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安市泉南玉湖檺林庙

 道场所志 2015-09-14


    泉南玉湖檺林庙(简称檺林庙,又称三王府),位于洪濑镇西林村湖尾双凰山之雄凤山,与檺林庙毗邻的有檺林庙行宫、凤山宫。庙宇占地面积1282平方米,水泥埕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檺林庙建筑面积52平方米,行馆建筑面积330平方米。

    檺林庙始建于明万历3年(1578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修,道光三年(1823年)再次重建。民国17年(1928年)新建檺林新行馆,翌年举行竣工典礼。1958年“大跃进”期间,檺林庙神位被迫迁出,庙宇周边古松被砍伐一空,尔后,檺林庙及行馆均被拆毁。1979年9月,发动海内外乡贤、善男信女捐资2万多元,按原址重建檺林行宫,由惠安县崇武镇后洋庄火木等许愿承建。1989年5月,为方便行走,修筑从下洋至三王府田间公路长800米。1991年间,台胞、谯琉村人戴送季偕同夫人郑碧峰回大陆到庙进香,捐资10多万元,重建新檺林行馆,1992年10月落成。后来,马来西亚檺林宫炉下众善男信女,先后捐款建设行馆护龙二层楼。自90年代以来,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及国内的善男信女,先后捐资100多万元资助建设檺林庙、山门,修路、砌石阶、铺埕、建水泥广场、建戏台等。80年代成立檺林庙理事会。2002年6月,檺林庙被列入南安市道教协会会员单位。

    檺林庙左殿祀奉杨元帅(杨耿,即杨六郎),右殿祀奉土地神,主殿祀奉朱佑(汉朝)、邢炳(宋朝)、李良(宋朝)三位忠臣,称为三王府。

    朱王爷,即朱佑,字仲先,讳铭佑,南阳宛(今河南南阳市)人,汉褒忠云台名将,左班丞相,经文纬武,乃东汉时(25~220年)一位功勋卓著的重臣。恭称“代天巡狩”,即每星期一天代皇帝掌管朝政,谓之“七日权君”,匡国安民,政绩辉煌。后人有诗赞曰:“三锡王封万古传,鬲侯伟烈位居先。昔时扶东汉身都胆,今镇南国佛亦仙。战绩雄为迈涧虎,威风吹送满炉烟。丹青记写云台像,语系欣将石上镌。”

    邢王爷,即邢炳,讳炳,字叔明,山东曹州济阴县(今曹县西北)人。宋时图经内阁理学名臣。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擢九经及第。系文武状元出身,学博三故五典,武精六韬三略。忠君爱民,深受朝廷器重。据传太后赐其穿红靴,凡入庙进香朝圣的善男信女,不论是“见刺”(见尸未满七天)或“大小散”(产妇未满月或妇女经期内)均无须畏忌和回避,多方方便香客,为寺庙宫观中少见的现象。相传原泉州古城泉州天檀横匾,泉州人才济济,秀才颇多,无人能确切撰题。后来,邢大人“文笔”一提,一挥而就“九重至尊”,落款邢炳题。言简意赅,轰动全城,人人拍手称绝。后人对邢大人的评价,有诗为证:“理学名臣氏纪邢,公余疏尽圣贤经。才凌宋室书搜酉,祀及兴宫祭享丁。宠眷金鱼曾曳紫,校载竹简亦留青。威风克扫妖魔怪,万载千秋俎豆馨。”

    李王爷,即李良,讳良,字叔章,湖南湘潭人。宋殉节潭州忠烈名臣。宋时辟湖南抚幕官后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擅管军治军,文韬武略,屡建奇勋,并精通地理。元兵攻陷潭州为国殉难捐躯。后人有诗赞叹:“殉节捐躯奇又奇,心铭天日有谁知?忠肝自昔三光耀,义愤如今王邑祠。血染湘潭垂史策,神来福地作耆龟。秋隆王号终推李,庇荫群生岂有涯。”

    杨元帅,即杨景(958~1014年),字延昭,北宋名将。麟州(治今山西神木北)人,杨家将杨业的第六个儿子。年轻时随父出征,常为先锋。后继承父志,镇守边关,英勇善战,兴兵救驾,大破幽州。守边20余年,号令严明,屡破契丹军,呼为杨六郎。后在河北任缘边巡检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等职。并封南北都招讨成国等爵位。57岁时病故于军营,其功载千秋。后人有诗曰:“古称无故杨家将,功垂赵宋帝王家。成镇三关扶社稷,声扬胡虏兴中华。名登四海传千古,天下谁人不钦嘉。生作忠臣殁作佛,消灾祈福千万家。”

    檺林庙素以穴灵宫小、庙宇文化浓厚而闻名。庙拜庭前悬挂着清朝咸丰四年岁次甲寅年(1845年)由纵令军务镇守福建台彭总兵官功加一等故济尔莫格尔巴图鲁吕大坚敬立的。上下殿的石柱上镌刻着一些楹联,如“名相名将名儒其揆则一,立功立德立言不朽者三”,一联揭示三王府生前的官职和身份地位及历史功绩。由杭生黄贻果撰书的对联“以经学武功千秋名世,为炎刘赵宋两代伟人”,上联赞颂三王府文韬武略显赫千秋,后人用不忘怀,下联道明三王府乃汉宋两代伟人。

    民国19年(1930年),以“三王府”等炉下善男信女,组织“一府五县”等香客队伍,到距庙三四十里外的“东溪岳”举行“进表”“缴库”等大型庙会活动。当时,洪濑东溪无桥可通,素以舟渡出行,虽有不便,但仍阻隔不了各地香客前来参加庙会的热情。西溪的大木船自发地驰来东溪待用,永春等内陆山区捐献临时伐锯的较大松木板,沿东溪放筏到湖美溪边。短时间内搭成临时桥;凡与檺林庙有渊源或檺林庙分炉的各县善男信女,纷纷组织队伍参加随驾鹤接送。旗帜蔽日,锣鼓喧天,鞭炮声和铳枪交织混成一片。进香队伍,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轰动泉郡。

    自清乾隆年间重建以来,三王府功隆德盛,泽被十方,檺林庙声名远播海内外善男信女到庙进香,常年香火不断。全年香火最旺盛的时期数农历八月,尤其是八月廿一至廿三这三天,到庙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面圣膜拜,祈安求福,许愿叩谢,热闹非凡。

    而迁徙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等国的闽籍泉郡人,更以三王府公之圣灵携带香火南渡,并在当地塑神像盖庙宇而虔诚供奉,形成“炉分檺林庙,派衍海内外”的鼎盛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莆田、仙游、惠安、晋江、石狮、同安、漳州、泉州、南安、安溪、永春和德化等13县市,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均建有分炉建三王府庙。

    台湾省基隆市闽南第一乐团自90年代檺林庙重修以来,至今已三次组团到庙进香诚敬,特别是1989年正月廿一,台湾省基隆市闽南第一乐团组织团员156人赴檺林庙谒祖进香,并与当地南音弦友举行南音演唱会,轰动海峡两岸。2005年,新加坡组团40多人到庙里进香朝拜。目前,每年都有一些海外侨亲、港澳台同胞到檺林庙进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