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Magic创业沉浮录:强劲玩家已登场,私人助理服务到底该怎么做?

 方珺逸 2015-09-14



在9月8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亲自主推秘书化搜索服务“度秘”,这标志着国内巨头也开始踏入这场刚刚兴起的“私人助理服务”创业浪潮中。




但与以往“巨头一来碾压百家”的画面所不同,此次百度的入局,不但没有在Magic模式创业圈中引起“恐慌”,反倒是让创业者们更坚定了这个方向。“百度进来挺好的,一来证明这个方向很有前景,其次还可以帮助我们一起教育用户。”一位创业者如是说。


Magic公司是在今年3月23日YC Demo Day上首次公开亮相,两天后就获得了红杉资本领投的1200万美元。在之后将近半年的时间里,Magic所代表的“私人助理服务”理念在中美两地创业圈中引起了“蝴蝶效应”:在美国,Product Hunt上已有17个助理服务产品,包括巨头Facebook推出的虚拟助手M;而在中国,除了百度外,这一领域的创业公司数量已经快接近40家。


如果您对Magic模式创业很感兴趣,或者就是其中一位从业者,建议您耐心读完这篇文章,应该会有启发和收获。


(背景文章: 如果Magic是下一代Google,国内最早的这批玩家谁会胜出? 以及 “下一代Google”群雄逐鹿进行时,究竟谁会最终坐到“铁王座”? 了解国内Magic现状)


要做“私人助理服务”,创业者可能首先要考虑清楚两个问题:


1、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和模式切入?


2、如何解决大量用户的个性化服务诉求?


在之前我们曾介绍了目前实现私人助理服务的三种方式:纯机器(AI)、纯人工、机器+人工。而服务分类方面,目前也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全品类大众化服务、只针对中高端人群的生活服务、细分领域垂直化服务。为方便讨论,本文将后两者做了合并。


在全品类大众化领域中,有高频类标品化服务提供,比如打车、订咖啡、订外卖、跑腿服务等,也有低频长尾非标服务,比如安排一次在巴黎戴高乐机场的华人司机接机服务,或者策划筹备一场生日聚会等。


在服务提供上,Magic模式强调的是从用户需求提出到服务落实执行整个环节的“助理”代办,因此在线下服务执行层面,目前主要有三种服务落地方式:


  • 对接第三方服务商或商户


  • “Uber+人”:由第三方个体(兼职人员、达人或专家)提供服务


  • 线下地面执行团队


在之前报道的创业公司中,“助理来也”属于第一种,“小蜜蜂”是第二种,“美位”是第三种。


因此,在“助理服务”的实际操作层面,可能以下问题是我最关心的:


1、在高频标品化服务中如何保证高效;


2、在线下服务执行上如何把控质量;


3、在长尾非标服务上,如何平衡众多用户个性化诉求满足与服务成本(时间、精力、人员)管控;


4、助理服务如何盈利?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现在市面上的各路玩家都是如何做的。



全品类成长期


  • 机器辅助+人工客服:助理来也、大白、9588


  • 重人工服务:跑的快、神猪


  • 机器服务:度秘


助理来也:天才客服


“助理来也”是之前曾介绍过的一家北京初创公司,也是目前全品类服务当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利用技术手段对高频订单做极大效率优化后,“助理来也”已经可以实现每天与用户交互数万条消息。团队近日已完成来自光速、红杉、真格和澎湃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助理来也”强调全品类、连续场景服务,平台上高频标品化订单占据大多数,在长尾方面也尽力为用户解决需求。团队希望先从高频入手增强用户粘性、品牌认知和服务频次,然后再以高频带动低频,服务长尾高净值客户群体。目前平台盈利主要来自长尾收入和服务商返佣。


在订单处理方面,团队会对不同的高频标准化服务模块逐个做技术效率优化,尽可能缩短人工每单处理时间,同时不断进行智能系统训练,优化交互体验。在线下服务执行方面,“助理来也”在北京和上海通过自己的团队专门对当地服务商进行筛选、测试与合作,从而较强把控服务质量。


