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庆培训:“多维度”分析销售数据(一)——区域经理推脱业绩责任的“一千个借口”

 风吹洋芋皮 2015-09-14

---------

魏庆培训:“多维度”分析销售数据(一)——区域经理推脱业绩责任的“一千个借口”


摘自魏庆老师即将出版的专著《区域市场增量模型》

原载《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3年第9期

本篇作者:魏庆、王蕾


本篇概要导读:

网传笑话,有人对着一砣屎中未来得及消化的几颗玉米兴奋地大叫“看,这不是屎,是粮食”!

类似的戏剧场面经常在销售月会上看到——销售总监对一个区域市场的业绩数字提出质疑,而区域经理总能找到各种借口来回应。


正文:

一、区域经理推脱业绩责任的“一千个借口”

1、本月任务达成率低,只有78%?

——任务量太高,所以本月任务达成率低;

——整个公司才完成65%,我比公司平均水平高;

——上个月搞促销压货, 库存太大,本月销量被上个月吃掉了,所以本月任务达成率低;

——虽然整体达成率78%,但是我这个月主要是推高价产品,高价产品销量翻番,给公司创造的利润高。我要是主推低价产品,任务肯定超额达成(这个神逻辑类似于:孩子睡觉总是踢被子幸好被我及时发现打断了腿,否则肯定感冒);

——客户都等着下个月搞促销政策的时候接货,所以本月任务达成率低,下个月任务达成会冲上来;

——现在是12月,客户都等着下个月接货(新的生产日期),所以本月任务达成率低,下个月任务达成会冲上来;

——竞品力度很大,公司不给支持……,下个月公司要是给支持……总之:“你给我钱,我就给你完成销量任务……”。

——……。

2、本月成长率(今年当月销量-去年当月销量/去年当月销量*100%)低,才12%。增长率(当月销量-上月销量/上月销量*100%)是-10%,比上个月还下滑了。

——我这个区域是公司的大本营成熟市场,已经快饱和了,你不能拿我跟开发类市场比较成长率,成长率12%已经不低了,我成长1个点带来的增量,比外围区域翻倍带来的增量还大。而且增长率-10%,是因为淡季到了。

——核心市场平均成长率8%,增长率-14%。我比同类市场平均水平高,成长率12%、增长率是-10%已经不低了。

——前几个月还有负成长呢,年度累计成长率才4%。这个月成长率12%已经是这几个月的最高点了,我正在改善。

——去年这个月有特殊情况,去年这个月涨价,客户拼命压货。所以去年这个月是个销量高点,所以导致今年本月成长率增长率都低。

——去年这个月成长率(去年当月销量—前年当月销量/去年当月销量*100%)才2%。今年当月成长率12%,说明我今年的成长正在加速!

——上个月的销量大,但是月底发了5车货。这个月的销量都是20号以前发的货,这个月没有冲量,所以成长率增长率不行,但是我的发货周期好。

——我的新产品和高价产品提升的很快,所以说,这个月销量数量不太好,质量好……

——今年天气不好,一直都下雨……。

——某某区域往我这里冲货,公司一直不能解决,所以这个月经销商不愿意卖了……

——本月我发货量其实很大,但是很多都是支付前几个月经销商的返利,还有“再来一瓶”的赠品。我还不乐意呢,经销商现在都骂了:“一个月卖你们公司的货,一半是学雷锋(赠品没利润)还倒贴运费人工!”;

——……。

3、本月你的产品销售平均价格下滑。这说明你的产品结构不好 。

——但是我的销量上升了……怎么我多卖货也挨骂!

——竞品攻击低价格带的市场,我不得不针对低价产品促销回击。一促销,低价产品销量上升了,平均价格就下来了……。您说,竞品攻击我要不要回击……。

——我的中价位产品销量上升45%,高价产品上升21%。中价格、高价格产品都上升了,只不过是中档价格产品上升的更快,表现出来就是平均价格下滑了。这是好事啊。你要想我平均价格上升,我下个月控制一下中价产品发货量,平均价马上就上来了。但是,受损失的可是公司啊。

——……

4、你的市场人均消费金额低(本品销售额除以人口数)

——我这里是河南,人都出去打工了……

——咱们的产品不适合当地、竞品在当地建厂市场投入很大……

——……。

怨不得区域经理们“神逻辑”!是销售高管自己的问题——高管自己对销售数据的综合认知和深度分析能力不够,事先分析准备不充分,抓住一个指标就急于对区域业绩进行褒贬。结果自然是百声杂陈,歧见迭出。会议上高管刚说一句,人家回应八句。而且,人家回应得“八句”。听起来好像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一旦这个风气蔓延开,销售会议变成“群殴”大会,大家齐心协力几十个脑袋几十张嘴纷纷吐槽“对付你”,高管们就会“落入人民战争的海洋”,群众的智慧是可怕的。

