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告(十) 坛主:孟宪实 “剌王”误为“刺王”

 昵称503199 2015-09-16

“剌王”误为“刺王”

◆王宗祥

    李世民在武德九年(627)六月四日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八月即位后,即采取天下和解的政策以安定人心。其中一项是追封李建成和李元吉。《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第九讲《太宗即位》中写道:“(武德九年)十月,李世民下诏,封前太子李建成为息王,封李元吉为刺王,虽然名号不是很好听,但是他们还是获得了王的资格。……(贞观)十六年以后,李世民有所改动,追封李建成为皇太子,追封李元吉为巢王。”(115页) 

    孟先生在《百家讲坛》中讲《天下和解》时的原话则是:“李世民另外一个和解的终极表达方式,就是给李建成和李元吉正式埋葬,给他们分别给了谥号。李建成叫息王,给了一个王的称号,李元吉叫刺王。一个息王,一个刺王……”

    孟先生多次称李元吉为“刺(cì)王”,字幕和书中也是这么写的。然而,李元吉却并不是“刺王”。

    《旧唐书·巢王元吉传》:“太宗践祚,追封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贞观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谥如故。”李元吉死后,先是封为“海陵剌王”,其中“海陵”为封地,“王”为爵位,“剌”为谥号;贞观十六年改封为“巢剌王”,即封地由海陵改为巢,“谥如故”。

    “剌”(là)为恶谥,与“厉”“丑”“炀”一样,是批评某人违背礼义的恶行的。《逸周书·谥法》:“不思亡爱曰剌;愎佷(hěn,违逆)遂过曰剌。”《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后史臣曰:“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又曰:“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以“剌”为其谥号,实不为过。

    刺(cì)与剌形近,却并非谥号用字。说李元吉为“刺王”,大概是形近致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