CEO汪冠春说,未来“助理来也”会提供 VIP 服务,在服务品类方面与普通用户一样,区别只是VIP会有专属助理,并享受一定信用额度,按月结算。“VIP不是赚钱的一种方式,而是提供更好连续性服务体验,在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方面会让用户有5到10倍的优化感知。”


大白:技术辅助


“大白”是位于杭州的初创公司,今年5月组建团队,微信公众号(“大白私人助理”)小范围内测较长时间,但正式上线推广只有2周多,提供全国性服务。“大白”APP近日刚上线,只服务杭州地区。目前团队已获得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大白”的思路和助理来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高频标品化服务上希望用技术做帮助,节省人力成本,并希望通过高频服务带动低频需求,依靠低频长尾赚钱。对于客服解决不了的长尾需求,团队会进行需求评估,若无法满足会尽快告诉用户,不会让用户等待太久。


现在“大白”日均交易订单为1500单左右,以后希望在前端逐渐切到自动聊天,当用户有明确需求后转入业务线。在高频标品化服务方面,大白依托微信公众号对接全国第三方服务商,而在长尾本地服务方面,团队会对逐个城市进行“深耕”。


CEO陈立认为,高频服务的补贴是有价值的,因为用户进来后可以看到和体验更多服务,高频补贴的费用可以在别的方面赚取。面对同类竞品,“大白”下一步会加强产品差异化,尤其是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到更好。


9588:业务转型


“9588旅行网”是北京掌上通于2004年推出的商旅服务平台,而现在,公司将“9588”这个品牌转变为类似Magic的生活助理平台,作为服务入口,而原先9588旅行网会变成子品牌,其机票旅游业务会变成自营业务线,原先100多位航空服务客服人员也会被进行业务整合。


“9588”以人工客服+机器辅助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咨询、推荐和生活服务预订,线下会与公司自营业务线、第三方商户以及第三方服务商进行对接。目前平台上有客服20人,提供提醒、穿衣搭配、叫餐、代下单、订票、旅行、汽车后市场等服务。


因为注重用户数和流量,希望打造入口级平台,因此“9588”不会做用户区分,会有客服人员和专家团队共同帮用户解决各种问题。前期专家都是全职,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走兼职众包方式。


关于线下服务质量把控方面,CEO李科认为,模式本身就是精选的过程,会由人工团队慢慢筛选净化(与搜索引擎类似)。后台会有商户数据库,机器做数据匹配,人工进行判断推荐。目前平台将重点放在高频非标准化服务上(比如穿衣搭配),长尾非标服务倾向于众包。高频聚合流量,个性化服务进行盈利。此外,盈利方式还有导流和佣金。


9588微信公众号上线半个月,正式运营一周时间,目前日均单量约100 单(交易+方案提供解决问题)。


跑的快:重线下把控


与大多数“助理服务”模式不同的是,“跑的快”更强调线下服务的执行管控。它在线下设立了自己的管家团队,每一位全职“管家”员工都有对应的服务片区,负责该区域社区线下兼职服务人员管理、社区用户推广和商户资源整合,形成“管家+兼职众包服务+社区商户”的线下强服务能力,为该片区用户提供即时性本地生活化助理服务,包括商超代购、药店代购、洗衣代送、美容美甲、保洁、挂号、洗车、送花等17个种类。


CEO周柳介绍,团队接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后,会快速找到供应商建立结构化标准化服务,对于无法解决的需求会直接告诉用户,或提供解决建议。此外,不会对商品进行补贴,而是让用户聚焦到服务上,服务免费,但用户可以打赏小费。


“跑的快”微信公众号于5月29日上线,目前服务已覆盖北京回龙观和西三旗地区,并将开始拓展朝阳区。平台上现有用户数4万多,客服助理8 人,线下管家团队12人。值得一提的是,管家管理的兼职服务人员并非自由职业者,而是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有选择引入其兼职员工。


