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留下的谜团

 老阿更 2016-11-27

雪藏10年的《清明上河图》今天在故宫展出。参观的人那个多,就不必说了。谁不想一睹这幅北宋著名长卷的真颜呢?据说武英殿外排起五六十米的观展长龙,为保证观众和展品安全,展厅设200人的参观人数上限。嗯,有机会看到《清明上河图》真容的朋友,下面这些细节你不能错过,否则就白看了。

一、客店

《清明上河图》不容错过的细节

看《清明上河图》,这些细节不容错过 这块“久住王员外家”的招牌,是做什么生意的?是宋朝的客店。“久住”是宋时旅店业的常用语,这家旅店大概是一个王姓富户开设的,因此叫做“久住王员外家”。北宋汴京流动人口繁多,自然是客店如云。《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第三条甜水巷,以东熙熙楼客店,都下着数”。

二、红栀子灯

《清明上河图》不容错过的细节

看《清明上河图》,这些细节不容错过 这是“孙羊正店”挂着的红栀子灯。宋朝的酒店,门首通常都是悬挂着红栀子灯,以为标志。如果这红栀子灯不论晴雨都盖着竹叶编成的灯罩,则表示这家酒店还提供色情服务,有点类似于今日西方社会的“红灯区”。

三、香饮子

《清明上河图》不容错过的细节

看《清明上河图》,这些细节不容错过 这个路边摊,挂着一个招牌,上写“香饮子”。“香饮子”是什么?就是饮料。宋人以喝饮料为时尚,市场上当然就有各色饮料出售。如果是六月天,还有冷饮消暑。《东京梦华录》说,六月时节,汴梁的“巷陌路口、桥门市进”都有人叫卖“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当然,那时候也不必担心有城管来踢摊、赶人。

四、小夫妻

《清明上河图》不容错过的细节

看《清明上河图》,这些细节不容错过 在“孙羊正店”大门前,有一对小夫妻正在买花,小娇妻亲昵地将她的胳膊搭到丈夫的肩膀上,跟现代情侣没啥区别。另有一首宋代民间女子写的诗词为证:“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小夫妻出门看花灯,是手牵手的。从“孙羊正店”门口经过的一顶轿子,轿夫的眼睛盯着这对亲昵的小夫妻看,结果路都走弯了。

五、轿子

《清明上河图》不容错过的细节

看《清明上河图》,这些细节不容错过 《清明上河图》上,乘驴、乘马的人比乘坐轿子的要多。宋人出行,习惯坐马,不习惯乘轿,《东京梦华录》说,“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租马很方便。北宋士人以乘轿为耻,因为他们认为,轿子“以人代畜”,乃是对人的尊严的侮辱。他们不允许自己将他人当成牲口来使用。可见宋人的价值观,极富人道主义精神。

六、茶坊

《清明上河图》不容错过的细节

看《清明上河图》,这些细节不容错过 这是汴河边的一间茶坊。就跟现代人爱喝咖啡一样,宋朝人爱饮茶,宋代城市中茶坊到处可见,如同今日的咖啡馆。这些茶坊名字非常有个性,如俞七郎茶坊、朱骷髅茶坊、郭四郎茶坊、张七相干茶坊、黄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名字都起得很酷,很抓眼球,很有广告效应。

七、鲜花

《清明上河图》不容错过的细节

看《清明上河图》,这些细节不容错过 这个小摊,看起来好像是在卖花。宋朝市民以插花为生活时尚,汴京的春天,“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棠棣香木,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开,歌叫之声,清奇可听”。今日的城市“小资”大概也莫过于此。

八、灯箱广告

《清明上河图》不容错过的细节

看《清明上河图》,这些细节不容错过 虹桥附近的这家“脚店”,是一家酒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在现代商业社会不过是寻常事物,但许多人未必知道宋朝已出现了灯箱广告的形式。今日在日本、韩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广告,古香古色,别有风味。

九、送外卖

《清明上河图》不容错过的细节

看《清明上河图》,这些细节不容错过 这是酒店的伙计,不知正往谁家送外卖。—宋朝时候就有送外卖吗?没错,当时的饮食店已经开始提供“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的快餐、叫餐服务了。汴京餐饮业极为发达,“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宋代都市的小白领、小商人,跟今日的城市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

十、测风仪

《清明上河图》不容错过的细节

看《清明上河图》,这些细节不容错过 在虹桥四角,立有四根木杆,每根木杆顶上都有一个鸟形之物。这是什么?这叫做“五两”,因为是五两重的鸡毛所制。它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古代的测风仪。只要看鸟头朝向哪个方向,便可知道风向。

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终成奇书

800多年来,后人对《清明上河图》做了N次研究,甚至画中人物的衣冠服饰、小吃糕点、店铺杂货都不放过,反复推敲琢磨。但是研究者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画中的这824个人物本身。这些人姓甚名谁?为什么出现在这幅画中?他们都有什么出身来历?当时在做什么?在画外又有什么样的命运?

