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庆培训:“多维度”分析销售数据(三)——被忽略的指标:“发货速度”和“发货周期”

 风吹洋芋皮 2015-09-14


----------------------------------------------------

魏庆培训:“多维度”分析销售数据(三)——被忽略的指标:“发货速度”和“发货周期”


摘自魏庆老师即将出版的专著《区域市场增量模型》

原载《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3年第10期

本篇作者:魏庆、王蕾


本篇概要导读:

“同期成长率”、“环比增长率”、“任务达成率”这三个指标,都是“过去式”——只有在月底开月会“评估上月业绩”的时候才有意义。问题是,上个月已经过去了,总结评估当然重要,但是那是“事后管理,死后验尸”……。

正文:

前面两篇连载的文章,分别介绍了“市场分类模型”、“销售大盘指标(客户结构&发货品项分析)” 两个销售数据的分析工具。

本篇,我们来学习——被忽略的指标:发货速度和发货周期。

字面上看起来不难理解,发货速度?对比去年的同期成长率、对比上月的环比增长率、对比任务的达成率。不都在反应“发货速度”吗?

错,“同期成长率”、“环比增长率”、“任务达成率”这三个指标,都是“过去式”——只有在月底开月会评估上月业绩的时候才有意义。问题是,上个月已经过去了,总结评估当然重要,但是那是“事后管理,死后验尸”。

中国人说“上医医未病”,西方人说“事前管理”。越是高阶管理者,越要有前瞻眼光,随时监控销售业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预测可能要发生的变化,把握和干预那些——正在发生的未来。

具体分析方法,写起来比较枯燥难懂,还是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呈现——

情景模拟:

提问:某区域截至本月20号,已经达成本月任务85%!请问,这个区域的业绩OK吗?

回答:当然——不一定,也许他的产品结构不好、只卖老产品。也许他的渠道结构不好、靠批发渠道卖货一白遮三丑,其实卖场渠道业绩并不好……。

提问:打住打住,我知道你懂得比较多,我换一个问题:“请问,不考虑产品结构、渠道结构、通路库存转移等等一切因素,只考虑这个区域的发货总业绩,而且假设任务量也是公平合理的,某区域截至本月20号,已经达成本月任务85%!这个区域的发货总业绩OK吗?

回答:只考虑这个区域的发货总业绩?嗯……20号……,已经达成本月任务85%……。总业绩……OK吧?

提问:确定吗?再想想

回答:只考虑这个区域的发货总业绩??那……20号……,已经达成本月任务85%……。总业绩OK!

提问:哈哈,中招了,如果他12号已经达成了本月任务85%,12-20号8天没发货,而且是快速消费品行业,8天不发货,你还会感觉他的总业绩OK吗?

回答:嗷,陷阱在这儿,明白了。快速消费品行业发货频率高,不能只看月度累计达成进度,还要看每天的发货进度,8天不发货,那说明要么是这个区域出事儿了,要么是这个区域经理耍小聪明,一看才20号已经快超任务了,就故意“挂倒档”了。

提问:他怎么才能挂倒档呢?直接告诉经销商:“公司没货”吗?

回答:不会,那么说,太没技术含量了,我们一般都是告诉经销商:“听说下个月公司有促销活动呢”,然后他们就不进货了。

提问:那下个月咋办?

回答:下个月、下个月……下个月我就告诉经销商“我上个月是跟你开玩笑呢”。

提问:嘿嘿,谢谢你“无耻的分享”。正因为有诸多“无耻的行为(玩笑)”,所以,仅仅看当月的累积任务达成率没用,还要看每天每N天的阶段任务达成量,才能随时发现这个“阶段”的业绩问题,这就是发货速度和发货周期指标。

提问:我再换一个题目,这回咱不对比任务达成率了,对比去年同期。提问:某区域,从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发货,截至本月20号,比去年同期成长率70%——(今年当月销量-去年当月同期销量)/去年当月同期销量*100%,不考虑产品结构,渠道结构,通路库存转移等等一切因素,只考虑这个区域的发货总业绩,请问,这个区域,总业绩OK吗?

回答:你给我挖坑呢,是不是整个公司大盘成长120%?

提问:不是,再补充两个背景:整个公司大盘成长25%,按照本刊第七期文章《百口莫辩的数据迷局》的说法:销售数据对比的前提是——市场分类同类市场对比。这个区域是“优势市场”,同类市场平均同期成长率仅有18%,而这个区域“从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发货,截至本月20号,比去年同期成长率70%”,总业绩OK吗?

回答:这说明他比去年的成长远远高于同类市场,任务达成率有可能因为任务量定的不准确造成数值偏差。但是成长率,是对比去年同期销量,那是更客观的指标啊。那就没问题啊,业绩OK。

提问:确定吗?再想想

回答:你又来了,直接说,陷阱在哪里?

提问:如果他去年当月1-25号发货很差——行话叫“发货周期不好”,去年当月是靠月底压货——去年当月全月发货量90%都集中在月底5天,你说,会出现什么情况?

回答:啊?防不胜防啊。那就是,本月1-25号看当月成长率,都很高——去年当月1-25号就没怎么发货吗。然后,本月26号开始,当月成长率会突然掉下去,到月底弄不好还负成长。

提问:怎么监控防止这个指标陷阱出现呢?

