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长治本土地名的由来——潞城(七)

 大海810 2015-09-14



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一块风景怡人、历史悠久、富有灵性的土地。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做出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应该充分地了解这块土地,了解养育我们的上党大地曾经怎样地辉煌过。我们将每天向大家介绍长治本土地名的由来,从中可见一斑。

潞城市




潞城市地处长治市东北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东北边缘,位于东经112°59'36''~113°25'40'',北纬 36°14'00''~36°29'30''之间。共辖 4镇、3乡、2个办事处、191个村民委员会、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是长治地区唯一的县级市。


远在商、周两代就有微子国与潞子国之称。秦置潞县,属上党郡, 县城设于今辛安泉镇古城村。


潞城市西北与襄垣县以山为界,东北与黎城县隔河相望,东南与平顺县谷岭交错,西南与长治市郊区接壤,县境轮廓呈不规则四边形状。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 ,适宜于玉米、小麦、谷子等农作物生长和农、林、牧业全面发展。花椒、核桃、柿子、枣,俗称潞城四大宝。


潞城是北方少有的富水区,辛安泉是华北第二大泉,清泉漫布,水势喷涌,泉域一带,人称北国小江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万泉河竹伐漂流是游客的最佳去处,特别是泉域一带绿树成荫风景优美,且文物古迹众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唐宋时期的宝塔寺庙、八路军总部帅堂遗风、神头战役纪念碑、微子文化 、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濡相融,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奇丽画卷,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微子镇

辛安泉镇位于潞城市东北23公里,总人口14100人,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32109亩,其中,水浇地10028亩,位于东经36度27分,北纬度113度18分,镇政府设在石梁村。下辖石梁、续村、南马、安乐、常村、上村、申家山、曹庄、续村岭 、井峪、南马庄、西坡底、五里坡、西流北、西流南、南流、潞河、涧口、斜底、古城、茶棚21个村民委员会。

境内以浊漳河为界西高东低,群山围绕,为土石山区。海拔680---1242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80——184天。浊漳河从南马入境流向东南。绵延20公里的华北第二大泉岩溶性泉群——辛安泉就出露于南流村,素有上党小江南之美誉。该镇东接甘林线,207 、309国道、长邯铁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3642元。

辛安泉镇人文景观颇丰。古城村是周代潞子国的诒所,东晋潞川之战就发生在浊漳河畔的潞河村,婴儿墓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流南村的“西流晚渡”为潞城古八景之一。石梁飞虹是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三桥并架的独特景观。



上村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6分,纬度113度18分,3个村民小组。面积1.971平方公里,人口679人。该村较石梁地势高,便取名为上村。1949年至1954年归第三区管辖;1954年至1957年归潞城镇人民政府管辖;1958年至1961年归黎城县管辖;1961年7月至1983年归石梁公社管辖;1984年至2000年归石梁乡管辖;2000年底撤并乡镇归辛安泉镇管辖。


常村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6分,纬度113度19分,3个村民小组. 面积4.777平方公里,人口645人。该村从北到南较长,便以长的同音字取名常村。


茶棚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4分,纬度113度20分,2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面积1.87平方公里,人口138人。相传古代此 地是人行车马的要道,只有卖茶水的店棚,无村落,后来有人定居此地,起名茶棚。


背后村

该村在主村茶棚的背后,古叫背后村。


丰节井村

相传过去有人在此山岭打了一个石井,打到半截,从井里发现朱砂,后听说朱砂被人盗走,便停止打井。后来有人在此落户,便取村名丰节井。


杨树底村

古时,此地有棵大杨树,后来有人在此落户,便取名杨树底村。


古城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5分,纬度113度21分,4个村民小组,面积3.05平方公里,人口617人。古城村形成于西周,经过东周、春秋战国已成为一个都城,各种作坊加工已有规模,人们使用沙锅片作饭已经形成,夯土城墙根基现明显尚存。 1949年至1954年归第三区管辖;1954年至1957年归潞城镇人民政府管辖;1958年至1961年归黎城县管辖;1961年七 月至1983年归西流公社管辖;1984年至2000年归西流乡管辖;2000年底撤并乡镇归辛安泉镇管辖。古城村经过1958年的农田改造,整治河道,加厚活土层,现已有近肥田千亩,并且土壤湿度大,适宜种各种农作物。


