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啤酒:利润率面临的考验

 江苏常熟老李 2013-07-28

青岛啤酒:利润率面临的考验

(2012-03-21 09:20:14)

(证券市场周刊特约作者  李杰/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02-10年间我国啤酒行业销售增长率稳定在10-20%区间,对于这种需求较为稳定而差异化程度很小的行业而言,对其营收和利润率之间的变动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其未来业绩增长的内外驱动力量。

 

青岛啤酒下一步的市场目标是到2014年销量达到1000万吨。2010年公司的销量为635万吨,所以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2%。可见其销售收入的增幅还是维持在中低速的稳健增长水平,也正是如此,那么利润率水平就成为衡量其成长速度的一个重要变量。

 

青岛啤酒:利润率面临的考验

从过去的近10年的经营数据来看,青岛啤酒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基本上属于中低增速,而净利润率增长率以05年为界有一个明显的分化:05年之前净利润增长经常还低于主营业务增速,显得比较低迷。而06年开始,其净利润的增速开始持续、大幅度超越主营业务增长,呈现出一轮较好的增长。

 

那么推动这种变化的因素何在呢?经过分析在这个时间点前后主要有2件比较大的事件发生:第一,05年公司开始推行全面的组织改革。当年公司推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内部产权关系和管理关系的变革。此次组织变革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客户的组织变革,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权力为基础、以服从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架构;第二,自04年开始,青岛啤酒主品牌的销量和销售收入占比开始明显加速提升。而这非常符合自02年左右公司从以往疯狂收购的低质量扩张全面转型为“做强做大”的经营战略的执行结果。可以说这2个战略性的举措对之后的增长情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过程反映在财务上,就是公司的净利润率有了大幅的提升,从05年一直徘徊的3.5%左右一路上升到10年的接近8%。同期公司的费用率基本保持在24%左右小幅波动,属于同期啤酒企业中始终保持较高费用投入的公司。对利润率提升的贡献的来自2个地方:第一是毛利率的提升,而这主要得益于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第二是缴付的所得税明显下降,特别是09年之后贡献较大(2005年所得税率约为35.4%左右,06年约为29%,07年高达40%,08年为33.75%,09年大幅下降到25.3%,10年也只有25.3%。若同样以2005年的税率计算,则2010年的净利润率将下降一个百分点)。

 

从未来利润率的提升潜力而言,所得税方面青岛啤酒虽然已经降低不少但仍比同行业明显高一些,比如燕京啤酒、重庆啤酒和珠江啤酒这2年的所得税率基本上是在20%上下。但对利润率影响更大的还是来自毛利率的变动上(以2010年为准,毛利率变动1.5%产生的业绩影响,相当于所得税14%的变动才能弥补)。

青岛啤酒:利润率面临的考验

而毛利率与产品销售结构关系很大,主品牌的销售占比提升是造成过去5年业绩较为优秀的重要原因(主品牌产品的毛利率约为48%而副品牌只有28%多。营业成本由于包装费用占成本构成的50%以上,价格波动最大的麦芽只占成本的12%左右,其走势并不会对毛利率有很大影响)。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这种主品牌销量一路提升的趋势是否还能延续?以及这种提升在未来几年中的弹性还有多大呢?

 

某券商的调研报告披露了一个有趣的数据。“2010年前10月份,山东省累计生产销售啤酒469.52万千升,其中新银麦占据8.52%的市场份额。2009年青岛啤酒在山东地区的市场份额达到48.84%,加上当前对新银麦的收购,公司在山东地区的市场份额将突破50%。”

 

也就是说,在山东这个青岛啤酒最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地区经过这么多年耕耘,其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刚刚过半。那么在外地的激烈品牌竞争中是否会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如果这样,其主品牌占销量的比重是否能够持续而明显的提高?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其利润率的变动性。

 

横向对比来看,青岛啤酒在10年的净利润率已经达到大约7.96%,11年中更是达到9%以上。这一利润率已经达到国内优秀品牌啤酒企业的上限区域,比如燕京是8.5%左右,重庆啤酒也是8.5%左右,雪花啤酒仅有3.5%左右,惠泉啤酒则也只6%不到。可以说,青岛啤酒已经完成了一轮“很低利润率水平向优秀利润率的回归”。下一阶段,其利润率的提升恐怕很难达到过去5年中的弹性了。

青岛啤酒:利润率面临的考验

而从国际范围来看,美国啤酒的利润率出奇的高,这可能与百威啤酒一家独大有关(市场占有率超过50%,第二名只有25%左右),而日本则是双巨头模式(朝日和麒麟不相上下)因此即使cr4达到了更高的99%也依然竞争激烈。从目前中国市场的情况来看,似乎更初步显现出了双巨头甚至三巨头特征(德国更是大堆中小企业各自为站的局面),所以美国模式到底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也值得观察,因此对于未来前4大企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后的利润率提升不可过于乐观。

 

另外,在雪花啤酒的销量大幅领先而青岛啤酒又浮现出规模追赶的战略决心后,如何达成这一战略面临着方式上的选择:自建和并购各有利弊。自建虽然建造成本低但后期需要更高的市场费用投入,而并购则可以立刻贡献利润,但问题是次品牌的利润率明显要低于青啤主品牌,此外目前国内已经缺乏足够多的优秀地区品牌供收购了。

青岛啤酒:利润率面临的考验
同时青岛啤酒在山东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难再大幅提升,而除华南和海外市场外的其它地区毛利率明显低得多,可这几个地区又在下一步的扩张中占据增量的较重要地位。因此,青岛啤酒如何在下一步的持续扩张中,把握好量增与利润率的平衡,以及在毛利率进一步提升面临压力时所得税率上有无向下的调节余地,非常值得关注,也将直接决定其业绩的弹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