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清明上河图》(二)

 xm1234567 2015-09-14

再下一段,河水流速更快,湍急的漩涡涌动。河心的一条船上八个船工正在奋力摇橹,上面的河岸上是拉纤的纤夫。见下图。


下一段是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第二起交通危机的现场。见下图。


由于河面变窄,水流更急,逆水行舟的船员开始只顾着让船向前加速,忘记放下桅杆,这样在通过前面的桥洞时,桅杆就要撞击木桥。站在船头的船长赶忙让水手收低桅杆,失去动力的船立即又被河水冲得“打横”了。左舷的水手将竹杠撑于水中,试图重新控制方向。下图为船头部分,船顶穿深色衣服的是船长,边上还有一个跟着起哄的熊孩子。


下图为船尾部分,就连船长妇人都跳上船顶。


桥头有人向下抛绳子,试图从桥上拉住船头,防止船身颠覆。


两岸停泊的船上,也有很多“三八”之人在支招儿,估计是在喊:过!过!过!。。。过不去!(还是一结巴)没他不乱。见下图。


据《宋史》记载,宋真宗时期,汴河上曾经发生多起货船撞桥事故,就连皇上都为之震怒不已。

下一段是画幅中间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见下图。


首先我们看一看这座桥,它就是虹桥。据史书记载:为了避免货船撞桥事件发生,北宋的工匠们发明了“虹桥结构”,以便更大的船只通过。此桥单孔横跨20米,下无立柱支撑,这在当时是一个力学上的惊天发明。随着宋朝的灭亡,这种桥逐渐隐没于历史,直到1953年《清明上河图》第一次对外公展时,桥梁学家唐寰澄先生才从画中发现这一工程奇迹。下图为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中记述此一发现的纪录片截图。


前面曾经提到过,《清明上河图》历代都有很多仿本,不过仿本中的桥都是多孔桥和石拱桥。虹桥的发现也为证实此画是张择端的真迹,提供了可靠依据。

桥上近百人,看似凌乱,实有章法。其中就包含了第三起交通纠纷:坐轿的文官路遇迎面骑马的武官,双方各不相让。文官的随从喊道:你们丫退一下,我们老爷他爸是李纲(此处指北宋李纲)。武官随从说:退不了,没倒挡,反正我们带铺盖了。双方僵持不下。


轿子左边又留了一个悬念:一位盲人被挤到了桥边,眼看就要被面前的板凳拌到,再亲切拥抱对面来的一头活驴。


桥上很多摆摊的小贩,卖小吃的,卖五金的,当街揽生意的,典型的脏乱差,城管也不来管理一下。见下图。


桥左边一艘船刚刚顺利过桥,水手用桨试探着河水深度,以防搁浅。桥头还立着一杆鸟形风向仪,告知水手风向。


虹桥地区是一个交通要地,也是商铺林立。桥头右边是一家冷饮店,遮阳伞下挂着写有“饮子”的幌子,饮子就是中草药凉茶,看来价格不贵,就连苦力也买得起。见下图。


桥头左边又见“綵楼欢门”和酒旗,这是一家酒楼,宋朝叫“脚店”,不是“福德马杀鸡”,歇脚之处,其实相当现在四星级餐厅了。


餐厅门前立着一个灯箱广告牌,上写“脚店”,正面悬挂“天之”“美禄”的幌子,酒旗上写着“新酒”(对了,当时没有白酒,不讲年份,米酒越新越好,难怪水浒的哥们都用碗走一个)。


还能看到一个送外卖的快递员,这可太穿越了。


有一位供应商给餐厅送完货,正在收货款。这铜钱可有点重,没有支付宝方便。


在下一段汴河转弯,消失在远景中,河岸停靠着几艘货船。


“脚店”是一座两层楼,客人在用餐。街对面是一家茶馆。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