涧口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5分,纬度113度21分,3个村民小组。面积2.077平方公里,人口528人。该村西南有一时令河,村庄坐落在河口,因而得名涧口村 。


西流北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4分,纬度113度22分,3个村民小组。面积4.02平方公里,人口712人。西流原名晚渡村,后因村位于浊漳河西岸,改名为西流, 为了便于管理,1964年分为两个村,位于村南部的叫西流南村。


西流南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4分,纬度113度22分,4个村民小组。面积7.303平方公里,人口797人。相传古时,漳河流经该村,水深河宽,每日下午有神人临流而过,故名晚渡,又传说村南柏坡有一珍珠山,加上风景诱人,恐南人来盗,故在此立村,根据坐落在浊漳河西岸,而得名西流村。


井峪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6分,纬度113度13分,3个村民小组。面积7.132平方公里,人口257人。该村位于一个山谷,谷里有一眼泉水井,故得名井峪。


曹庄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6分,纬度113度16分,4个村民小组。面积7.564平方公里,人口1149人。该村初是姓曹的立村,故名曹庄村。


五里坡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5分,纬度113度15分,5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面积5.26平方公里,人口560人。驮回峧、红土峧、范家垴。该村原属于曹庄所辖,距曹庄五华里,故得名五里坡。


范家脑村

该村是一个姓范的先在山脑定居,故得名范家脑。


红土茭

该村土壤大部分是红土,故得名红土茭。


驮回茭村

该村地形象牲口驮子一样,故得名驮回茭村。


安乐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7分,纬度113度14分,3个村民小组。面积5.292平方公里,人口317人。该村土地原属南马,南马有一户姓陆的迁往此地立村,人们就称此地为陆村,后来又迁来几户,都盼望过上安乐的生活,便改陆村为安乐村。


南马庄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7分,纬度113度16分,4个村民小组。面积6.72平方公里,人口769人。该村是一个派生的村,故得名南马庄村。


南马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8分,纬度113度17分,4个村民小组。面积6.72平方公里,人口2232人。该村原以姓马的为主,又靠漳河南岸,故称南马村。


西坡底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7分,纬度113度16分,5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村。面积2.691平方公里,人口525人。该村位于西寺岭的坡底,故名西坡底。


神后村

该村位于羊神山后,故得名神后。


石梁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7分,纬度113度18分,3个村民小组。面积3.42平方公里,人口1259人。晋朝荀林父子伐曲梁天潞,后以谐音以讹传讹,定村名为石梁。


潞河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5分,纬度113度21分,4个村民小组。面积3.593平方公里,人口335人。漳河即潞水,因村居漳河旁,故名潞河村。


续村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6分,纬度113度19分,3个村民小组。面积2.88平方公里,人口764人。


续村岭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5分,纬度113度19分,2个村民小组。面积1.724平方公里,人口270人。因该村位于续村后边的山岭上,故取名续村岭。


南流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2分,纬度113度23分,5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面积3.788平方公里,人口502人。该村位于漳河的南岸,故名南流。

南流水资源丰富是山西化肥厂和长治市的供水基地,气候温和地平无霜期为185天,极适宜养藕芽和三文鱼,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有待于开发利用,也是河南红旗渠的水源发源地。


东岭后村

该村在南流村山后,故称岭后。


西岭后村

为了耕种方便,1965年外来移民在此立村,因村座落于沟西山后,故名西岭后。


申家山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5分,纬度113度18分,4个村民小组。面积6.334平方公里,人口236人。该村原是申贾两家在此烧木炭为生,叫申贾山,后来姓申的人增多,贾家绝户,故改为申家山。


斜底村民委员会

经度36度23分,纬度113度21分,2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村。面积1.416平方公里,人口170人。斜底位于本市东部,是著名的神头战役伏兵之处,1953年3月16日 ,八路军在陈庚将军的指挥下,周希汉团长亲自布置伏兵,与凌晨打了 一个大胜仗,消灭日寇1500人,战马500余匹,收缴了多种战利品,补给充实了八路军。

本村盛产柿子,年产柿子30000余斤。


后斜底村

该村与斜底间隔500米,故分前后。







摘自:《长治市地名志》

特别鸣谢:长治市民政局地名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