关于盈利,周柳说以后平台会引入“付费会员制”,会员将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此外平台还会推出高附加值的“私人订制”服务,并会为供应商提供针对用户的精准营销。目前团队已经获得几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正在准备Pre A轮以做区域推广。


神猪:强人工客服


“神猪”36氪此前曾有报道,以“重人工客服”的方式在这一领域做探索。CEO叶晨曦认为,Magic模式根本在于服务设计,助理应该要有情感,而情感是无法被流程化和自动化,因此现在的人工智能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神猪平台上用户接近30万,每天的服务请求在7000-8000多,主要集中在咖啡、订票、酒店等,服务对接第三方,不做线下执行,客服人员刚刚破百,10月产品会围绕用户体验有较大更新。


叶晨曦说,现在团队通过人力管理和设计服务调度模式较大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并正在进一步研究效率优化的方式。


度秘:助理机器人


9月8日百度发布了“度秘”,可以说它是国内Magic领域目前完全采用机器路径提供服务的一款产品。“度秘”整合了百度直达号、百度糯米、百度外卖等资源,通过全网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为服务打标签,建立索引维度,方便用户的个性化查询。36氪此前曾对“度秘”有过深入报道,在此不再赘述。


相比于其他大众化助理服务产品,“度秘”目前还处于比较“粗糙”的阶段。在服务提供上类似搜索推荐的技术升级版,还无法实现助理服务的执行。比如对于高频的“叫车服务”,它会在对话框中弹出Uber和滴滴链接,用户还是需要点开Uber输入地址,或者要专门下载滴滴客户端。如果要订机票,“度秘”对话框会推荐携程和去哪儿,但用户还是要跳转链接然后自己输入信息购买机票。


机器服务相比于人工客服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快速反应,而且可以较为轻松地应对用户需求的数量级增长。对于从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而言,从技术手段实现助理服务顺理成章。但服务与信息并不一样,信息在知晓后就完成了传递,而服务还涉及到比较、选择、下单、执行以及后续的反馈协调等等,更注重用户体验。生活中的服务需求各式各样,用户对提供服务的效率和品质也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尤其涉及到个性化长尾需求时,通过机器路径进行解决不一定能让用户满意。因此,当大多数产品都以“人工客服”的形式提供“有温度”的一体化解决执行时,“度秘”或许并不能讨得愿意使用助理服务的用户芳心。


一位业内创业者认为,“度秘”其实是百度用技术将自己的O2O资源做了盘活整合,感觉它离商家更近,而离C端用户较远。


所以,“度秘”的出现,对于私人助理服务的创业者而言在短期之内不会带来太大威胁和冲击,就看它之后的技术发展和服务提供程度了。


Magic 所引领的私人助理模式虽然 “前景光明”,有一统天下所有服务的王者霸气,但 “征伐” 的过程却并不会如想象中那样美好:AI 技术还不足够成熟,从需求提出到服务执行的整体机器自动化还没法实现,人工客服的每日服务有效单量有上限,用户增长过快如何保证服务质量,五花八门的长尾需求如何较好解决又不会太耗费人工成本,线下服务提供如何进行有效把控,除了补贴外怎样增强用户粘性和使用频次,如何抓住高净值客户群体,除了长尾付费、会员费、商户返佣外是否还存在别的可行的盈利模式,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做 Magic 类创业时需要面对和探索的。


探索期


Get:长尾非标的“连接”


创始人任鑫曾是今夜酒店特价联合创始人,2014年初被京东收购后,任鑫与团队一起进入京东。而今年7月,任鑫离开京东,开始做“私人助理服务”领域尝试,Get应运而生,并获得了660万美元的 A 轮投资。


Get于8月6日在微信公众号上上线(微信名:Get一下),目前后台客服有三十多人,每天订单量控制在1000单左右,高频标品化订单占据7 成,线下对接第三方服务商。但有意思的是,Get团队强调长尾非标类服务,尤其是希望用户能提出各种各样奇怪的需求和困难的问题。