给自己定位为“故事手艺人”的四川作家冶文彪,向记者介绍,11年前他去开封游玩,偶然见到《清明上河图》的一比一临摹画,瞬间石化,自此迷上了《清明上河图》。每天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一闭眼就看到画中街头人影晃动,摇锣叫卖。此后,他又亲临开封,近距离看到北宋汴梁的城市缩微景观,今昔对照,涌起很多感慨。这么繁盛的王朝,为什么会迅即败亡?这个疑问触动了创作欲念,想激活这幅千古名画,重现那个败亡前夕繁盛的时代,在其中寻找答案。

研究整整横跨10年,冶文彪把自己的书房几乎改造成了《清明上河图》资料馆,塞满了《东京梦华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宋史》《宋会要辑稿》《东都事略》《宋人轶事汇编》等几千万字的宋史典籍,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书斋里的宋朝人。冶文彪走入画中,从一点点蛛丝马迹中顺藤摸瓜,揭开了《清明上河图》神秘的另一面。耗费5年时间构思,动笔写作近3年,初稿完成后,又三易其稿写成这部《清明上河图密码》。

复活《清明上河图》824个人物

在冶文彪笔下,全画824个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名有姓,原地复活。张择端当时受宋徽宗指使,绘制《清明上河图》,用以记录宋徽宗在汴梁城内布下的奇局。喧闹的虹桥,一抬轿子徐徐穿过,里面坐着的正是蔡京。而星罗棋布般出现在虹桥四周的卖饼郎、跑腿、挑炭夫等都是眼线和细作,他们或由金国杀手伪装,或是高丽派来的卧底,更有与北宋高官勾结的亡命之徒。

《清明上河图》中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千古奇局,祥和之中风雨欲来,贩夫走卒之间,埋伏着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人物,一股诡异沉重的气氛,弥漫在汴河上下。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徐徐展开这个奇局,824个人物牵扯出大宋帝国不为人知的秘密,预示一场让帝国覆灭的暴风骤雨将席卷而来。而这幅千古名画中埋藏着的我们未曾知晓的人物与故事、阴谋与杀局,更让人回味无穷。

冶文彪最大的发现在图中央虹桥的那只船。那只船是整幅图的“画眼”,是一个戏剧性事件,船要穿过虹桥桥洞,但桅杆高过桥梁,眼看要撞到,船上和桥头、两岸的人这才发觉,船工们也才慌忙放倒桅杆。初看只是一时疏忽,但细想一下,就会觉得不太合常理。整幅《清明上河图》处处写实,生动逼真,没有一个人物、一个物件或一个线条的粗疏,但在画眼处,偏偏有这么一个不太合常理的意外事件,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种种遐想,核心悬念正是来源于此。

画中客船,张择端埋下线索

冶文彪介绍,画中那只客船,是画家张择端埋下的线索,从此着手,才可读懂全画真意。只见画中那只船正要穿过桥洞,却没有放下桅杆,眼看就要撞到,船上人才慌忙放倒桅杆。看似一时疏忽,实则有意为之。正由于这一危机,将桥头、两岸数百人目光全都聚集到一处。

虹桥上一个中年胖子望着河中高声叫唤,他是开封府左军巡使顾震手下文吏万福,他并不知道这只看似普通的客船,将关系到大宋的生死存亡。他也将跟随顾震一同卷进一场幽深险恶的巨案之中。一个灰衣中年男子正骑着驴上桥,他是京城鱼行的主管,名叫蒋卫,人称“蒋鱼头”。他四处张望,急急寻找着一个人,这个人引发了汴京经济危机。桥南头一个挑着担子的后生,名叫牛小五,正要进城去卖乳酪和鱼,却不知道有人将一件东西藏在了他的箩筐中,这小小的物件将倾动大宋的江山。