回答:我想想,明白了,任务达成要看“当月累计任务达成率”和“每个阶段的任务达成率”,才更全面。而成长率要看“当月累计成长率”。同时,为了防止去年当月发货不均匀,造成成长率数字在一段时间内失真。还要对比“去年当月全月销量”才更全面。也就是:截至目前的当月销量/去年同月全月销量*100%。然后用这个数值,跟时间进度对比。如果出现“15号,时间进度已经一半了,同期成长率70%,但是截至今天销量占到去年当月全月销量的15%”——说明本月前15天发货速度和发货周期不好,需要赶紧提前管理,避免出现“本月后半个月莫一天,当月成长率会突然掉下去,到月底弄不好还负成长”。

提问:那增长率呢——(当月目前销量-上月同期销量)/上月同期销量*100%?

回答:道理应该也差不多,为了防止上月发货不均匀造成本月增长率数字在一段时间内失真。也要对比“上月全月”销量,才完整。

……。

上面的情景模拟已经很清楚了,即使抛开产品结构、渠道结构、这些销售质量的因素,只看一个区域的总业绩达成进度。只看总任务当月/累计达成——容易隐藏阶段性问题。只看当月/累计同期成长率——容易被去年的发货周期误导。只看对比上月的同期增长率——容易被上月的发货周期误导。造成数据陷阱——不能及时发现业绩危机,结果,前半个月一直看着指标沾沾自喜,没想到“可歌必然可泣,乐极难免生悲”,突然,发现数据在某一天急转直下,等你醒悟过来,已经晚了。

要想每天能及时诊断各个区域的业绩达成进度,建议关注如下工具(表一:发货速度跟踪表):

说明:

1、月时间进度= 当月已发生天数(不含今日)-当月天数/当月天数*100%

2、年时间进度= 当年已发生天数(不含今日)-365 / 365*100%

3、“月销售达成及达成率”“年销售达成及达成率”:看的是对比“月度/年度任务”累计达成进度的现状。是个“终点累计指标”,不能反映每个阶段的业绩。

4、“成长率”和“增长率”看的是对比“去年当月/年度累计同期”、和对比“上月同期”的成长增长现状。是个“同期对比指标”,不能排除下半个月的增长成长数据异常突变。

5、“档期任务达成率”——“剖面快照指标”:

档期可以根据企业行业情况来确定,比如定周档期任务,或者如下例(表二)——根据节气确定档期任务。档期达成率,是个“剖面快照指标”,追踪档期任务,可以避免被“月度累计达成率”这个“终点累计指标”数字所迷惑。能更及时发现每个区域在每一个“剖面”——档期里的业绩异常。


1、档期管理,在特殊时期,非常有必要,比如:

新品铺货的时候,档期管理可以推进进度,让大家尽快动起来。

员工都在月底压货成风的时候,档期管理可以改善发货周期、减少物流压力、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过年前要压货的时候,档期管理的第一个档期很重要。第一个档期压狠一点,逼着大家早动手。否则到了年前竞品都压过货了你就压不动了,弄不好元月中旬下一场大雪你报订单公司也发不出货了。

过年后档期管理第一个档期也很重要,员工过完年刚上班还没进入状态,第一个档期压狠一点让他们早点从春节休假的状态中醒过来,动起来更精彩。

2、每日发货对照:对发货频率特别快的行业(比如啤酒行业的经销商,到了夏天,几乎天天从厂家要货),发货周期的诊断要更细致,还要引入表三:每日发货量对照表:作为辅助分析。当月每日发货量对比去年同月和上月,只要有一天下滑,立刻用“红色块”标出,警示管理者“今天的日销量不正常”。这样,阶段业绩问题(比如月底“挂倒档”,月初松懈不发货、上半月业绩好下半个月松懈,月底压货等等),可以更加直观及时的表现出来,提早因应。


3、“截止今日达成占去年同月全月”

=截至目前的当月销量/去年同月全月销量*100%。注意,这个指标不是同期比,是和“去年当月全月”对比,分子天天变,分母是固定值——去年同月下半个月发货的异常变化已经在分母中囊括了。这属于“时间进度指标”:如果比值超过“月时间进度”,说明截至目前发货速度,对比去年同月全月是健康的。只要维持这个速度,下半个月不会出现成长率异常变化。

4、“截止今日达成占上月全月”= =截至目前的当月销量/上月全月销量*100%。分析方法相同。

回顾,本篇,我们学习了“发货速度和发货周期分析指标”,引入了“剖面快照指标:档期任务达成率、每日发货对照”,“时间进度指标:截止今日达成占去年同月全月、截止今日达成占上月全月”分析方法。三篇连载中,案例总是给大家一个感觉“任务达成率”、“增长率”、“成长率”(简称销售三率)是“不靠谱的”,容易误导管理者的。那么“销售三率”的分析还有意义吗?当然有,下一篇,我们就将讲解这几个常规指标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细节和数据陷阱,学会多角度、多剖面的立体分析“销售三率”。

下篇文章概要导读:

武松怒目圆睁,伸手去抓墙上的戒刀!武大忙拉住弟弟的袖子:"二郎,其实我已经赢了!",武松吃惊的看着大哥。武大继续说:"10月,西门才来咱家19次,同比成长率下降17%,环比增长率虽然上升22%,但是明显放缓;昨天和你嫂子在楼上的时间只有71分钟,同比下降24%呢,这明显是害怕我了。

同理,如果单纯看“销售三率”(“任务达成率”、“同期成长率”、“环比增长率”)这三个指标的数值,对一个区域做业绩评估,一定会漏洞百出。并非“销售三率”指标本身有问题,是视角的问题——本文专题解析“销售三率”的完整分析方法。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