可以说,Get一上来就将目标放在了最难啃的骨头上。有关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做,36氪此前已有介绍。任鑫的想法是,希望Get能够最真实感知用户,消除生活中长尾需求的心理焦虑,并在未来去中心化的市场中做一个赋能者,让更多不同的小组织和个体都对接到市场,有效“连接”本地化需求和供给。


现在团队的重点放在服务设计上,也在探索灵活的组织形态。对于团队无法满足的需求会求助专家(天使)外援团,每个品类会有1-2位专家提供解决方案。有关非标服务的定价问题,现在免费,之后会根据具体情况由专家定价或动态报价,再往后会靠市场解决。关于盈利,任鑫的想法也很特别:做好了不赚钱的准备,也不会对服务抽佣,盈利肯定会有,而且应该是现在还想不到的一种方式。


任鑫说,Get现在像是一个还没有长成的小鬼,希望用户能以“养成” 的心态喂养和训练它。团队目前强调探索,在上海也有一个独立的小团队在试探,此外还会鼓励扶持各种人在二线城市做Magic模式的尝试,一起做这个领域的摸索。


亲秘:企业行政的“助理服务”


亲秘也是一家在Magic领域探索的公司,今年6月开启项目,7月底将方向转向企业服务领域,为公司行政人员、秘书提供“助理服务”。由于目前团队还处于试探阶段,并没有对服务进行推广和补贴,平台上的注册企业用户大约几百家。创始人陈斓杰曾有多年的投行和投资经验,团队已经获得金沙江、真格和阿尔法公社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相比于C端,企业的“助理服务”需求相对比较集中,比如采购、差旅、信息咨询、订餐、办事、团建等,不太会像C端用户那样出现众多长尾各类诉求。然而,企业市场也不一定好做。陈斓杰说,面向C端的第三方O2O服务尤其是线下执行方面已经足够成熟了,但对于企业端市场而言,O2O并不发达,线下供应商需要一家家谈,有些服务还需要团队自己出方案做标准化流程,甚至是线下派员工上门服务。


陈斓杰也坦言说,目前团队还处于各种探索阶段,并没有确定具体的路径。他认为对创业公司而言,Magic模式能否成功,在路径上的选择很关键。


小达:高净值人群+全品类探索


“小达”是一家位于上海提供全品类生活助理服务的初创公司,微信公众号(“小达助理”)于7月下旬上线,app在8月17日推出,现共有用户 1万多人,日均订单量近百单。后台由人工客服提供服务,线下执行全部对接第三方平台。


CEO宗竞介绍,现在“小达”还处于试验阶段,研究用户需求与客服(人工与技术)承载能力的平衡,包括引导和测试用户需求哪些来自补贴哪些来自服务本身,用户在平台的信任成本和付费意愿价格,人均每月长尾奇葩诉求点和次数、长尾平均人力耗费成本等。


目前 “小达”第一阶段锁定高净值人群,探索付费会员制和在逐个城市扩展,以标品服务为主,强调服务本地化差异化,人工筛选推荐本地供应商,不主推长尾诉求,但尽力帮助用户解决,提供超出的服务体验。宗竞说,现在不关心下单量,补贴的意义不大,如何平衡好真实诉求是核心问题。下一步可能会针对普通用户开放非标服务,不排除用专家和众包方式实现,但长尾服务不见得接单抢单的人就能解决得好。机器技术在现阶段还没有介入,正在测试需求引导、需求识别与分配、品类划分的技术自动化程度。


“对这块市场而言,当前阶段各自为战,先做好自己的领域。BAT进入说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如何获客、维系客户、形成高复购和一对一服务还都需要探索,未来要看服务模式的设计方式,最终拼的是多维度服务。”宗竞说。