此时的北宋帝国阴云密布,金国、辽国虎视眈眈,方腊又在南方造反,臣服多年的高丽国蠢蠢欲动,各方势力剑拔弩张,细作、密探、杀手早已埋伏在汴京城内各处,化名魏迁的大辽间谍已经在茶馆里埋伏了两年,扮作商人的西夏间谍李胜正在另一只客船上焦急等候消息,而高丽密使则混在人群中谋划一场阴谋。

《清明上河图》刚刚完成,金国大军已侵入汴京,杀人焚城,汴河上下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华一夕扫尽。没过多久,图中824个人物已生死两隔,他们有的在当日即烟消云散,有的死于后来的战火,还有的活了下来,却也身不由己被卷入汹涌的历史波涛中。

作者辞掉工作,背水一战

这本书人物数量众多,仅图中人物就有824个,而且小说不能只限于图中,图外更有许多关键人物,这样,总数就得在一千左右,这个人物数量,相当于《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如何把这么多人自然、有机地编织进故事,是个巨大无比的挑战。

冶文彪说关键点是核心谜题,“这个核心谜题我希望不是虚构,而是历史真实事件。”冶文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北宋浩繁史料里终于找到一个事件关节点,即:北宋为何迅速败亡?找到这个事件后,他又按社会领域分成五大板块,每一个板块又进行分层设计,最终落实到每个人物,给人物取名,设计他的身世、性格和处境。等这些人在心里一个个都活了以后,故事也就成熟了。“写一部没有人写过的庞大故事,给自己创作生涯一个交待。”冶文彪告诉记者,为了这个心愿,他辞掉了工作和其他收入来源,靠着一些积蓄,全力投入,算是背水一战。“这种情况下,心愿、兴趣和生存压力混合到一起,就没有理由停止和退缩了,哈哈。其实,整个过程很享受,因为在做自己爱做的事,在全力完成自己的心愿。”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举世之作,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代表。以民间风景人物为背景的长卷风俗画,此画生动描述了当时和平时期的繁荣景象。后被宋微宗收藏,金笔亲体“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卷问世以后800多年里,被无数收藏家和古玩鉴定家所仰慕,成为竞争的目标。

清明上河图有多少人物你知否?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五米多长画卷里,共绘各色人物、牛、马、骡、驴、车、轿、船、房屋、桥梁、城楼等,那么这幅画中究竟有多少人呢?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

清明上河图有多少人物你知否?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有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神形逼真,笔画细腻,极富情趣。

清明上河图有多少人物你知否?

《清明上河图》图中有原野、河流、集市,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长而不腻,繁而不乱,条条有序,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我们都知道,《清明上河图》画出了各色人物,其中包括一些无聊得蛋痛的人。如果你也无聊得蛋痛,可以展开图卷,将他们找出来。

仇英本《清明上河图》的开卷,是一个乡村戏台。看戏的人中有两个熊孩子,爬上了高高的木杆看戏。这算无聊得蛋痛吧?

《清明上河图》中,那些无聊得蛋痛的人

这一幕也发生在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中:

《清明上河图》中,那些无聊得蛋痛的人

回头再来看仇英本《清明上河图》。几个放牧的熊孩子闲得蛋痛,干脆打起架来:

《清明上河图》中,那些无聊得蛋痛的人

闹市中居然也有人打架,而且居然还是成年人,而且居然还是互相扯头发!我的天,大男人打架,居然是互相扯头发互相扯头发互相扯头发!!!

《清明上河图》中,那些无聊得蛋痛的人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也有人打架。两个打水的人因为争水而打了起来:

《清明上河图》中,那些无聊得蛋痛的人

还有人大概也是因为无聊得蛋痛,爬上树晒衣服:

《清明上河图》中,那些无聊得蛋痛的人

还有人爬上墙头摘花:

《清明上河图》中,那些无聊得蛋痛的人

还是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中的这位好汉比较斯文,无聊了就睡觉。只是这睡姿,太撩人了一些哈。

《清明上河图》中,那些无聊得蛋痛的人

清明上河图暗藏的玄机

宋代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虹桥渡桥」片段。

其实《清明上河图》并非单纯描绘北宋汴京繁荣,而是埋藏许多社会乱象,以警示爱好艺术的宋徽宗「大局不妙」,未料宋徽宗不予理会,果不其然20多年后北宋就灭亡。

《清明上河图》以描绘北宋汴京城繁华热闹景象闻名,作品以长卷形式,采散点透视构图法,将繁杂景物纳入统一却极富变化的画卷当中,被列为「中国10大传世名画」之一。

望火楼改造成凉亭

不过余辉于《人民日报》写道,按照北宋消防法律,每一座「坊」都应有一座望火楼及一队消防兵;但画中以青砖砌起的望火楼,不仅被截去一半改为供休憩用的凉亭,望火楼下方的2排兵营,也改建为饭铺和茶楼。

