女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所“温柔时光的学校”:

现在的校徽(校训为“爱诚真毅”;当年是“爱诚贞毅”)

1888年美国南方浸信会女传道会第一届联会,以中国妇女绝少入学机会,也没有途径认识基督,于是派遣容懿美女士(Miss Emma Young )在五仙门创设培道女子学校1889增设妇女班及盲女班,入学的大概七十多人。后来容懿美女士回美,由纪好弼女士(MTD R.H.GRAES)接任校长。课程以《四书》,《五经》及《圣经》为主,课余教以麻布抽纱,刺绣及编织等工艺。

五仙门的培道中学旧照(长堤一带)

1906年因人数增加,就在东山牧鹅塘买地,由澳大利亚建筑师 亚瑟·威廉·帕内 设计新校址的校舍。1907年,东山校舍落成,迁入上课。

亚瑟·威廉·帕内是一名非常著名的建筑师,他在广州设计的建筑有:瑞记洋行、礼和洋行、的近洋行、花旗银行,东亚洋行、时昌洋行、沙面广州俱乐、士敏土厂(即孙中山大元帅府)、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部分、广九车站、五仙门发电厂等许多建筑。这个伟大的设计师,一百年来几乎不为人所知。

亚瑟·威廉·帕内 (右)

早期培道女子中学的校门



培道女子中学所在


培道女子中学校舍兴建时的照片,校内有一个水塘(牧鹅塘)

(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 )


今日的七中大操场就是当年的牧鹅塘

即将完工的培道建筑群

(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 )

已经完工的培道建筑群,可惜这批建筑今日可能一座都没有保存下来

(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 )

培道女子中学的其中一座建筑

(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 )

1909年,由于人数激增妇女班、盲女班迁出,分别迁到 培贤学校 基督教培贤女子神学院)(曾为育才小学 今七中初中部)暮光瞽目学校(今东方红幼儿园)

今日的七中初中部,原来是当年培道分出去的妇女班培贤学校,可谓百年之后又回到原点

今日的东方红幼儿园为当年培道中学分出去的盲女班暮光瞽目学校旧址

1913年开办蒙学师范班,首次举办学生毕业典礼。1916年,将蒙学班上课的棚厂改建为耶德逊堂美南方浸信会为纪念往非洲布道的耶德逊牧师命名,本为二层建筑,1929年加建第三层。曾作为高小、初小课室、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后拆除,成为今日的教学楼。


培道蒙学(今日培正小学的始源)

耶德逊堂旧貌


耶德逊堂旁的水池

耶德逊堂也是一代七中人的回忆,不过,里面流传了许多传说,你又听过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耶德逊堂拆除,建今日的教学楼

原有蒙学,则因为人数激增,迁至新建的美丽金堂(培正小学内,现已拆)。当年培道蒙学办学理念的完善是全市之冠(可能有些朋友会问什么叫做“蒙学”?其实“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东山培正小学的美丽金堂当年就是培道蒙学所在


现在的美丽金堂已拆,并重建为培正小学低年级教室与教师宿舍

1919年,将蒙学班归并培正中学附小,即为今日培正小学前身。母校专办女子教育(设中学、师范、小学、幼儿园),正式命名广州培道女子中学

可见,今日的培正小学其实是源于培道(七中)


当年培道女子中学的校门(今寺贝通津、烟墩路交界位)那油纸伞时代的感觉

1921年第一任华人校长唐炳荣先生就职。同年第一届旧制中学毕业典礼举行,毕业生人数仅六人。当时广东省举行第八届运动会,校队荣获排球冠军,领得“果然夺得锦标归”的绣字奖旗。1922年因学生人数增加,遂将耶德逊堂加建第三层,另增建木屋一座于第一宿舍之东南角,作为饭堂。创建女童军。1923年高、初级小学,归培正接办,称为培正女校,幼儿园改名为培灵幼儿园(即今日的烟墩路幼儿园),独立办理,母校则专办中学及初级师范。同年校董会改组,以前由六名美籍人组成,现改为华人与美籍人士各占三席。1924年中学改为三.三制,即初、高中各三年。所设课程既有国文、英文、历史、地理、物力、化学、数学、图画、音乐、体育等。1926年本校世界语学会成立,部分学生课余参加学习。初师第一届毕业。1927年组织校务执行部集体领导学校工作。