也许你会说“妈的,敢顶嘴?老子弄死他!”。我知道看到上面的内容,有的高管会按耐不住的这么想。

算了,别牛B了,牛B,谁不会啊?斜上角四十五度往上看,你就牛B了。但是你的牛B,靠的是蛮不讲理的暴政让下属敢怒不敢言——那不是牛B,更确切的讲,是“装B”。

暴君杀人,圣君诛心。你要能彬彬有礼客观陈述,无懈可击的分析这个区域存在哪些业绩问题,有理有据,让对方和其他听众都心服口服,那才行。

销售数据分析,就是“业绩体检报告”,是营销高管的眼睛,是管理下属的依据,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作为高管对销售数据的理解仅仅限于“任务达成率”、“增长率”、“成长率”、“费用率”、“利润”。那么……基本上,你在这方面相当于最原始的“端屎盆投篮法”水准。对区域业绩的褒贬必定漏洞百出,腹中空空,徒有脾气,心不在腔子里,自己说话,自己心里都没底。

本文,聚焦销售数据分析这个技能模块,讲几件事:

1、销售数据分析的前提——市场分类,针对性管理,针对性分析数据

2、讲解一些被人忽视、遗忘的销售数据关键指标:如“销售大盘指标”、“销售速度指标”、“品类结构指标”……

3、讲解“任务达成率”、“增长率”、“成长率”(简称销售三率)这些常规指标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细节和数据陷阱,换一个角度立体分析“销售三率”。

4、提供这些数据关键指标的分析模型、和报表工具。

二、销售数据分析的前提:市场分类模型

3岁小男孩的任务就是“吃饭、睡觉、玩、健健康康、还有乖乖听话”。三十岁的男性,就不能这么要求了。同一物种不同阶段的个体,使命和功能不同,不可同类而语。管市场道理也一样。

市场分类分析:简单点讲,核心成熟市场销售提升空间不大,关键是要改善产品结构提升弱势区域。外围进攻市场关键是要保持高速成长,形成产品组合,提升占有率。下滑市场关键是要扶持强势客户,形成大产品,进入上升通道。各类市场基础不同,管理重点也不同,放在一起没有可比性,更不方便管理。建议对全国市场进行分类,针对性管理:

类别

占有率分类法

成长率分类法

管理重点(按照重要性先后,进行纵向排序)

优势市场

市场占有率大于60%,且业绩稳定成长

注:数字仅作为示例体现思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变更——有些行业,企业在任何市场的占有率都不会达到60%。

成长率0-20%,本品主导

1、达成率、人均消费、和费用率(重点区域这三个基本指标业绩稳定,关乎公司销售大局)、

2、重点产品达成(核心市场第二管理重点,是产品结构提升)、

3、下滑客户和下滑区域(核心市场第三管理重点,是区域结构提升:整体市场已经饱和,但是乡镇市场是弱势区域,需要进一步提升。另外某某经销商下滑,也是弱势区域,需要进一步提升)、

4、发货周期:核心市场容易出现月底压货,导致库存不良,价盘不稳定,要管理发货周期。

5、优势市场区域成长率/增长率不能定过高目标(参考行业水平)。

6、核心区域产品销售平均价低于公司平均价时,说明产品结构不好,需要管理提升平均价格。

7、零发货客户(经销商)数:核心市场一般不会有经销商零发货

市场占有率30-60%,且业绩快速上升

成长率大于30%

1、达成率:这类市场波动较大,任务量比较难定准。要对任务达成超额的部分增加激励,鼓励多劳多得,防止区域经理超额后“踩刹车”。

2、增长率:越是弱势市场,铺货率越低,有大把空白等待开发,而且去年销量太小往往没有可比性,所以,这几类市场要提倡“进攻市场无淡季”的观点,每月管理增长率,强调进攻速度。

3、重点产品达成: 要迅速形成大产品,然后推起来第二第三支产品,形成产品组合。

4、成长率:根据不同市场投入,指定不同的成长率目标。

5、平均价销售平均价低于公司平均价时,说明产品结构不好,需要管理提升平均价格。但是一定要在总量上升的前提下进行管理。

6、零发货和下滑客户(经销商)&发货周期:这几类市场在高速成长,零发货和下滑客户(经销商)较少,也不容易出现发货周期导致的库存不良。所以这两个指标作为最后关注的指标

市场占有率小于30%,竞品犯了错误,本公司重点投入的高增长市场。

潜力

市场占有率小于30%,在公司运输半径内,业绩上升

外围

市场占有率小于10%,业绩上升

成长率0-20%,而且非本品主导

1、达成率和成长率趋势:外围市场和问题市场业绩都不好,任务量制定要让区域经理们看到希望,只要这个月比过去做的好就应该拿到奖励,提振士气,让这个市场不断好转进入上升通道——成长率逐月上升“扭亏为盈”。

2、零发货/下滑客户:外围市场和问题市场关键是要扶持强势客户,对下滑客户零发货客户要重点关注。

3、重点产品成长率:外围市场和问题市场要形成大产品,才能稳定成长。

4、增长率、平均价、发货周期:作为外围市场和问题市场最后关注的指标。

问题

持续下滑

成长率小于0%

说明:

1、市场占有率=本品销量/市场容量。市场容量=行业协会提供的人均消费量*当地人口数。

2、市场分类对比,每个市场都跟自己“同类市场的平均值”做指标对比,才有可比性

3、对不同类型的市场关注的重点不同,平时的数据分析重点不同,月会点评内容不同,市场投入不同,市场管理才有针对性。

4、分类是动态的:某市场位列“外围市场”,但是连续三个月成长率高于30%,高管在实地调查确认没有异常因素影响,属于健康成长,可能会把这个区域列入“潜力类”市场,后续数据分析、市场投入和管理动作,都会随之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