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欣赏》——国风——卫風——竹竿

 红谷斋主人 2015-09-15

望河兴叹

 

   这是一首,表达远嫁女儿对父母家乡思念之情的诗歌。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浟浟,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籊籊tì”:长而尖细的样子。“尔思”:想念你。“泉源”:一说水名,在卫之西北,东南流入淇水。女子有行:女子远嫁。“瑳”:玉色洁白,指巧笑露齿的状态。“傩”nuó:“行有节度”[1]。“滺”:河水荡漾。“楫”:船桨。“写”:通“泻”,排解。

《竹竿》这首诗,言“卫女嫁于诸侯,思归宁而不可得。”[2]卫国的女儿远嫁他乡,想回去探望父母而不得,引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毛诗序》进一步说:“《竹竿》,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者也。”[3] 所谓“不见答”,就是女子得不到丈夫的欢心。具体地说“妇人嫁于夫,必得礼,乃成为室家。今君子不以礼答己,己岂不思与尔君子为室家乎?但君子疏远于己,己无由致此室家之道耳。”[4]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小序》谓‘卫女思归’,是。《大序》增以‘不见答’,臆说也。”[5]朱熹说:(竹竿)“卫女嫁于诸侯,思归宁而不可得。故作此诗”。“思归宁,而不可得”的说法还是比较恰当的。

关于《竹竿》的作者,历代都有讨论。“何玄子以此篇及《竹竿》一例与《载驰》为许穆夫人不能救卫,思控他国之作。”[6]清人魏源,著《诗古微》,也认为《竹竿》“亦许穆夫人作”。卫公子顽的女儿,嫁到许国,即许穆夫人。卫国被狄人攻陷灭亡。许穆夫人既不能回卫国吊唁,便写了《载驰》。“《左传》曰“许穆夫人赋《载驰》,皆确证也。”[7]因此有些人认为《竹竿》与《泉水》的写作背景都相同,而且《竹竿》与《泉水》两首诗有很多相同的句子,意境也相同,一个人因同一件事,写两首几乎同样的诗,可能性不大。“余详泉水。此或许穆夫人之媵──亦卫女──而思归,和其嫡夫人之作,如此则用其语乃可耳。故愚于两篇重句,益知主许穆夫人之作之说为非,而信其媵之作者之或是也。”[8]《竹竿》许穆夫人作,或者许穆夫人媵作,都没有证据,也无须考证。这首诗表达淇河女儿,出嫁后,对家乡父母的思念之情。

诗歌分四章:

第一章:手拿又长又细的钓竿,在淇河上垂钓。不是我不思念故乡,是因为路远无法看望爹娘。

第二章:汩汩的泉源河在左边,浩浩荡荡的淇河在右边。我长大了出嫁,远离了父母兄弟和故乡。

第三章:浩浩荡荡的淇河在右边,汩汩的泉源河在左边。当年嫣然一笑露皓齿,身佩美玉举止有节。

第四章:淇河还是那么浩浩荡荡,桧木桨柏木舟。乘舟出游,以排解我的乡愁。

第一章是眼前情景。女子手拿钓竿,望着浩浩荡荡的淇水,思念着自己的爹娘,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不能回去;第二章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当年的情景大都淡忘了,只有远离爹娘兄弟这一件事情让他永远不能忘记;第三章,依然是倒叙,微笑的场面,美丽的容貌,洁白的牙齿,进退符合礼仪的仪式,以及淇水和源泉水,是她永不磨灭的记忆;第四章,回到了现实,身不由己,难以排解的思乡之愁困扰着,只好荡舟江上,随水漂流。

诗歌利用水营造情景,排遣思绪,制造气氛,很有特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水是流动的,它既是过去,又是现在;情绪如水,即浮现过去,又流经眼前。水没有变,但是人变了,从一个女孩变成了一个女人;从父母身边的娇娇女,变成了寄身于丈夫名下的人妻。婚后生活不遂意,这是命运,这是归宿,又能如何?从独钓淇水看,人是有所期待的;从对淇水和源泉水的深深的记忆看,情绪是纠结的;从出嫁时情景的浮现看,忧伤是淡淡的;从松舟荡桨看,人是无可奈何的。在结构上,第二章泉源在左,淇水在右。第三章淇水在右,泉源在左。两句的颠倒,其用意也是明显的,一方面是强调对淇水和源泉水即家乡父母的记忆,同时又是对家乡父母思念的不开排解,始终萦绕,挥之不去。

诗歌心理活动写的非常含蓄。内心深处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表面却波澜不惊。家乡远莫致之,自然就回想起出嫁时的情景,虽然不是生死别离,但也是,远嫁他乡的别离,前途未知的别离,吉凶难料的别离。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是眼前?或者出嫁时的情景?没有明说。其实不用明说,出嫁时是貌美的,行动上举止得当的;出嫁后,承欢纳笑,进退有仪,她都做到了,无可挑剔,无所指责。但还是愁,愁,愁,怎一个“愁”字了得,能说明白吗?能说清楚吗?左边是水,右边是水,大水无边,惆怅无边。只好荡舟淇水,望水兴叹。

 



[1] 《毛诗注疏》

[2] 《毛诗正义》

[3] 《毛诗正义》

[4] 《毛诗笺》

[5]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6]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7]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8]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9] 《论语·子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