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坛品酒”报告(七) 坛主:孙立群 不是“范睢”,是“范雎”

 昵称503199 2015-09-16
 

不是“范睢”,是“范雎”

◆    杨 光

 

    2007年3月10日孙立群先生在《百家讲坛》讲李斯力谏逐客时,把“范雎jū”读为“范睢suī”,字幕也作“范睢”。在后来成书的《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中也多次出现“范睢”,如第四讲《吕不韦时代开始了》:“秦昭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礼贤下士。他引进范睢,为了得到他的强秦计策,秦昭王在范睢面前五次下跪。”(42页)   

    是“范睢”,还是“范雎”?

    “范睢”这种写法虽然也能找到书证,但这个问题早就有人研究过,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正确的写法是“范雎”。比如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均持此论。前人结论有三:第一,春秋战国时人多以“且(jū)”为名,如齐国的司马穰苴(或作“且”)、宋国举网捕得神龟的渔夫豫且、荆轲刺秦王时用药囊击轲的秦王侍医夏无且、项羽的大将龙且。第二,“且”旁有时加“隹”,如秦国的应侯范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的安陵君特使唐雎。“且(jū)”字与“雎(jū)”字写法不同而读音相同。第三,武梁祠画像有“范且”,亦即“范雎”。各家一致认定范雎的名字写作“睢”是错误的。《辞海》(1999年版)在“范雎”条也明确提出“或误作范睢”。

    孙先生在电视和书中均取“范睢”而未加任何说明,难免让读者感到困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