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种命运发生深刻纠缠的那一刻……

 XINYUANZ 2015-09-15

这其实是昨天的做的内容,但是昨天后台发生故障,导致排版出现混乱和遗漏,心里感到很抱歉。重新编辑一次,那些“两种命运发生深刻纠缠的时刻”……




这是纽约地铁,他手里的书跟他隔着两千三百年,作者是亚里士多德,这位现世之人和过去之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是《政治学》。


那些过往逝去的灵魂仿佛经久不息地在地球上搜寻着跟自己有相同心性的人。当他们相遇,在独立而安静的时间里融合,以后或隐或现的命运,即成为精神上的冒险。“你在看书,我在看你”,这条视频呈现的是电影里的读书片段——两种精神交织影响的命运。



除此之外,我记得起来的还有:



他手里拿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用台湾话念,说出来是这样:杜斯妥也夫斯基。


伍迪.艾伦的《赛末点》,从爱尔兰岛伦敦当网球教练的穷小子窝在沙发上读的仍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星际穿越》对剧情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基本书是:艾略特的诗歌选,伊恩.班克斯的《捕蜂器》,玛德琳.英格的《时间的皱纹》,博尔赫斯的《迷宫》,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莱.波.哈特利的《送信人》,艾勃特的《平面国》等。


《吾栖之肤》,被整形的文森特的睡前读物《自私的基因》。


《爱在》第一部,火车上偶遇前,她手里拿的是乔治.巴塔耶的《爱华坦夫人及其它》。


《现代启示录》,马龙.白兰度案头读物《金枝》


《英国病人》里,一直带在身边的希罗多德的《历史》。


《里斯本夜车》的剧情被一本虚构的《文字炼金师》牵引。


《时时刻刻》里,伍尔夫在自己的房间里创作着《达洛维夫人》。


《达洛维夫人》成了被锁在无聊日常中,精神日渐空虚的家庭主妇的枕边书。她没有选择死亡,而是出走、逃离,去寻找另外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她读到的内容有这么一句:“有的日子、有的景物会把彼得平静地带回她的心里,全然没有往日的苦涩,这也许是关心别人得到的回报吧。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世界局势,还有瓦格纳的音乐、蒲柏的诗歌、人们的性格等永恒的话题,还有她自己灵魂的瑕疵。”


锡兰的《冬眠》用莎士比亚《查理三世》的段落做台词,这句话是:“良心无非是懦夫们所用的一个名词,他们害怕强有力者,借它来搪塞;钢筋铁骨是我们的良心,刀枪是我们的法令。”


读库从马格南几十万幅照片中选了一百来张“在读书”的影像,做成《读》来纪念自己的十周年。


这是其中几幅:


这些照片开始于战火,伦敦大轰炸期间。摄影师是卡帕。玛格南图片社尽管成立于1947年,但卡帕等几个创始人的创作高峰却是在二战期间。



意大利一处修道院毁于战火,神甫手捧留下的最后一部书。


这本书结束于上世纪末的1997年,意大利罗马的一家咖啡馆。


以及比利时根特大学图书馆





用某本书里的一句话结束吧:


“图书馆里的某些早晨人比较少……但是,随意翻着一本书时,一个句子突然印入眼帘。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指出:‘一本书无论有多悲伤,永远都不会像生活一样悲伤。’我们惊讶地抬起头。什么,这不是同样的东西?我们放下书,回到座位上,继续工作。但是那个小小的句子在我们确信的围墙上留下了一道裂缝。我们明白不是我们吞噬了书籍,而是书籍吞噬了我们,我们与生活——无论它有多悲伤——擦肩而过,什么也无法安慰我们。有世界,也有图书馆。后者不过是世界的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