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鼓玩鼓探声音

 成长相对论 2015-09-15
     发表在《科学课》2015年第2期
苏爱美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般是通过尺子、音叉等让学生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几次的教学后,我感觉这些实验比较零散,都是为了告知孩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实验严格说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只是让学生做一些模仿动作或验证而已。比如让学生用尺子来观看振动的频率,用音叉来分辨声音的大小远近等,学生的操作完全遵照教师的指令,这不是真探究。我依据情境导向教学模型的思想,让学生在设计鼓的挑战中去学习和应用有关声音的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创造力。我把这节课命名为《鼓与声音》,用鼓做媒介来引领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
1.吸引学生进入探究状态
既然要探究,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想了多种引入方法,但都不太满意。我很想要一段纯鼓的演奏,但又可以听到鼓以外的声音,且节奏感强。通过长时间的搜索,找到了音乐《龙虎斗》。这段曲子的演奏虽然只有鼓,但鼓手充分利用了鼓的各个部位,产生了复杂交响的效果,这正是我想要的!上课伊始,播放《龙虎斗》2分钟,让形式只听不看视频,听后说自己的感想,有的说听到了雷声,有的说听到了敲木鱼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鼓声,还有的感觉到了争斗的气氛,等等,学生通过倾听——感受,感觉到了很多种声音。接着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看演员是利用敲鼓演奏的,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生发现鼓手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能够发出各种自己需要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一个乐器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学生感受到:声音是有很多奥秘的,对鼓而言,我们可以控制它发出各种声音。
2.用开放式记录表作为学习支架
怎样尽量少占用学生的探究时间,并且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设计这个教学内容时,我希望学生处于一种完全开放的探究氛围里,不想让他们的思维受到教师的限制,但探究时又必须有一定的方法。于是在设计探究表格时,我把“怎样才会发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融入到开放式的记录表格中,使学生通过探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记录表共分4大块:发声的方法、发出不同声音的方法、让声音停止的方法、发现。其实这是试图让学生经历归纳实验现象,发现发声规律的过程。
“尝试”阶段只需要发出声音即可,“有目的的尝试”是发出自己想要的声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