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磊:“救市”手法雷同 重点应该放在企业

 zkquan1340 2015-09-16

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 肖磊 财经专栏作者 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

在过去三个月调整期内,中国股市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清理进入了收尾阶段,之前高达数万亿的场外配资目前已剩下不到2000亿,两融余额从三个月前的2.2万亿已下跌至不到1万亿,股指期货交易量下滑到不足之前的10%,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从三个月之前的140倍下跌到了现在的70 倍,从这个角度来讲,被监管层所定义的A股市场“投机盘”似乎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但从目前的大盘走势看,“投机盘”的迅速减少,以及整体市盈率的下降,并没有触动和重塑价值投资者的热情和信心。

经过了长达三个月的调整,A股依然没有脱离危险期,近两日上证综指累计跌幅依然超过5%。国家“救市”似乎成了股民唯一的期待。

七月初的救市政策给市场一个缓冲,但整个救市资金大部分流入到了“中字头”上市企业,从成交数据可以看出,救市资金曾在一天之内买入过上千亿元的中石油,占到同期整个救市资金的三分之一。

后来由于这种救市方法备受指责,“证金”公司在第二轮救市当中,开始对指数基金,以及小盘股进行大规模操作,但等到第二轮救市结束时,证金公司进入了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退出风险增大。

目前开启的是第三轮救市,从其出手方式看,本次救市跟第一轮救市基本一样,主要是为了稳住几个中字头为主的银行、石油、保险等大蓝筹,对其他小盘股已不再“照顾”。

截止目前,很多人依然认为救股市就是救经济,这种说法看上去是有道理的,逻辑上也能说得通,但问题在于,股市的支撑点是经济,而经济的支撑点并非只有股市。2008年美国股票市场大幅下跌,但真正美国政府出手救市,是对一些坏账飙升、债务高企、盈利骤降,濒临破产的相关企业直接注资(做融资担保等),已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比如救助“两房”和花旗、AIG等),或者是为了解决极端困难,表面上提供资金担保,但借机促使其破产重组等提高企业效率(比如对通用的救助等),实际上并没有直接参与到二级市场的股票增持当中。

美国股市能够在2008年的大跌中很快且持久性复苏,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并没有直接救股市,而是迅速拯救和触动企业改革,重塑企业家精神。中国上市企业的亏损面实际上在持续扩大,2013年沪市净利润出现亏损的公司占沪市上市公司总数的9.2%,2014年已上升至10.95%。与2014年“亏损王”中国铝业等类似的企业众多,但依然没有像样的改革计划,国有企业越困难越没人管,更不要说民营企业了;而银行、保险和石油等目前中国最好的行业,却是救市资金重点流入的行业。

工农中建四大行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就达到5000亿,超过整个上市公司总利润的30%,就连目前被救市资金屡次拉升的“中国石油”,上半年净利润依然超过250亿元。这类企业有必要买他们的股票去拯救他们吗?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证金”的救市策略反应平淡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这种为了“救市”而“救市”的策略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市场信心。

“救市”的重点应该放在企业,而不是股市。企业可以通过吸纳劳工的方式提高就业率和消费水平,而股市当中的财产性收入目前看并不是中国财富分配的重点领域,而且因散户投资者占主导地位,市场很容易形成恐慌性聚散,不仅很难稳定增加资本收益,甚至可能会因一次的下跌而伤害到整个中产阶级。

市场目前对国企改革方案,以及财政/货币宽松、税率改革等大的背景并没有太多关注度和信任感,这并非是改革和刺激政策的无用或失效,而是对改革和刺激措施缺乏有效的理解,国家层面应该主动降低每次出台政策的预期性(尽量不要提前吹捧政策的效果),将改革政策时间化和数据化,注重底层执行。

另外,货币政策已经处在较为宽松的时期,8月M2增速依然高达13.3%;M1同比增长9.3%,这是自今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增速,说明企业的现金流在增加,抗风险能力在增强。财政方面8月支出创四个月新高,预算支出12844亿元人民币,1-8月累计支出102864亿元,同比增14.8%,可谓马力十足。如果改革措施到位,对企业的重塑有效,税负减计及时,当中国经济逐渐度过调整期,进入中低速但高质量增长期的时候,股市依然会吸引更多投资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