清明上河图暗藏的玄机

再将眼光聚焦于图中的汴河,既见不著巡江的消防船,也看不到督粮官的踪影;反倒充斥大量官船将本来用作采购600万石官粮的费用拿来采运花石纲(进贡皇帝的奇花异石),私家漕船也趁机将「私粮」运抵开封,准备控制都城粮市。据文献记载,张择端作画后的几年内,开封粮价确实也上涨4倍之多。

展现冗官、冗兵吏治

此外,过去被解读为「繁荣盛况」的虹桥也暗藏玄机!由于河道和桥面皆无人值守,看似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但画中细节除了强调大客船与拱桥即将相撞的险情外,也生动勾勒出桥上占道经营的小贩,及坐轿文官与骑马武官狭路相逢,还有轿夫各仗其势争吵不休、互不相让的矛盾景象。

官员和吏卒们都在哪儿呢?他们并不难找,画作左端城门口外的递铺,就是一栋高等级的衙署,画中9名兵卒懒散地坐在门口,左侧的卧兵前摆放著公文箱,右侧一个士卒趴在公文箱上打瞌睡,院子里还有一匹吃饱喝足的白马,真实展现了北宋末年冗官、冗兵的吏治局面。

清明上河图暗藏的玄机

回溯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之际,距离北宋灭亡尚有20多年,当时的宋徽宗已受奸臣蔡京、童贯之辈影响,不愿理会画中描绘的一系列不祥之兆,他仅认同张择端的写实技艺;因此,宋徽宗写上题签、盖上双龙印后,就将《清明上河图》转赠给外戚向氏,历史给予宋徽宗的一次重要机会,也就这样白白流逝。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留下的谜团

《清明上河图》节选

而在这繁荣景象的表面下,作者更是暗藏玄机,在画面中埋藏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另这幅盛世宏图变成了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作者通过其含蓄的笔触,以惊马闯郊市为伏笔,铺垫出全卷矛盾的视觉中心,船与桥的险情和桥上文武官员争道交织成的矛盾高潮,还有前后出现的军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涣散、国门洞开、商贸侵街、商贾屯粮、酒患成灾等场景。张择端通过其深刻剖析社会现象的视角,以画曲谏,将对国家城防、安全、交通等诸多的社会问题的忧虑付诸于画卷之中,以提醒北宋君王的忧患意识。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清明上河图里面有多少人

张择端的传世画作《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那么,《清明上河图》究竟画了多少人?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百姓清明时节活动的情景,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留下的谜团

清明上河图局部

画中有550余人(有记载814人),牲畜60余匹(有记载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者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清明上河图》构图宏伟,有官、有民、有男、有女、有骑马的、有坐轿的,有的轿上插着柳枝,这一段是虚写。接着来到城边,有商店、客栈、茶馆。在汴河流到这里九曲回环,画面上留下较多的空白,给人以遐想的空间。桥上,各色人物聚集其上,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桥下,大船正要通过虹桥,有举篙的,有抛索的,有吆喝的,好似一场浪过飞舟的激战。

这幅画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五百多人,不是千人一面,有穿长袍的、有穿短袄的、有坐轿的、有抬轿的、有光头和尚,有披发道人、有江湖郎中、有算卜先生、有老板、有顾客、有秀才、有脚夫。人物虽多,无凑数之人,人物虽杂,各具神采。看画如游汴京,展画如见汴河,它的历史文献价值尽在不言中。

清明上河图竟隐藏了一个旷世阴谋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该作品长528.7厘米,宽25.2厘米,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有名,还因为它的第一个收藏人是宋徽宗赵佶,关于赵佶和《清明上河图》关系的猜测一直延续至今。

近日,作家冶文彪指出,《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这个奇局不但暗藏着宋徽宗的雄图霸略,更关涉到辽、金、西夏、高丽以及方腊,这是一场五国六方的政治角逐和命运暗战。并且,这些线索就隐藏在《清明上河图》的“画眼”中。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留下的谜团