现在在全品类生活服务领域探索的初创公司还有“悠悠小秘”、“好的好的”与“家事儿”,由于当前都处于模式摸索和产品发展阶段,团队不愿进行更多曝光。




改变调整期


应应:美妆领域助理服务


“应应”是36氪此前曾报道过的一家公司,当时希望以技术(机器陪聊)+ 人工客服(以后发展为众包)方式为用户提供全品类生活助理服务,但在8月之后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创始人吴恒魁认为,Magic模式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品类的繁多细碎与人工客服服务质量的矛盾,若需求品类不受控制,自己的客服在服务质量上较难保证,也没法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之前设定的用户使用场景是 “懒、忙、着急、不懂”,但高频O2O服务已经被主流玩家覆盖,助理服务对用户而言并不具有强使用需求。因此,“应应”放弃了O2O办事服务提供,而是选择从长决策链条问题切入,帮助用户精准解决问题,做专业品类认知解答和提供消费决策辅助。


目前,“应应”已将品类只收缩到“美妆”类,解决用户在这一领域的各类咨询和需求。服务对接兼职美妆达人(平台也有少量全职美妆师),如有消费诉求会导入京东、淘宝、天猫等第三方平台,但之后平台会逐步与化妆品供应商合作,消费闭环会直接在平台实现,通过机器技术优化整个流程。


现在平台上的兼职美妆达人有200多位,保证用户在提出问题后15分钟得到解决。模式转型后,现每日有150左右提问数。吴恒魁说,“应应”在美妆领域做成熟后,以后还会围绕家庭生活消费场景扩展到健身、造型、家居等其他领域中。


哆啦:技术连接第三方平台


“哆啦”在之前合集的介绍中曾是希望以连接线下各类自由职业者,为用户提供各种生活助理服务。自由职业者可以是O2O服务者、高端职业者和专业领域资深人士等。


在8月,“哆啦”的模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在服务落地方面不再对接第三方个人,而是和大多数助理服务创业公司一样,选择与第三方服务平台合作。目前在“哆啦”微信公众号上,既有菜单引导,也提供交互式对话服务。在对话框中输入明确需求后,系统会自动推荐相关第三方服务链接(跳转至H5页面),比如外卖对接“饿了么”,订咖啡对接“连咖啡”,叫车对接“滴滴出行”,家政对接“阿姨帮”等。这一点倒是和“度秘”有点相似,只是“哆啦”只选择一家做推荐。


创始人童虎希望“哆啦”能够更多用技术辅助方式给用户提供功能“全能”的服务或解决方案。如果在模式上另辟蹊径,风险会很大,而聚焦生活类长尾O2O服务用户也更容易接受。目前这个市场还偏早期,各家差不多都处于同一起跑点,市场需要大家一起教育用户。


小蜜蜂


值得一提的是,36氪此前报道的“小蜜蜂”其中主要业务也涉及“连接”线下的人与人,依靠众包兼职人员提供取送物品、外卖购物、就医排队、家电维修、异地办事等服务。服务通过考核的激励机制进行把控,实行末尾和投诉淘汰制。现在“小蜜蜂”的模式与之前相比并没有改变,拥有5位后台客服,平台入驻的兼职人员超过2000人,日单量在200以上。


如意如意:放弃助理服务


在国内Magic模式创业领域中,“如意如意”是我知道的第三家彻底放弃的公司。在被问及原因时,创始人齐坡说,这个方向很好,但不一定适合一些团队去做。


他认为,“私人助理服务” 领域创业需要比较大的资源和比较大的流量,在C端也要非常擅长运营。而走技术这条路,前期需要有很深的技术、架构和数据库积累,不是小的创业团队能够实现。另外,这个方向在未来很有前景,巨头一定不会放过。如果纯依靠技术手段去做,近三年还没法完全实现服务自动化,但未来等技术成熟后,机器人助理服务肯定是一家独大的。因此在经过深入考虑后,团队于今年7月初决定放弃,转型开始做为app开发企业提供内容类、视频类的技术SaaS服务。

