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宾诺莎与小女孩 | 书架

 汉青的马甲 2015-09-14



2000年左右,我从朋友老杨的书架上,无意中发现了荷兰的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所著的《神、人及其幸福简论》,从此相见恨晚,并将他视为自己的哲学启蒙老师。


《神、人及其幸福简论》开启了斯宾诺莎哲学论述的旅程。因为他哲学的全部目的在于“最高的幸福”,即“一经发现和获得之后,我便可以连续地永远享受无上的快乐”。


那时的我,蜗居于西安的杨家村,醉心于“无常”处境中“自由”的所谓思考,读《坛经》,也读《梅花易数》,自从遇到斯宾诺莎,便顺其自然地一并思考下去。


有时,黄昏,读书累了,我便穿过杨家村胡同两边小商家的灯火,散步到一个小广场上,找个空地坐下来,静静地想。有一天,我如往常一样,找了个台阶坐下。在黄昏的微风中,旁边的人们不紧不慢地行走、语调缓和地闲聊。


我热爱这种生活的气息。这时,两个妇人和一个小女孩进入我的视线。小女孩一头细卷发,小圆脸蛋,不到两岁的样子,像一个洋娃娃。两个妇人一边用柔和的目光看着小女孩,一边聊天。




从她们谈话中得知,小女孩没有学过步,在她七个月的时候,把她放到地上,竟然自己开始挪步儿,能稳稳地走路了。我想,她该是一个格外聪颖的小孩儿。这使我越发注意她。


那天有些微风,一个废弃的饮料瓶滚到了小女孩的脚下。只见小女孩用脚尖儿碰了碰饮料瓶,瓶子便顺势又滚跑了。小女孩脸上绽出笑容,她追上去,又碰了碰,乐此不疲。


我对这个观察感到有些兴奋。饮料瓶是圆的,正是因为它的“圆”,才能够更为“自由”地运动。而小女孩,天性中便有对“自由”事物的兴趣。这时,黄昏里沾染些夜色,我继而又确认,所谓的“圆满”,如果用几何学来形容的话,一个最圆的圆球的形成,是需要有一个圆心来作为基准的。但是,这个圆心,并不体现在圆球的物质表面,它是“虚”的。也正是这样的推论,我肯定了人精神的无尚价值。


夜色渐渐浓了,两个妇人和小女孩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我抬头看着夜空,满怀深情,犹如凝望到上帝的脸庞。


时隔多年,我一直感谢斯宾诺莎和小广场的小女孩:斯宾诺莎的这本书给予了我基本的哲学训练,而洋娃娃一样的小女孩,让我坚信,我天性中对“自由”向往的火焰,不会熄灭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