清明上河图

在冶文彪看来,要解开这个奇局,要从画眼也就是虹桥入手。船要穿过虹桥桥洞,但桅杆高过桥梁,眼看要撞到,船上和桥头、两岸的人这才发觉,船工们也才慌忙放倒桅杆。

初看只是一时疏忽,但细想一下,就会觉得不太合常理。河上视野很好,船上船工们显然是常年航运的熟手,桅杆明显高过桥梁,桥梁又没有被遮挡,两岸又有上百人看着。按理说,不应该临到桥洞前才发现要撞到。

除了这只船遇险,画中还有一处事故,也在画中央。虹桥上,一个坐轿人和一个骑马者似乎为了争路,正在对峙,两边的仆役们捋袖挥拳,剑拔弩张,一场殴斗眼看就要开始。《清明上河图》是作为翰林画师的张择端献给天子宋徽宗的盛世图卷,整幅图都一片繁荣,唯独画中央安排这样两场危急事故,显然是有意设计。

除了画中线索,冶文彪还列举了3个疑点。

第一,创作者张择端是一个谜,他的生平却只留下寥寥数字的记载,生卒年、经历甚至所处年代都无从考证。

其次,宋徽宗酷爱艺术、书画双绝,创建翰林画院和书院,萃集天下书画名家。但《清明上河图》这样超一流神作,官方文献竟然没有收录。

第三,后世所知的宋徽宗,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其实,宋徽宗也在不断探寻强国之道,他推出过不少政治革新的举措,仅以财政收入来说,富国策略十分成功,远超前代,达到北宋经济最高点。他更想击败西夏,收复幽云十六州,彻底解决西北边境危机和岁币负担。繁荣和危机并存,社会现实和《清明上河图》如此相似,应该不是偶然。

清明上河图至今仍留下多个谜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古画。迄今为止,研究《清明上河图》的论文有400多篇,为研究这幅画开了三次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出了三本论文集。可以说,在学界,再没有第二件中国古画受到如此密切的关注。

但其实,对于《清明上河图》的认识还远远没有结束,还有很多谜团围绕着这张传世名画。

令人费解的是,《清明上河图》这么一件辉煌巨作,却没有被收录到宋徽宗时期将宫廷所藏的历代著名画家的作目录编撰成画史《宣和画谱》中。按理说,一幅连皇帝都十分珍爱的画作,其作者也会同样受到“爱屋及乌”情绪的影响,受到皇帝的宠爱。最令人费解的是,张择端身为北宋的翰林,却游弋在北宋的史料记载之外,让他更显神秘更为传奇,留给后世人巨大的想象空间。

《清明上河图》在金代就已经被“争相收藏”,历代的“山寨版”不在少数。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就是画卷后面杨准跋文中提到的装裱师傅以仿本偷梁换柱。因为元代统治者的书画鉴赏能力弱于宋、金,这幅画只是放在秘书监内。后来一位装裱师傅用临摹本替换出真迹,将《清明上河图》盗出宫外。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留下的谜团

到了明代,《清明上河图》有近两百年的时间在民间收藏,人们对这幅名作有所耳闻又难得一见,所以揣测摹仿的就更多了起来。在雍正年间,和硕宝亲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曾经得到过与《清明上河图》原作接近的仿品。他觉得那幅画虽然很大气,但前后衔接并不太顺畅,而且细部动态上也有些美中不足。于是决定再造一幅更完美的《清明上河图》。他组织了五位画家,对画作进行了临摹创新。新的《清明上河图》画面清晰,色彩艳丽,画面结构和其中某些人物的姿态与原作相近,推测画家们事先是见过与原作相近的摹本的。这幅画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称为“清院本”。

清院本的篇幅比真本长出了近一半,人物也更多,街道也更复杂。而且由于绘制时间离现在比较近,所以色彩也比较艳丽,看着很舒服。可是,就在新的《清明上河图》绘制完成几十年后,嘉庆皇帝通过抄家获得了张择端珍本的《清明上河图》,嘉庆请来太上皇乾隆,爷儿俩一看就明白了,这才是真货。他们正在给宫廷保存历代书画编辑目录,取名《石渠宝笈》,于是就在张择端真迹画卷的开头盖上“石渠宝笈”和“宝笈三编”两个印章,算是给了真迹一个正式的名分。所以今天故宫博物院藏本的《清明上河图》又称为“石渠宝笈三编本”,被专家们认定为张择端原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