细分领域(人群)服务


会客助理:商务人士助理服务


“会客助理”的切入点和美国私人助理App“Charlie”很像,帮助用户在商务会客前提供即将会面者的个人介绍,让用户提前了解对方背景,有助于商务接洽与合作。


“会客助理”已在微信公众号上内测一个多月,为500多名内测用户提供 2000多次会客准备服务。用户使用需要预约申请,后台客服接到需求后,会快速在网上信息源中做查找匹配,然后机器生成固定模板的档案,由人工做最后审核。“会客助理”的所有信息都来自网上公开的二手信息,平均完成一单的资料准备大约在10分钟左右,机器处理和人工服务的占比各一半。


在9月2日,会客助理上线了内测2.0版,增加了会客提醒、日程安排、会客笔记整理等功能。创始人张月介绍,用户会在内测的基础上一步步放开,测试阶段效率还会有进一步提升。以后“会客助理”会引入邀请制,并通过VIP付费服务将服务梯度拉开。通过机器解决的服务进行免费,需要人工深度整合的服务进行收费。


美位:继续服务中高端人群


“美位”是36氪一直报道关注的一家为中高端人群提供私人助理服务的公司。公司位于上海,现有用户超过12万,月盈利几十万。


在服务品类方面,“美位”在原有酒店餐厅预定、活动策划、高级私人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现在还提供私人教练、保镖、家政和出行订车服务。线下服务执行方面,“美位”已经开始从“重”转“轻”,员工会与第三方服务供应商进行合作协调,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保证。


创始人蒋逸雯介绍,“美位”会专门针对有门槛的服务进行渠道铺设,在客服筛选方面强调专业领域知识、经验和渠道,给中高端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APP会在10月上线新版本,到时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魔镜在线:购物推荐指南


“魔镜在线”曾在第一篇合集中报道过,是一家垂直购物领域的Magic 模式创业公司,为用户提供全网范围全类目购物推荐指南。目前用户数在10万多,每天的咨询量达800左右。


创始人徐炜介绍,App2.0版本将于近几日推出,在新版上增加了“一键购买”功能,让用户直接在“魔镜在线”平台上完成商品交易闭环,由后台客服在第三方平台上下单购买并负责整个售前售后流程。此外,在 2.0版本上还针对用户个人喜好进行购物资讯的信息推送。现在后台有30 多位客服,都是购买专家,对品牌类目商品推荐能力较强,也是“魔镜在线”的核心竞争力。以后会逐步邀请外部兼职购买达人入驻,在一些细分类目里逐渐采用众包方式。


V助理:付费会员制


“V助理”之前36氪也有介绍,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助理服务的同时,用“投资理财服务”吸引更多高净值客户使用。


目前V助理在线下已对接多个第三方合作商,并正在跟多个理财平台进行技术对接。用户可以通过V助理购买理财产品,平台也会根据用户的资金曲线和要求进行理财订制,满足客户各类理财需求。据创始人海峡介绍,以后用户还可以通过V助理委托购买全球少见的理财产品,目前团队正在这方面积极开展沟通合作。


一号私秘


采用邀请制在上海做中高端人群私人助理服务的“一号私秘”我们也有报道,但据了解,最近“一号私秘”已发生较大变动:公司已经与某家细分领域非常有竞争力的O2O公司进行合并,双方业务也在做各种整合对接,希望实现弯道超车。年底前会进行公开发布和很大的市场动作。




总结


在这篇合集中,一共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在国内做Magic模式创业共18家公司的发展近况。估计各位也看累了,因此在总结中我不再做详细赘述,直接上“干货”。


“私人助理服务”的终极形态一定会成为用户所有服务需求的统一入口,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此富有前景的领域,市场足够大,潜力也足够大,未来一定会成就至少一家堪比Google的全品类巨型服务公司。但前景光明,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现在巨头BAT中百度已入局,据说阿里、腾讯已在筹备,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至多还有一年或是半年的探索成长,之后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逐步升级,并会出现较强玩家之间的较量。