培道的校歌,你能看得出当年的校训是什么吗?试唱一下~~



当年的校门可以看得到耶德逊

庭院感觉的培道

培道女子中学的校内活动

培道女子中学校运会

培道女子中学学生校内活动


培道中学师生合照

1928年由学校当局、校友及在学学生发起筹建四十周年纪念堂一座,募捐集资达四万元,于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举行奠基礼。

1929年四十周年纪念堂中座落成,一、二层为课室及办公室,三楼为礼堂。是年九月开学,学生人数已达五百多人,将耶德逊堂改为学生宿舍,楼下则作为学生饭堂。这年新制高中毕业生17年。1930年校董会聘陈元素女士为校长。当年由卢连夫人往美募捐得二万余元,校友及在校学生募捐万余元兴建四十周年纪念堂两掖(“掖”:解为旁的建筑)。1932年3月15日,培道女中被教育局批准立案,从此纯由中国人办理。当年四十周年纪念堂两掖落成。

四十周年纪念堂 今日依旧保存原貌

四十周年纪念堂面向烟墩路立面今昔

四十周年纪念堂面向校内立面今昔

至今四十周年纪念堂还保存好当年的奠基石


今日的传达室,当年也是捐建的

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广州屡遭日机空袭,培道迁出广州。1945年8月12日,日寇无条件投降。培道女中筹备迁回广州东山原址复课。1946年2月18日,在东山校本部行开学礼。

1953年9月,培道女中改为公校,称“广州市第二女子中学”。广州培正中学改为公校,称“广州市第七中学”。其后,与周边小学、中学分分合合,最后,现址 由“培道”变成“七中”。

培道七中百年校门的变迁(可能由于风水关系,与培正一样转角位置的正门已经不开了)

民国时期的培道学生毕业证书

1948年的培道手绘地图,上面是拟建的60周年纪念堂。

其实,当年的培道中学的建筑也是挺多的,后来校园改造拆了不少。

90年代中期的拆除的红楼

今天重建成为科学馆

幸运的是今日还有40周年纪念堂、它的一掖(今传达室)与 小红楼(校史博物馆)当年的疗养楼、校工厂、职工宿舍的存在。

今日的小红楼校史博物馆,很美!

小红楼今昔对比

校史博物馆里面摆满了奖杯,还有许多老照片与当年学校的物品陈列

大家还记得下面两座建筑吗?一座是科学馆,一座是教学楼。今日都不存在了,成为了一代七中学子的记忆。

让人难忘的科学馆,里面解剖青蛙、鱼;阶梯室看电影;物理室做实验

这一座经典的教学楼,今日已经拆了,重建为“高三楼”。著名歌手 张敬轩 90年代中期曾在这里上过课呢!

著名歌手张敬轩经常作为校友,在校庆之时回到母校献唱


培道,从1888年开始,至今一百多年了。这百年光景里,有一份岁月的柔美,也有一份力量的真毅。从“贞”到“真”,从纯女校到混合学校,从教会办学到政府办学......一路走来,一路精彩。历史,口碑,情结,已经成为这里的品牌,慕名来至的学子比比皆是。只是,每次看到“七中(培道)”又或是“培道(七中)”的转换之时,仿佛有所不太完美之感。建议延续历史脉络,复名:培道中学。一脉相承,古老学风柔美更绵长!

无论如何,培道“静柔的时光”,带着百年的华丽的历史,从遥远的过去走来。记得这里的一位老师讲过“中学的时光,是人生最难忘的”。是的,作为学子,或曾经的学子,在不同的时空与这里的“红楼”相遇,又离去。但无论身在何处,那静夜如水之际,总会想起在这里的光阴,闻到那一阵陈陈的木味,心回校园。你是这样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