目前市面上所有做全品类的初创公司,都必须要经受以下5个方面的考验:


1、线上客服接单处理的效率问题;


2、线下各方资源的整合、对接、调动和把控能力;


3、团队本身的素质、技术水平和人工投入成本;


4、是否有强力资本扶持;


5、模式是否具有可延展性。


只有把上述5个问题做最快速优化解决,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更具备实力,不至于早早败下阵来。现在各方都在各自探索,市场教育程度也还未成熟,所以这也为各家创业公司留有一定的窗口试探和成长期,但这个时间不会太持久。


在全品类当中,高频标品需求可以让用户有高使用频率与粘性,技术的自动化实现有助于提升客服接单处理效率。但是大家应该都明白,高频标品服务的利润空间太小,大多数用户的忠诚度需要靠烧钱补贴优惠来维系,这样的用户是否值得服务?另一方面,长尾非标服务可以成为盈利的来源,客户也很可能会是高净值群体,只是长尾服务太耗费时间精力,服务人数毕竟有限,太强调长尾很有可能会拖垮自己,那么,如何找到平衡点?如何能够“省力”地精准找到那批“高净值群体”?


另外,当市面上众多平台都宣称可以提供生活助理服务并对接线下第三方平台时,各家创业公司如何打造自己的差异化品牌并提升用户粘性?烧钱补贴不一定是好方式,或许更应该探索找到绑定用户忠诚度的 “Magic Moment”。这个“Magic Moment”不是具体的某项服务,而是 “助理”帮助用户很好地解决了某个诉求,提供了某项超预期的价值,在这个点之后,用户就会转化为“死忠粉”。因此,各家创业公司,需要依据各自的优势特长,在差异化中做好“Magic Moment”,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毕竟,这样的全品类生活助理产品,用户只需要一个,一旦在某个产品上有很好的被服务体验,不太会跳转到别的平台。而一旦需求没有被服务好或者体验糟糕,用户肯定会彻底流失掉。当然,也如上文所说,创业公司在用户“Magic Moment”上到底需要投入多大心力,也是需要衡量的。在这里,客户的以往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可以作为一定参考,但并不具有完全决定意义。


因此,全品类领域的创业看似简单,但并不适合所有团队都能来做。对于还想进入这一领域的创业者,请慎重思考:要选择什么模式切入?你的团队是否擅长这样的模式?凭什么你会比别人做的更好?


未来全品类强劲玩家一定会具备以下特质:成长速度够快,高净值高粘性用户积累够快,团队探索、学习、反应、执行能力够快,技术够好,资源资本撬动能力够强,线下本地化服务管控够强。


在垂直领域或细分人群做“私人助理”服务尝试的公司,体量发展一定不会成为“独角兽”,却也不太会过早面临惨烈的竞争和洗牌。但做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也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 模式是否有差异化,是否能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服务?


  • 背后形态是否会有更大的可延展性?


第一个问题决定了创业公司在同类领域竞争中是否具有较强优势,市场能否被更大体量的公司甚至巨头在业务拓展时吞掉。


第二个问题决定了该创业公司的发展程度,具有可延展性意味着还可以拓展更大的领域或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否则就会被一直困于该垂直领域,发展程度有限。


总而言之,“私人助理服务”创业很有意思,拥有高收益的前景,也充满了高风险的过程。这个领域未来一定会出现一家或几家维持较长期的垄断,但这样的垄断地位一定是要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实现。这块蛋糕不一定会成为巨头的晚餐,创业公司还是拥有较大的机会,就看谁能够更“聪明”地笑到最后。


能够看完本篇超级长长长长文的你,对Magic模式够真爱。老规矩,独自琢磨不如一起畅聊,如果你对 Magic 模式感兴趣,或者你也是中国 Magic 模式的践行者,快把你的想法留在本文评论区,24小时内排名第一的小伙伴将收到心意小礼物一份,let's 开聊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